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我国商业银行网点的战略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传统银行网点运营中排队现象严重、信息化水平低下、银行设施简陋、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日益显现。本文通过对我国银行网点、电子银行发展现状以及零售银行业务上的各自优势进行比较,分析了我国银行业网点战略价值、运营的现实困境和转型的动力,提出商业银行网点实现从传统交易型网点向销售型网点战略转型的具体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继完成股改上市,各国有商业银行网点改造和网点建设水平竞相提高,传统网点营销手段的“易复制性”,使得原本在个人银行业务领域领先同业的三门峡某银行感到外部的竞争压力骤增.“走出去”势必成为银行未来发展个人业务,实现错层竞争,赢得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通过对该行实施外部营销的解析,试图对商业银行个人银行业务营销模式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网点是银行服务客户最直接、最前沿的阵地,在银行业务拓展、客户维护和竞争力提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伴随移动智能设备的全面普及和互联网金融的大发展,客户所享用的金融服务渠道极大丰富,金融消费需求发生显著变化。事态发展恰如B rett King在《B ank3.0》中指出的那样,"银行不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行为"。从银行网点转型自身进程看,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一次转型,正在进行二次转型。第一波转型浪潮主要以  相似文献   

4.
薛晨 《投资与合作》2014,(10):207-207
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银行业务正经历从传统网点向自助银行迁移的历史阶段.各商业银行为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都加强了自助银行与传统网点的建设.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网点的发展策略由业务重点转为高增值、个性化服务,将简单业务操作交由自助银行来完成.本文探讨了传统网点与自助银行的发展策略,对于银行机构个人银行业务从传统网点向自助银行过渡的策略选择有普遍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银行物理网点是我国总分行制度下提供存贷款等银行业务的终端。银行会通过增加网点数量,获得地缘优势进而扩大经营规模。可以说物理网点在商业银行传统的金融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群体日常的社交、娱乐等都习惯通过网络完成。各家银行纷纷推出了网上银行、直销银行等互联网金融服务,来满足客户的需求。互联网与金融业结合对传统的银行经营模式产生巨大影响,物理网点在服务中扮演的角色也需要转  相似文献   

6.
新技术革命在金融业的广泛应用,使银行的分销渠道多元化,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虚拟银行业务部分地取代了传统的银行网点业务。但是,作为面对面沟通最有价值的形式,有形网点资源是国有商业银行传统的重要分销渠道,在国有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何在新形势下合理有效运用各种网点资源至关重要。本文在对有形网点和无形网络两种市场资源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新网点主义”作为国有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并着重阐述了在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有形网点资源具有比较优势的情况下,打造“新网点主义”核心竞争力的可行性及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7.
赵海英 《时代金融》2009,(4X):57-58
零售银行业务是银行业的发展方向和竞争热点。从零售银行业务的渠道看,客户还是偏好通过银行网点获取人性化的服务。当前,国内银行的网点运营中存在着排队现象严重、业务流程不畅、银行设施简陋、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通过网点转型,使网点从传统交易型网点转化为提升客户满意度并增加销售的重要渠道,是国内商业银行参与市场竞争、满足客户需求、提升整体利润率的必然要求。国内商业银行网点转型应该确定明确的网点战略,优化网点布局,改进网点运营模式,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网点转型路线图。  相似文献   

8.
纪福星 《金融论坛》2004,9(11):16-20
新技术革命在金融业的广泛应用,使银行的分销渠道多元化,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虚拟银行业务部分地取代了传统的银行网点业务.但是,作为面对面沟通最有价值的形式,有形网点资源是国有商业银行传统的重要分销渠道,在国有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何在新形势下合理有效运用各种网点资源至关重要.本文在对有形网点和无形网络两种市场资源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新网点主义"作为国有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并着重阐述了在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有形网点资源具有比较优势的情况下,打造"新网点主义"核心竞争力的可行性及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9.
手机银行是利用移动通信网络及移动电话终端办理相关银行业务的简称,它是继ATM、POS和网上银行之后又一种新兴的、无分支网点的银行业务模式。其本质是移动业务和银行业务的整合,银行可以通过手机为客户提供各种银行服务。手机银行可以汇集账户管理、转账汇款、消费支付、存取款、信用卡、咨询和客服等多种银行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0.
引入心理学机制 提升大堂经理职业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业网点是银行的窗口,接触最广泛的客户,人们对银行的评价和认识多是来自对网点的“感觉”。员工高效率地受理业务,客户方便快捷地办理完业务是客户最初级也是最直接的要求。但随着银行业务品种的增多,客户需求的多样性,办理高附加值业务的繁琐性等多种原因,客户普遍感到在营业网点办理业务的速度不如以前快了,等候的时间越来越长了;伴随着等候时间的加长,客户不满情绪增加,投诉案例增加。对服务质量的不满,直接阻碍了银行业务发展,影响了银行的自身形象。  相似文献   

11.
《安徽农村金融》2007,(12):63-64
零售银行业务的重要性日益提高是当今领先银行业务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零售银行业务的竞争已成为国内商业银行市场竞争的热点。基于人们面对面感情交流的行为偏好,银行网点自然是发展零售银行业务最有效的资源和最重要的手段。与外资银行相比,国内商业银行网点布局和运营效率偏低,  相似文献   

12.
当前,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和利率市场化的挑战,商业银行积极谋求转型变革以重塑竞争力。网点作为银行零售业务的基础经营单元,是银行策略、管理和经营能力的着力点,也成为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目前,商业银行普遍形成了物理网点、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等联动互补的多种业务渠道。尽管新兴渠道已经成为银行重要的销售与服务渠道,但物理网点在银行业务经营中仍发挥着不可  相似文献   

13.
随着银行业务水平及服务质量不断提升,银行网点如何满足业务发展需求,增强网点的盈利能力?如何提升客户在网点的体验,提高客户满意度?如何对网点进行有效管理,提升网点的管理水平?成为推动银行网点转型的焦点话题。面对银行前端IT基础架构是否足够灵活?金融产品能否迅速推出并及时响应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4.
零售业务已成为银行业的主要盈利来源,是中资、外资银行竞争的一个重要领域.在信用卡、网上银行、私人银行、理财等零售银行业务领域,外资银行在产品创新、产品营销等方面占据优势,中资银行则拥有网点、地缘上的优势,而且中资银行的模仿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5.
现代商业银行的白热化竞争,零售银行业务正逐步成为银行业的发展方向和竞争热点。作为载体的银行渠道竞争力是零售银行业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我国在零售银行渠道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不利于商业银行整体竞争力的提高。本文通过分析网点分布、自助银行故障、电子渠道的营销和创新等方面的问题,提出零售银行多渠道的优化和整合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想 《中国金融》2021,(4):50-51
数字银行实现了所有传统银行活动和功能的全面数字化以及全天候在线服务,这些活动及功能以往只能在实体银行网点并在规定的时间里向客户提供。数字银行涉及所有银行业务流程全面的.端到端的自动化,超越了在线或移动银行业务,打破时间和区域的限制,提供全面的存、贷、汇业务,产品在线化、流程自动化,为客户提供更大的便利并节省其时间和成本。  相似文献   

17.
邮政储蓄银行在个人银行业务中具有网点众多、网络先进的优势。但也存在内控不健全、专业人员少的缺点。在当前市场机遇下发展个人银行业务,应该立足现有的优势巩固旧客户,通过新产品开发和适当的营销策略开发新客户,以促进个人银行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由于我国金融企业产品的严重同质化,服务质量就成为基层行在同业间区别彼此优势的突出体现,构成了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容。现代商业银行经营转型已从产品为主转向服务至上,银行的服务质量成为衡量一家银行网点经营管理水平高低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如何提高服务品牌的竞争力已经成为基层银行业务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正在冲击着银行传统的经营与管理模式。银行服务突破了物理网点的界限和营业时间的限制,有了各种新的业务服务渠道(如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电视银行、电话转帐宝及ATM机等各种自助设备)。银行业务也突破了传统银行业务的界限,客户工作流程与银行工作流程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在各类业务服务渠道上,如网上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现金管理系统等,客户一方面完成自己的支付货  相似文献   

20.
邮政储蓄银行在个人银行业务中具有网点众多、网络先进的优势.但也存在内控不健全、专业人员少的缺点.在当前市场机遇下发展个人银行业务,应该立足现有的优势巩固旧客户,通过新产品开发和适当的营销策略开发新客户,以促进个人银行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