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以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的7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隔代照料对有0~6岁儿童随迁家庭中流动育龄女性劳动参与率和劳动参与时间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隔代照料对长江经济带流动育龄女性劳动参与率、劳动参与时间均有正向显著影响,且结果稳健。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得出,隔代照料对30~39岁流动育龄女性劳动参与率的正向影响最大,而对所有年龄组女性的劳动参与时间影响并不显著;相比受过大学教育的流动育龄女性劳动参与率,隔代照料对未受过大学教育的正向影响更小,且对其劳动参与时间的正向作用最明显;隔代照料对长江经济带不同城市群的流动育龄女性劳动参与时间均无显著影响,而对成渝城市群流动育龄女性劳动参与率的促进作用最大。该研究结论对构建适宜的儿童照料体系,破解流动育龄女性劳动参与家庭平衡的困境、改善流动育龄女性劳动参与的途径与方式,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1997~2017年的跨国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实际汇率对劳动参与率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1)实际汇率升值会降低劳动参与率,贬值则提升劳动参与率;(2)实际汇率变动主要通过影响劳动力需求,进而影响劳动参与率;(3)相比于高收入国家,中低收入国家实际汇率变动对劳动参与率的影响更显著。因此,汇率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其对劳动参与率的影响。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应采取适当措施来抵消人民币升值对劳动参与率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CHIP2013和CHIP2018新数据,利用模糊断点回归方法研究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农保)对农村老年居民的劳动参与率和劳动时间的影响。文章不同于以往研究仅关注新农保对农业劳动参与率或劳动时间的影响,而是全面考察了其对总的劳动参与率和不同类型劳动参与率以及劳动时间的影响,特别是关注了以往研究未曾分析的长期影响。文章发现,在当前新农保养老金水平仍较低的情境下,领取养老金仅是使得农村老年人在不同类型劳动间转换工作,而几乎不影响总劳动参与率,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具有异质性。农业劳动的参与率以及劳动时间的短期变化不显著,长期才显著。农业劳动参与率和劳动时间的下降源于土地经营面积的减少。社会养老对家庭养老由挤出变为挤入。领取养老金对老年人的健康保健支出、家庭储蓄以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统计上并不显著。应通过准确定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改革退休年龄政策来应对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劳动生产率、劳动参与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劳动生产率、劳动参与率作为反映劳动力质和量的指标,是影响现代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因素,其变化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文章运用现代定量分析方法,分别从全局和分地区的角度实证研究劳动生产率、劳动参与率影响经济增长的程度和方向,结果表明,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远高于劳动参与率,提高劳动力质量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中国《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是劳动保护制度环境的发展,对员工参与公司利益分配产生了重要影响。以2004-2011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员工参与企业利益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员工参与企业利益分配具有积极作用;相对于国有上市公司而言,它对非国有上市公司员工参与企业利益分配的影响更大。该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提升了企业利益分配格局的公平性和员工薪酬满意度,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利用19个国家1978—2012年间的面板数据,分别采用长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对劳动参与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估计,发现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失业率、大学毛入学率和人均GDP对劳动参与率的影响非常显著,从而证实“后弯的”劳动供给曲线理论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参与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中国的劳动参与率呈现出不断下降趋势。这种下降趋势与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是否相关?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特别是劳动年龄结构老化对劳动参与率的影响到底有多大?采用定量分析方法的结果表明: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特别是劳动年龄人口的老化对劳动参与率具有负向影响。政策启示:政府应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以提高老年人口的劳动参与率;提高劳动生产率,优化产业结构,从而带动就业结构的优化,减少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减轻未来对劳动力供给的压力,从而应对人口老龄化对劳动供给的冲击。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1989—2011年的面板数据,使用Logit模型,从热量和主要营养素摄入两个方面实证分析营养对我国农民劳动参与的影响及结构性差异,结果表明:营养对农民的劳动参与有显著影响,热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摄入具有正向影响,脂肪摄入则具有负面影响;营养对农民劳动参与的影响存在性别、年龄和时间差异,对女性农民的影响要高于男性农民,对老年农民的影响要高于中青年农民;热量、脂肪和蛋白质摄入的影响随时间变化逐渐增强,碳水化合物摄入的影响则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变化趋势。扩大农民的劳动参与率应从改善农民的营养水平和营养结构入手,并且应注意根据不同的性别、年龄特征制订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劳动智能化不仅提高了劳动效率和生产质量,而且对劳动者的就业状态产生了深远影响。采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8年个体问卷数据的分析发现:相比劳动还未智能化的劳动者,劳动智能化的劳动者具有较高的就业质量,经过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劳动智能化有利于劳动者的工资增长,但对劳动者工作条件的影响不显著,表明劳动智能化主要是通过提高劳动报酬来提升样本个体的就业质量;劳动智能化对不同类型劳动者就业质量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对男性劳动者、35岁及以下劳动者、高技能劳动者的就业质量改善作用较强;劳动智能化对就业质量的改善受到劳动者非认知能力的调节,即劳动者非认知能力的提高会强化劳动智能化的就业质量改善效应。因此,在积极推进劳动智能化的同时,要不断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和非认知能力以增强劳动者的智能化适应能力,还应特别重视劳动者工作条件的改善以充分发挥劳动智能化改善工作条件的潜在功效。  相似文献   

10.
商业健康保险是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务实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赋予了商业健康保险更高的功能定位.本文通过对商业健康保险在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中的定位分析,阐述了商业健康保险参与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并对进一步确保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劳动参与率理论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劳动参与率反映了一个地区劳动力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程度,同时也反映经济的活跃程度和发展状况.什么决定劳动参与率?经济学者们从个人或家庭等角度出发,先后提出各种理论予以解释,包括工资(率)变动、家庭时间分配、减税政策、理性预期等.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理论对现实的解释力也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12.
对长三角地区的237家企业的调查表明:企业家生命周期与企业劳动关系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由适度的员工流动率、较高的报酬满意度、较低的劳管矛盾发生率、合理的工会参与率和对管理者满意度等指标构成的共生型劳动关系,对企业家生命周期具有重要的正向影响;企业家与员工建立起对称和互惠的共生型劳动关系,不仅有利于企业家生命周期的延长,催生出更多的优秀企业家,也能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库2013年的调查数据,通过劳动经济学劳动供给理论构建劳动供给模型,实证检验了影响农村老年人劳动参与及劳动供给时间特征的关键变量.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参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与家庭总劳动参与、农业劳动参与呈现显著正相关;养老金水平、户口迁移变量与老人总劳动参与、农业劳动参与呈显著负相关,户口迁移与非农就业劳动参与呈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分析中,参保养老保险对老人劳动供给有显著正向促进效用;养老金待遇水平变量对老人劳动供给有显著削弱效应;医疗保险参保变量对老年人劳动总供给时间无显著相关性,对农业劳动供给呈显著正相关,而与非农劳动供给时间呈显著负相关;户口迁移变量对老人劳动总供给时间、农业供给时间有显著削弱作用,对非农就业劳动时间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基于此,文章提出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户口迁移政策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商业养老保险低参与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文章运用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CGSS)的微观数据,实证考察了我国居民商业养老保险参与率低的原因。研究发现,供给不足掣肘了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尤其对农村与中西部居民影响深刻。此外,财富积累较少、收入水平较低、金融知识缺乏等也影响着居民商业养老保险购买。为了配合国家重大经济战略顺利实施,维护社会稳定,亟待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开展保险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险公司一要通过开发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产品,满足居民多元化的养老需求;二要加大在中西部与农村市场的业务拓展,补足中西部地区金融短板。政府需要从完善收入分配体制、普及金融知识等角度入手,提高居民商业养老保险参与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社会医疗保险在平滑消费、降低预防性储蓄、提高居民福利和健康保障之外,亦成为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制度因素。本文首先在传统“收入-闲暇模型”基础上引入健康风险冲击以及医疗保险,研究发现保险的引入可以在不利健康风险冲击的基础上增加个体的市场劳动供给。然后,本文利用CHNS数据重点研究了社会医疗保险对劳动时间和健康的影响,发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对工作时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对工作时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提高了个体健康问题出现的概率,过去4周个体出现生病或受伤的情况均会显著减少工作时间。本文建议进一步整合基本医疗保险,促进医疗服务的均等化供给,同时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规范,对不同的参保人群设置有针对性的保障措施,降低道德风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劳动争议是劳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基于劳动关系而发生的有关劳动权利与劳动义务方面的冲突,它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劳动关系不协调的表现。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在调整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合法权益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不少弊端。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劳动关系与劳动争议的复杂化,这些弊端日渐显现,需要进行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对劳动参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浙江和甘肃两省的预调查数据,分析了两省45岁及以上人群的健康状况对其劳动参与的影响。考虑到健康和劳动参与的联立性以及健康状况的内生性问题,建立了健康和劳动参与的联立方程,使用二阶段估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健康状况对45岁以上中老年人的劳动参与有显著的正影响;劳动参与不仅无损于健康状况,反而有利于健康,说明存在理由内生性。因此,在老龄化压力日益增大的当今社会,要保持劳动力市场中有足够的老年劳动力供给,加强健康保健服务、加大对卫生部门的投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商业健康保险是健康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柱,在大力推进“健康中国”、提升健康服务质量的背景下,商业健康保险对健康服务可及性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文章采用改进的重力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测算健康服务可及性指数,利用2018年全国338个城市的截面数据,借助Tobit回归模型估计商业健康保险对健康服务可及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首先,我国健康服务可及性指数存在空间分异,健康服务可及性呈现出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区位特征,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健康服务可及性指数显著高于西部地区,可及性指数高值在东南沿海地区聚集程度更高。其次,商业健康保险显著提升了健康服务可及性,增加了居民获取健康服务的机会并改善了健康服务的便利程度。此外,中、东部地区商业保险与健康服务的融合程度更高,商业健康保险对健康服务可及性的影响也更大。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新疆和全国劳动参与率的比较分析,得出新疆地区的劳动参与率明显低于全国水平,并对此产生的原因作了简要分析。除了各种宏观经济因素外,与新疆地区推行特殊的少数民族生育政策而带来的高幼儿扶养比和该地区传统的小富则安缺乏竞争意识的思想观念也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实际数据,通过构造多元回归计量模型,对影响健康保险有效需求的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正成为影响商业健康保险消费的重要因素,当前应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提高保险公司自身业务水平,推动商业健康保险的长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