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3 毫秒
1.
王自力 《中国金融》2004,(23):37-39
发展票据市场是否需要坚持以真实交易关系为基础,事实上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票据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问题,二是票据市场与货币政策调控的关系问题。传统的真实票据理论认为,以真实交易关系为基础发展票据市场,  相似文献   

2.
《湖北财税》2001,(10):28-28
财政部《关于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票据管理规定》(财综字[1998]104号)第二章明确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票据划分为两类,即通用票据和专用票据(专用票据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定额专用票据,另一类是非额定专用票据)。  相似文献   

3.
曾涛 《武汉金融》2007,(2):34-35
本文以制度经济学的成本收益理论为基础,对真实性票据和融资性票据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据此对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趋势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4.
倪波 《金卡工程》2010,14(8):81-82
空白票据是为满足市场需求之产物,对传统票据严格要式性的突破。各国立法和判例,为促进票据流通和商事发展同时,维护票据秩序、保护善意持票人法益,多在规定欠缺必要记载事项票据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原则下,容许空白票据的存在和合理使用。而对空白票据制度的学理认识,应以外观理论为基础,结合补充权的作用和票据法的商法特性,方能构成理论与实务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李青 《上海金融》2012,(8):101-103,119
票据的高度流通性,国际票据统一规则以及不同国家票据法律制度的差异性,决定了涉外票据的相互抵触,并制约着涉外票据纠纷的有效解决,应充分协调各国涉外票据司法管辖权冲突,选择相同的票据法律适用规则,促进票据流通和贸易国际化,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正>票据行为的无因性是票据理论的基础。在票据关系中坚持无因性,坚持票据关系与基础关系相分离,是中外票据法理论共守之原则。对我国的《票据法》进行修订,确立票据无因性原则,建立起与我国票据业务发展实践相适应、与国际票据法规相衔接的现代票据法律制度,应当是我国票据立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票据无因性法律制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万业  向志容 《海南金融》2006,(8):43-44,73
随着银行结算制度的改革,我国已确立了以汇票、本票、支票组成的票据体系,票据的使用日益广泛。票据无因性原则,作为现代票据法的基础原则,早已为国际社会所普遍承认。然而,我国票据立法对该规则的立场却未能明确,不仅困扰着票据司法实践活动,而且妨碍票据的流通进而影响信用、融资、支付、结算等功能的正常发挥。因此,应完善我国票据立法,以票据的无因性作为票据立法和法律适用的普遍原则的前提,同时根据我国当前的商品经济发育程度和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利用立法技术对票据的无因性加以限制。  相似文献   

8.
肖小和  胡晓 《河北金融》2023,(3):12-16+50
近年来,电子债权凭证快速兴起,由于兼具支付和融资属性,对于缓解产业链上下游资金压力和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具有一定的正面创新价值。但电子债权凭证在制度规则、监管体系不明确的情况下已然发展到相当大的体量,特别是属于金融业务性质但未纳入金融监管,存在潜在的金融风险。电子债权凭证因其票面设计及要素与票据高度相似,也被称为“类票据”。票据是规范的应收账款表现形式,电子债权凭证的出路还是票据。票据市场也正处于数十年未有的改革转型中,未来票据与电子债权凭证可以在统一监管标准、加强功能监管、重视行为监管的基础上兼收并取。一方面票据市场通过自身创新与完善提升市场竞争力,坚持“应收账款票据化”导向,继续做大市场;另一方面,电子债权凭证平台要开放共享,定位于服务,加快与供应链票据接轨;各级管理部门可以在财政奖励、再贴现等方面予以针对性的支持和培育。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应收票据和应付票据 “应收票据”和“应付票据”是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两个会计核算科目,反映在财务报告上,即是两个财务报告项目。  相似文献   

10.
票据贵在流通,只有不断流通,票据的各项功能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才能畅通经济运行。因此,设计票据制度的主要目的是要有效地促进票据流通,而研究票据背书制度实际上就抓住了研究和完善票据制度的重点和核心,掌握了票据制度的主要矛盾。从促进票据流通的角度看,票据制度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一个整体,它们的组合共同培育和维护了使用者对票据的信心。本文限于篇幅,试图单独以票据背书制度为切入点,审视我国票据背书制度的可完善之处,研究如何更有效地促进票据流通。  相似文献   

11.
由于我国针对票据伪造的法律制度缺陷的存在使得银行在票据业务处理中陷入困境,“究竞应否对载有伪造签章的票据予以付款”成为一大难题。考察现行针对票据伪造的法律制度,明确银行的付款审查责任,无疑成为银行规避或减少票据支付风险的首要前提。在比较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相关票据制度的基础上,本文建议应完善我国票据立法,明确规定付款人的形式审查义务,在公平原则的基础上构建我国票据伪造风险负担制度。银行作为票据付款人,不应承担背书伪造的风险责任,只在原则上承担出票伪造的风险责任,并且允许存在例外。  相似文献   

12.
实行“票据送达日期制度”是维护结算秩序的有力措施中国人民银行禹州市支行任香芬,程志坚,张彦生票据结算是银行的主要业务之一,是银行为社会提供服务的重要方式。票据结算的快捷性、及时性和准确性,对杜会经济活动和企业经济效益有着重大影响。为了强化人民银行分支...  相似文献   

13.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规体系.改善制度环境 要重新审视“票据真实理论”.研究融资性商业汇票的签发条件。在时机成熟时允许签发融资票据.引导民问票据融资纳入正规监督管理范嗣。要重新审视商业汇票的使用主体,考虑允许无字号个体工商户和个人使用商业汇票。要完善票据背书制度.允许空白背书.重新认定背书连续标准。从制度上为当前经常发生的背书困境提供救济.避免因为票据背书问题挫伤使用对商票的信心.  相似文献   

14.
票据行为的无因性是票据理论的基础.在票据关系中坚持无因性,坚持票据关系与基础关系相分离,是中外票据法理论共守之原则.对我国的《票据法》进行修订,确立票据无因性原则,建立起与我国票据业务发展实践相适应、与国际票据法规相衔接的现代票据法律制度,应当是我国票据立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票据抗辩限制制度是票据抗辩制度的核心内容,票据抗辩的限制有利于保护票据权利人的利益,而票据抗辩限制的例外规定则是为了保护票据债务人的利益。总之.票据抗辩限制制度是各国票据法平衡票据债务人与票据权利人的利益的结果。深入探讨票据抗辩限制制度对于充分保护票据双方当事人的利益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我国的票据市场有较大发展,但总体上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较大风险,故必须规范信用行为。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建议大力推进票据利率市场化,建立专业性的票据交易机构,进一步完善“做市商”制度。  相似文献   

17.
全国性票据市场建设方案与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建设全国性票据市场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完善货币市场和改进金融调控机制等。中国票据市场业已在市场规模、电子票据和经营机制等方面具备基础条件。目前亟须解决票据法律制度滞后、交易规模较小与品种单一、缺乏票据信用评估和做市商制度等问题,进而完善票据市场基础法律制度框架,构建服务全国性票据市场运作模式的票据交易所和清算所,丰富票据交易品种,有序发展融资性票据,健全票据市场统一规范监管框架,完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交易与综合服务功能,完善电子票据安全制度,实施监管整合,建立监管信息共享机制和票据风险联防网络。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票据在社会经济中的使用越来越频繁,票据结算已经成为企业间资金结算的主要方式之一。由于票据的使用是以商品交易和信用为基础,具有约定的格式和必要的记载事项,因此,伴随票据使用范围的扩大,票据业务的风险也越发地显现出来。如何防范和化解票据风险,是各商业银行共同关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我国票据融资市场不断出现违法案件,其根源在于票据法律制度和市场运行规则存在缺陷.建议修订票据法律制度,还原票据的本义,同时改进市场规则.  相似文献   

20.
关于加强电子票据制度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4月5日,招商银行和TCL集团在深圳签署了“票据通——网上票据”全面业务合作协议,宣布国内首张电子票据问世,拉开了国内票据市场电子化的序幕。随后在2006年12月22日,民生银行成功推出国内首张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电子票据业务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电子票据法律制度相对滞后的问题随之浮出水面,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填补电子票据法律空白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