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与东南亚、南亚经济合作不断升温.处于三块经济板块交汇地的云南,选择并优先发展一批与东南亚、南亚优势互补的重点产业,对促进云南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立足云南现状,结合东南亚、南亚的合作需求,构建了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合作重点产业的选择模型,选择出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合作的重点产业.  相似文献   

2.
云南边疆地区旅游应尽快融入东南亚、南亚国际旅游圈。旅游发展对云南边疆贫困地区发展、促进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化交流、促进边贸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云南边疆地区旅游发展也是云南国际大通道建设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对边疆地区的对外开放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云南桥头堡发展战略是中央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实施桥头堡战略的主要目标就是要把云南建设成为面向南亚和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首先是将昆明建设成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同时在整个云南分地区、分行业、分步骤地实现战略突破。通过超常规发展路径建立云南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地位、金融中心地位、生物产业中心地位、民族文化中心地位、会展中心地位、旅游中心地位和交通枢纽地位,把云南建设成为国际关注、经济发达、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环境优美和人民安居乐业的中国通往南亚和东南亚的桥头堡。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云南的对外开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进程正式启动.云南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友好往来的重要通道,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前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开发为云南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5.
东南亚地区是云南主要的旅游海外客源市场.云南开拓东南亚客源市场不仅具有优越的区位、地缘优势以及独特的资源优势及良好的区域合作背景,还得益于东南亚地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针对东南亚旅滇市场呈现的特点和趋势,云南应在加强客源市场调研、优化客源市场结构、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加强区域合作和优化旅游环境方面加强努力,实现东南亚入滇旅游的快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6,(7)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建设"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开创地区新型合作。"一带一路"对各地进行了定位,其中对云南的定位是: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云南省也将以此为契机,发挥区位优势,推进云南与周边国家边境贸易和旅游和文化之间的合作。云南省与越南山水相连,开展区域间旅游合作的区位优势很明显,而双方独特丰富的旅游资源,使得双方具备较强的互补性和发展旅游业合作的基础。旅游业的合作与发展带动了双方相关产业如服务、交通、通信业等的快速发展,增进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促进了双边在其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云南省与越南双方的旅游合作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旅游监督机制不健全、优秀旅游人才缺乏和旅游基础设施有待改善等问题。文章通过云南省与越南的旅游优势和双方合作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下,云南省与越南应抓住机遇,通过完善双方旅游合作模式,加大双方的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协调机制和法律政策的合作以及旅游人力资源的培训,促进双方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南亚区域既是世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也是当今世界潜力巨大的旅游客源市场.因此,本文在分析中国与南亚国家旅游合作条件和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中国-南亚旅游圈,多层面、全方位、多渠道地加强中国与南亚国家的旅游合作与发展,促进中国与南亚国家之间的旅游服务贸易,推动中国与南亚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交流合作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经贸往来历史悠久.云南是我国走向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通道,也是世界各国从东南亚南亚进入中国边境的重要门户.早在很久以前,云南就成为我国大西南同东南亚南亚的陆路商道,破誉为"南方丝绸之路".本文通过对云南地理位置和经济贸易状况的分析,研究云南省与东南亚南亚等地区国家的经贸合作,分析并展望在未来时期中云南的对外贸易战略.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经贸往来历史悠久。云南是我国走向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通道,也是世界各国从东南亚南亚进入中国边境的重要门户。早在很久以前,云南就成为我国大西南同东南亚南亚的陆路商道,被誉为“南方丝绸之路”。本文通过对云南地理位置和经济贸易状况的分析,研究云南省与东南亚南亚等地区国家的经贸合作,分析并展望在未来时期中云南的对外贸易战略。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央已经把将云南建成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列入"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旅游业是云南省支柱产业,在桥头堡建设中将发挥先导作用。云南旅游业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构建高度开放的旅游产业发展环境,立足国际市场,以国际化的视野来培育旅游产业。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和旅游网络信息建设,突出云南在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地区的中心地位,提升云南旅游形象。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扩大旅游经济效益,增强云南旅游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1.
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是国家的重大战略,也是云南省"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机遇.本文结合<昭通市"十二五"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思路研究>,提出云南省要围绕"桥头堡建设",培养大批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开展交往合作的外语、外经、外贸"三外人才",以进一步提升云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层次,加速云南社会经济的结构转型.  相似文献   

12.
云南与东盟实现区域旅游合作的动力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区域旅游合作是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地区矛盾的存在是云南与东盟实现区域旅游合作的动力所在,而矛盾的共性和个性则为双方实现区域旅游合作开发提供了现实性.为此,双方要把握机遇,从观念上实现突破和创新,不断加强政府的保障和民间组织的合作,优化旅游环境,联合培训旅游人才.实现云南与东南亚区域旅游合作,进而促进双方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云南地处中国西部,是中国面向东亚、东南亚以及南亚的桥头堡,加大云南对外开放,对云南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对云南参与泛亚金融合作的基础、现状,以及云南参与泛亚金融的重大历史机遇和重大意义做了简单的介绍并针对云南应该怎样参与泛亚金融合作提出了简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秦光荣 《经济改革》2009,(10):25-25
云南具有连接我国腹地、东南亚、南亚三大市场的独特区位优势。10年来,以建设国际大通道为龙头,云南经济社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开放和大发展,彻底摆脱了边远、封闭、滞后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地处与东南亚、南亚次大陆的结合部,与东盟的越南、老挝、缅甸三国接壤,通过澜沧江—湄公河与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相连,是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最便捷的陆上通道。伴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倡导与建立,云南的战略地位日渐突出。1994年末,我国正式以国家的身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GMS),云南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我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主体。十几年来,云南在次区域确定的交通、能源、农业、旅游、贸易与投资、环保、人力资源开发等优先领域都取得了很好的业绩。2005年7月4日到5日,大湄公…  相似文献   

16.
2007年,云南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仅提高了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合作的领域、层次及质量,还为双边合作向纵深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云南省在合作机制、贸易水平、投资方式等方面的问题仍不容忽视,只有克服云南发展与周边国家经贸关系中所存在的困难,才有利于云南省在区域合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云南省作为我国连接东南亚和南亚的重要门户,应及早行动,变区位优势为先发优势和经济优势。要充分发挥云南作为次区域合作主体省的作用,必须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中准确定位,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实现“三个先行”发展战略:一是西部开发云南先行;二是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云南先行;三是在澜沧江-湄公河黄金旅游圈发展方面云南先行。这样,才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实施跨越式发展,从而实现与全国同步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云南位于全国面向东南亚及南亚开放的前沿阵地,是西南和华南区域开发的重要组成部份,可构成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的南可出海、西可出境的开放格局。自八十年代以来,为合理拓展云南区域开发与布局,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吸引和综合服务的作用,逐步建设各具特色,彼此联系、密切协作、共求发展的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以及云南省在“十五”规划中提出了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的三大目标,使得面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云南物流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在市场经济中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物流业的优势,就成了现今云南省发展经济的一个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20.
阮家臣  丁文丽 《时代经贸》2010,(24):195-196
云南地处中国西部,是中国面向东亚、东南亚以及南亚的桥头堡,加大云南对外开放,对云南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对云南参与乏亚釜融合作的基础、现状,以及云南参与泛亚金融的重大历史机遇和重大意义做了简单的介绍并针对云南应该怎样参与泛亚金融合作提出了简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