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江宁区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基建资源和专业平台优势,积极引导国有企业以市场化机制开发乡村生态资源,打造都市休闲型美丽乡村,走出了一条国有企业反哺推动乡村振兴之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阶段,工业和城市的反哺具有优化农村资源配置、促进农村产业结构提档升级和农村全面发展的重大意义,契合了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也是江苏南京江宁区探索城  相似文献   

2.
正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财政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政策工具和手段,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基础性制度保障,是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构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现代财政制度时,财政要通过支持和引导行为的作用,发挥社会整合和价值引导作用,构建利益协调和稳定机制,最终形成包含政府、市场、社会、农民、新型经营主体和村委会等多元主体参与、良性互动的乡村治理制度框架,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要构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财力保障机制。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建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农民多维分化背景下,如何引导农民参与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合作社通过输血式、造血式、制度化与社会化的建设方式,可以缩小合作农民之间在经济、经营、利益与群体上的分化差距,从而有利于解决乡村振兴中的农地、农民、农业、非农产业与农村发展问题,有效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本文还以吉林省柳河县大米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为例分析了合作社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并针对我国合作社建设与乡村振兴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浦东新区按照中央、市、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强化乡村振兴制度供给,高定位明确“三区五高地”的目标愿景,高质量推进实施“三园工程”。在区委主要领导亲自关心推动下,经区委深改委研究决定,浦东新区出台专项政策文件深入推进国有企业全面参与支持乡村振兴建设发展,全方位助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快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深度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为浦东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动力,为浦东引领区建设发展提供了多元复合支撑。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建设离不开有知识、懂科学、有情怀的农村籍大学生的参与,农村籍大学生以乡村经济引领者、乡村文化传承者、乡村生活建设者等身份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弥补了乡村振兴建设的人才“短板”。农村籍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是理性选择的结果,受到经济利益、乡村情结、制度帮扶和自我价值实现等因素影响。因此,应当制定针对性的乡村振兴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充分发挥农村籍大学生在乡村振兴建设中的“补位”功能。  相似文献   

6.
按照国家振兴乡村战略部署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基本要求,以构建和发展现代智慧农业为主线,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推动乡村振兴,构建现代农业农产品物流体系,使之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针对乡村振兴发展现代农业的现状,突出构建农产品物流综合服务:政府主导释放政策红利,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和管理;引导民间力量参与构建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服务;探索推广现代农业电商服务,搭建农产品高速立交桥。  相似文献   

7.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深度参与本市乡村振兴示范村的规划设计,为建设全球卓越城市的美丽乡村提供规划支持与服务。其规划建设的水库村成为高校助力乡村振兴的成功案例。水库村位于上海市金山区漕泾镇,旧时俗称"水库里",因水网密布、纵横交错、河宽漾大而得名。  相似文献   

8.
社会资本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目的在于通过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优化乡村资源配置、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实现社会资本与农民互利共赢。尽管我国目前出台、修改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对引导社会资本下乡产生了促进作用,但资本下乡仍面临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制度缺失、政策性风险、营商环境不佳和农民契约意识不足等困境,导致资本下乡乱象频出。政府在社会资本下乡、优化农村营商环境方面具有积极的引导推进作用。以社会资本助力乡村振兴的现状为基础,分析资本下乡的困境,结合国外政府解决资本下乡实践的有益经验,对推动我国社会资本助力乡村振兴提出针对性的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9.
2021年,共青团昆山市委员会与昆山市农业农村局团委开展关于吸引青年人才投身乡村振兴的政策建议研究,深入了解青年参与昆山乡村振兴现状,从团员和青年角度为吸引青年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出谋划策,探索吸引、激励、保障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可行路径和有效载体,帮助广大青年人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到乡村振兴主战场建功立业,为基层注入新生...  相似文献   

10.
魏德元 《山西农经》2023,(23):118-120
以甘肃省乡村振兴发展模式为案例,探讨了乡村振兴的创新战略。分析甘肃省乡村振兴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指出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需求;探究甘肃省乡村振兴的创新战略,包括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村电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总结甘肃省乡村振兴发展模式的经验教训,包括政府引导、市场导向、社会参与等方面,以助力甘肃省乡村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11.
常旖琳  马国华 《山西农经》2022,(20):113-115
Z粮食企业作为滨州市粮食企业的龙头企业,以小麦产业振兴为基础,持续参与滨州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利用访谈法和实地调查法了解其发展现状,发掘Z粮食企业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现缺少专业领域技术人才、从业年龄趋于老龄化、利益联结机制有待完善和外部不利因素不断增加是其主要问题。结合滨州市惠农惠企政策,提出通过推进人才引进和优化奖励政策、培养农业基层人员、探索创新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以优化乡村振兴路径,旨在优化Z粮食企业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为粮食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树立典范。  相似文献   

12.
沪郊动态     
<正>本市乡村振兴交出"期中成绩单"为抓好上海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推进落实,总结上半年工作,部署三季度重点工作,7月23日,本市召开乡村振兴半年度推进会。副市长彭沉雷出席会议并讲话。彭沉雷指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上半年以来,市区两级建立了  相似文献   

13.
<正>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连续19年出台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有力推动“三农”工作平稳发展。上海虽然农业产值、农村面积比较小,但乡村作为城市核心功能重要承载地、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空间,乡村振兴和“三园”工程建设被给予了很强烈的关注,财政涉农资金投入也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从近年来本市乡村振兴政策落实和资金使用相关审计、巡视巡察和日常了解的情况看,本市涉农资金使用管理总体上是好的,  相似文献   

14.
数字乡村治理,对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数字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从规划引导与政策支撑、价值认同与发展需求、技术驱动与方法调试三个方面全面分析数字乡村治理的实践基础,结合关键问题瓶颈分析,提出内容组成强统筹、政策体系全协调、技术升级新智慧、主体覆盖全参与、模式推进深融合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5.
钱程 《山西农经》2023,(18):40-42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乡村振兴效果。我国乡村治理主体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历史背景演变,一方面,治理模式的演变需要与乡村社会发展相适应;另一方面,需要逐步健全机制创新,引导多元主体参与乡村社会治理,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有效促进乡村社会发展。文章基于乡村振兴背景,界定了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中各主体的角色定位,深刻研究分析了多元主体参与治理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新乡贤已经成为乡村治理的重要主体和坚强力量。从历史上看,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是对古代“乡绅之治”的传承和超越,传统乡绅和新乡贤在主体特征、角色定位和功能作用等方面都存在高度契合。新时代,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是基于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乡村治理的现实需要和自身乡土情怀的推动。当前,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还面临许多现实困境:从个体层面来看,新乡贤治理能力有待提升,角色定位不太清晰;从社会层面来看,新乡贤社会认可程度较低,保障措施比较匮乏;从制度层面来看,新乡贤培育机制不够健全,参与机制有待完善。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应从增强新乡贤自身建设、激发新乡贤参与动力和健全新乡贤相关制度等方面入手,开启乡村治理新征程。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战略是统领现代化进程中农业农村发展的总规划,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现状进行合理评价,是有效解决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补齐现实短板、破解重大难题的基础性工作。本文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作为二级指标,并选择15个三级指标和46个四级指标,构建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2018年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智库辽宁省106个村、1175户农户数据,分析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现状及面临的挑战。现阶段,辽宁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效达到目标值的57%,达成率最高和最低的方面分别是治理有效(84%)和乡风文明(38%)。根据目前辽宁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中存在的部分基础设施资源错配、村两委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有待提高、村民自治实践较少等问题,提出应因地制宜制定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加强村两委创新和环保培训、引导和鼓励村民参与自治实践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的主体维度分析:以农民为视角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拉开了乡村振兴发展的帷幕。紧随其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更是具体详尽地对乡村振兴进行了科学、系统地规划和设计,这必然会推进乡村发展,更好地塑造新型城乡关系,对于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乡村振兴的目的在于提升农民的切身利益,其要旨在于促使农民过上幸福生活。但乡村振兴不能自发地形成,也不能自动地实现,需要激发广大农民内生动力,不断壮大农民队伍,不断提升农民能力,不断调适和改进乡村振兴政策,引导亿万农民关注乡村振兴、推动乡村振兴、融入乡村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主体保障。  相似文献   

19.
汪振  唐惠敏 《农村经济》2023,(12):53-61
乡村产业振兴是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数字技术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趋势明显,产生了数字劳工与数字农业新形态,推动了乡村产业振兴的实践创新。产业振兴各主体利用数字技术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彰显出数字下乡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实践逻辑,具体表现为政府的政策驱动、市场的利益联结、法律法规的秩序保障以及技术创新的知识转化。数字下乡赋能乡村产业振兴仍需警惕信息鸿沟、利益偏差以及数字技术不合理利用带来的数字化风险。规避这些风险,需加强政府的政策规章指引,优化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运用村社组织疏导资本嵌入难题。  相似文献   

20.
<正>乡村振兴需要多方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国家政策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2018年,万科集团选择兴化市东罗村开展乡村振兴探索实践,逐步走出一条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工商企业参与乡村振兴之路。万科与东罗"联姻"的机缘兴化市千垛镇东罗村,紧邻千垛油菜花景区,水网稠密,交通优越,出产兴化大米、龙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