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打造"一小时经济圈",促进城多一体共同发展,加大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力度,确保三峡库区移民安稳致富,使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民族地区为一体的重庆成为中国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  相似文献   

2.
项目动态     
《中国招标》2008,(14):5-7
重庆:拟投资7312亿建设"一小时经济圈"重庆市府常务会议3月20日审议通过《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规划指出,"一小时经济圈"将建设411个重点产业项目,总投资超过7312亿元。专家称",这标志着重庆大都市建设开始提速。"  相似文献   

3.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不能回避并且必须解决的重大历史性课题。渝北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是建设长江上游空港强区,打造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强势增长极,率先在重庆市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城乡互动共荣、南北协调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难题的迫切需要。统筹渝北城乡发展,既是战略性任务,更是当务之重、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今日重庆》2007,(8):12-15
重庆城乡统筹改革的"先行先试",是中央赋予的历史使命,也是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探索。重庆市委书记汪洋说:"城乡统筹发展,是重庆继百万移民之后,要解开的又一道前所未有的难题。设立全国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于我们积极探索并走出一条有西部特点的科学发展道路,意义十分重大。"什么是城乡统筹?为什么中央会选择重庆?城乡统筹应该遵循怎样的发展路径?皆是重庆发展面临的新问题。而只有切实认真地对这些难题进行求解,重庆方可不负众望。权威专家对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精辟见解,将给我们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直辖10周年之际,为实施大城市带动大农村的发展战略,重庆市政府作出了通过打造城市群,构筑经济高地,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战略决策——建设重庆"1小时经济圈"。这一决策,为地处重庆西端的潼南县提供了千载难逢的经济发展历史机遇。潼南县以特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乘势而为,抢占先机,快速赶上"1小时经济圈"发展"快车"。  相似文献   

6.
一小时经济圈是我市实施“一圈两翼”战略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核心区域,在国际及沿海新一轮产业结构加快调整之时,如何谋划好该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布局,对全市按照“314”战略部署,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至为关键。[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建设城乡统筹的直辖市,是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国务院[2009]3号文件就重庆城乡统筹发展做出了专门部署,并出台了一批优惠政策措施,大力鼓励、支持重庆探索试验城乡统筹发展新路。城乡统筹发展的难点在农村,希望也在农村。  相似文献   

8.
《重庆经济》2007,(11):18-23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重庆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时期,“一圈两翼”是重庆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平台,加快建立“一圈两翼”互动发展新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支撑。[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针对重庆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文章认为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深化改革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从重庆现实看,统筹城乡发展存在着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与稳定家庭承包制的矛盾,采取有效时策正确处理好这一矛盾是从战略上保证重庆统筹城乡发展试验顺利推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西部论丛》2008,(9):4-4
江津市是重庆城乡统筹发展的六个区域性中心大城市之一,同时也是重庆规划建设的“一小时经济圈”核心区。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更为江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在这块充满竞争与激情的土地上,中国建设银行重庆江津支行秉承支持国家经济建设和服务社会大众的神圣使命,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加大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的力度,改进服务手段、改善服务设施、发扬努力拼搏、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努力实现建行与广大客户和地方经济建设共同发展的目标。截至2008年5月31日,支行一般性存款16.6亿元,实现利润1164万元。  相似文献   

11.
农产品品牌营销:统筹陕西城乡发展的有效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霞  同勤学 《改革与战略》2014,(2):75-78,128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开展农产品品牌营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路径。文章在品牌的理论的指导下,总结出农产品品牌营销与统筹城乡的关系,分析了陕西省农产品品牌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重点探讨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路径及具体策略,即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战略和农产品品牌的营销组合策略。  相似文献   

12.
“武汉城市圈”建设中的医保一体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几年武汉城市圈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仍存在着许多体制改革上的缺陷,城市圈建设过程中的医保改革问题等。武汉市医保范围明确限定为"具有本市非农业户籍",这就使得本市流动人口将无法因此而受益。医保几乎全部以县(市)为统筹单位,居民一旦离开当地,就很难落实医疗保障体制。武汉市各边缘城区发展迅猛,就业人员的医保却与中心城区就业人员的医保存在差异,只能在少数几家地处边缘城区的医院使用,使大部分在中心城区居住的职工感到诸多不便。  相似文献   

13.
马昊  董杨  都沙 《特区经济》2006,(12):247-249
重庆传统部门劳动力数量多和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使得劳动力转移速度变缓,剩余劳动力转移难度加大,制度工资的提高推迟了转折的拐点出现,最终导致了二元经济结构在劳动力转移中呈现倒“U”型趋势。为此,我们要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快城市工业化的进程,积极推进农村特色产业的有序发展,以期为加快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提供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14.
马守莉 《特区经济》2007,225(10):174-176
滁州市中小企业在获得大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如能源消耗大、科研开发对企业的贡献度较小、人力资源状况不佳、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文章提出从实施成本领先战略,融入行业价值链、实施集中化战略,扩大产品的整体影响力、利用"新农村"建设,走农工贸一体化、迎合安徽省委提出的"东向战略",实施东向发展战略,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等方面进行其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齐齐哈尔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制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差异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普遍性问题,有关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制定正确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对推动引导区域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齐齐哈尔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商品粮基地和畜牧业基地,1984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十三个较大城市之一,是我国北纬46。以北的最大城市,也是亚欧大陆桥上的交通枢纽和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城市,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改革开放之后,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及改革的滞后,齐齐哈尔区域经济的发展一度比较缓慢,近年来又跃出低谷,实现了加快发展。本文按照区域经济理论,对齐齐哈尔区域经济发展进行研究分析,力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齐齐哈尔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首先,对齐齐哈尔经济发展历史与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齐齐哈尔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其次,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齐齐哈尔的内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明确了齐齐哈尔的发展对策。再次,按照增长极理论、点轴开发理论、辐射理论,结合齐齐哈尔的现状和潜力,提出了“农业产业化、工业现代化、服务专业化、乡镇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提出实施“大项目拉动、集群化发展、品牌带动、科教兴市与人才强市”的战略,提出了齐齐哈尔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6.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今中国的时代主题,研究中国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具有特定的理论起点、历史起点和现实起点;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制度安排;在发展战略上根据中国的实际形成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不断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城乡差别由非均衡的发展战略所致.推行“以城带乡“是扭转农村滞后,缩小城乡差距,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城市带农村,应走“差异化“道路,用城市发展理念经营农村,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找准城乡发展对接部,疏通城乡协调发展渠道,提高农村对城市的吸引力,增强农民进城生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世界制造业在全球化趋势下,进行战略性重组.经济运行的节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迫切需要现代物流的支持.现代物流理念和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将成为现代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文章从未来世界制造中心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目前物流业在整体规划、服务标准、信息化程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制造业现代物流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首要问题。进入新世纪后三农问题日益引起党、政府和学术界极大关注。当前,党和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是:把三农问题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明确了“统筹城乡”的基本方略;制定了“多予少取放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规划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20.
《上海经济》2012,(6):36-38,7
千年古镇新城典范 洛河镇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西北部,北滨淮河,南倚舜耕山,东邻上窑镇,西接田家庵区,面积近42平方公里,人口4.5万. 洛河古称洛口,因处于洛涧入淮口而得名,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南北文化的交汇地,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这里古属楚地,明洪武年间建镇,是淮河流域知名的千年文化古镇.历史上先后发生过秦晋、梁魏之战,有"洛涧古战场"之称;清咸丰年间设洛河司,水陆交通、商业繁荣、人文荟萃,仅在清代一代,就出过翰林3人、巡抚1人、举贡生员数十人,经济文化盛极一时. 近年来,洛河镇紧紧抓住城市"东进南扩"机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城市空间,改善了人居环境,推进了城市化进程.朝阳东路、206国道改线、田大路和国庆东路扩宽等主干道相继建成通车,城市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显著提高.烟草物流中心、金丰易居、斯瑞·明珠城、巴黎·春天、铂蓝美地等项目已顺利竣工投入使用.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镇中心棚户区改造项目已经启动建设.加强小街小巷改造,五年来硬化道路32公里,新增路灯360余盏,新建垃圾池64个,绿化、亮化、美化、净化水平明显提高,生态环境大为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