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本文基于2006~2013年中国43家商业银行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涵盖表外业务的测度指标时,国有控股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的单位资产流动性创造分别为0.413、0.567和0.452。(2)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与流动性创造总体上呈显著负相关,并主要由城市商业银行推动,表现出"金融脆弱挤出效应";两者关系显著依赖于风险水平,且风险水平越高的银行抵消"金融脆弱挤出效应"的能力越强。因此,金融监管部门应针对银行的异质性实行差别资本监管,以充分发挥其流动性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2012—2018年135家商业银行年度数据,通过两步GMM回归研究宏观审慎监管下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结果表明:宏观审慎监管的出台有利于资本充足率对流动性创造的正向影响;不同评级的商业银行,其资本充足率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存在差异,B级银行,"金融脆弱挤出效应"最显著,而C级银行,"金融脆弱挤出效应"逐渐削弱,出现风险吸收效应。本文研究既有助于商业银行优化自身的资本充足率,在确保系统风险性较小的前提下,达到流动性创造最大化,又对完善相关监管政策、抵御金融系统危机与维系金融系统稳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4.
本文对我国影子银行规模进行测算,并利用73家上市及非上市商业银行2013—2017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影子银行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银行影子业务对商业银行全样本数据流动性创造的负向影响效果明显;随着银行影子业务规模的扩大,流动性创造能力下降的幅度增大;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受到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影子银行促进了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削弱了地方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综合来看,监管部门对不同类型银行的影子银行业务制定差异化监管政策时,要在风险可控范围内鼓励其开展影子业务,促进金融创新,同时对于规模较小的地方性商业银行而言,应严格控制其内部影子银行业务的规模,防范流动性危机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张秀文 《财政监督》2012,(10):54-57
一流动性风险的内涵所谓流动性,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就是在需要时获取现金的能力。然而,不同的机构对此有着不同的理解。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的第三条对流动性风险的定义是:"流动性  相似文献   

6.
时波 《上海金融》2019,(12):79-85
流动性创造是商业银行高效运转的关键,也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实现有效调节的主要方式。本文通过运用Sys-GMM估计方法,探讨了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影响的效果。研究认为:货币政策对不同规模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存在差异,对中小商业银行更为显著;商业银行对价格型货币政策的敏感程度高于数量型,资产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对同业拆借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因素的变化较为敏感;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是短期的、阶段性的。因此,差异化的货币政策是提高货币政策效果的重要方式,增强商业银行对金融市场的敏感程度,提高自发调节流动性创造的能力,形成货币政策调节的期限差异,对增强货币政策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健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我国逐渐推进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文章以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研究银行数字化转型对流动性创造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会提高其流动性创造水平,且不同类型的银行间表现出异质性,小型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对流动性创造的提升作用更强。就传导机制而言,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畅通信息传递、缓解信息不对称,进而提高资产端流动性创造水平。同时,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客户存款占比、优化付息成本、改善负债端结构,进而提高负债端流动性创造水平。  相似文献   

8.
9.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能力的提升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不利于其流动性创造水平的提高。在二者共同作用下,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能力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而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对其流动性创造能力的抑制作用有所降低;此外,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不良贷款率对其流动性创造能力的提升有着较为明显的负向作用,但商业银行的存贷比、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的影响不明显。因此,我国应加大对贷款溢价较高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对不同性质的商业银行施行差异化监管策略;同时,商业银行要加快业务转型,减少对存款的依赖,实现从存贷业务向中间业务的盈利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0.
选取2010-2019年中国98家商业银行年度数据就互联网金融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互联网金融通过分流银行存款及理财资金对银行盈利形成冲击,由此引发的“鲶鱼效应”会倒逼银行加大存贷期限错配来缓解盈利下降压力,从而促进银行流动性创造。相对于国有银行与城农商行,互联网金融对股份制银行流动性创造的促进力度更大。金融脱媒仅在P2P网络借贷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中承担着中介作用,但“第三方支付一金融脱媒一银行流动性创造”的传导渠道无效。银行业景气度提高会加剧互联网金融对流动性创造的促进作用,银行流动性创造存在顺周期倾向。  相似文献   

11.
选取2010-2019年中国98家商业银行年度数据就互联网金融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互联网金融通过分流银行存款及理财资金对银行盈利形成冲击,由此引发的"鲶鱼效应"会倒逼银行加大存贷期限错配来缓解盈利下降压力,从而促进银行流动性创造.相对于国有银行与城农商行,互联网金融对股份制银行流动性创造的促进力度更大.金融脱媒仅在P2P网络借贷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中承担着中介作用,但"第三方支付-金融脱媒-银行流动性创造"的传导渠道无效.银行业景气度提高会加剧互联网金融对流动性创造的促进作用,银行流动性创造存在顺周期倾向.  相似文献   

12.
马玥  丁鑫 《上海金融》2022,(9):46-57
商业银行资本与流动性监管是维持银行审慎经营的重要支柱。本文选取2007-2020年间我国36家上市银行的季度数据,实证检验资本与流动性监管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银行资本监管和流动性监管均能够有效降低系统性风险,但二者未能有效地发挥协同作用。银行监管约束的作用机制为降低银行风险承担与杠杆率,削弱个体银行与系统之间的关联,从而抑制系统性风险。在资本监管与不同流动性监管指标的组合下,净稳定融资比与资本监管政策的组合效果最为明显。随着监管压力阈值的增加,资本监管与流动性监管的协同效应表现不佳,监管约束对非系统重要性银行更加有效。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优化审慎监管体系结构、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期,我国银行业的流动性风险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普遍关注。本文基于上市银行2006至2012年的样本,以贷存比和流动性比率作为银行流动性的度量指标,从银行特征、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等不同层面,考察了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因素。较为稳健的结果显示,总资产中贷款占比越低、负债中存款占比越高,银行的流动性越好。这说明资产或负债结构是影响银行流动性的重要因素。与之相比,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因素对银行流动性的影响在不同样本中结果不完全一致。本文的研究对于理解我国银行业的流动性风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通常而言,商业银行面对的大型风险通常是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而前两个风险的发生都会最终导致到流动性风险层面,进而导致银行发生较大的资金兑付问题。十年前的金融危机就是因为次级资产泡沫破裂,引发了巨大的流动性危机,大型的跨国金融机构宣布破产。巴赛尔协议Ⅲ也是因此背景而产生。文章就该协议的主要框架、对我国商业银行流...  相似文献   

15.
我国商业银行是多分支机构的组织形式,业务种类繁多,内部审计涉及机构广、内容多。本文在总结内部审计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内部审计的核心竞争力是纵向跨层级、横向跨条线。我国商业银行面临高度监管的环境,内部审计要在满足监督职能的同时,利用跨层级、跨职能的优势更大地为商业银行创造价值:即通过利用内外部检查结果实施再监督、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发挥建设性职能、利用信息沟通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16.
陈伟平  张娜 《金融论坛》2018,(12):46-61
本文研究资本监管与流动性约束的交互效应对商业银行贷款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资本监管会促使商业银行调整表内外资产结构,减少表内贷款发放,扩张表外未使用贷款承诺业务,严格执行监管惩罚措施有利于抑制商业银行表内外信贷增长;(2)资本监管与流动性约束具有互补性,资本监管对商业银行贷款行为的非线性影响依赖于流动性比率的大小,流动性比率越高,其促进资本监管压力下的信贷紧缩效应越明显;(3)逆周期监管政策的实施,有助于减弱资本监管与流动性水平交互作用对商业银行贷款行为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银行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渠道,拥有传统营业网点无法比拟的优势,近年来发展迅猛,给客户提供了便利,也日益成为现代商业银行新的战略性业务和利润增长点。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电子银行业务的蓬勃发展,给商业银行现行的经营管理模式带来一定的冲击。本文结合当前商业银行管理中的实际情况,初步探讨了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会对货币流动性带来影响.实证结论显示:损失类贷款对货币供应量M1和M2产生影响,可疑类贷款对货币供应量M2产生影响.对于损失类贷款和可疑类贷款的标准差新息,货币供应量M2的响应是不一样的,对于损失类贷款的标准差新息,货币供应量M1的响应也是不一样的.同时,损失类贷款和可疑类贷款对货币供应量M2和M1影响的贡献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加强流动性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者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业界近年来关注的热点。本文综述了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问题产生的根源、管理策略与理论的演进,以及商业银行流动性演进的相关文献,介绍了国内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对策和流动性过剩情况,为下一步深入探讨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策略寻求方向。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2005~2019年230家中国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探究了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对流动性创造水平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1)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能够显著提高总流动性创造水平及各部分流动性创造水平;(2)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影响流动性创造水平的传导机制发现,收入多元化主要通过提高银行主动风险承担意愿的方式推高了银行的流动性创造水平;(3)相较于中小型银行、中西部地区银行、外资银行和地方性银行,收入多元化对大型银行、东部地区银行、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总流动性创造水平及各部分流动性创造水平的正向影响效果更为显著;(4)外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弱化了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对流动性创造水平的正向影响。为促进商业银行持续健康发展,商业银行应该在维持传统业务稳健发展的基础上促进非利息业务的快速发展,提升自身的收入多元化水平,进而提高银行的流动性创造水平,推动我国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管理层应充分重视不同银行之间存在的差异,为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多元化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