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对于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高职教育的普遍发展趋势之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并以隐性教育为主方式的思政教育依然成为高职立德育人的重要抓手。立足于思政教育的内涵和意义反思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协同育人路径策略,以期能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工匠精神所体现的社会价值越来越大。高职院校作为培育大国工匠的摇篮,在思政工作中融入工匠精神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从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及时代价值入手,运用资料法和实证深刻分析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意义,通过融入课堂教学,发挥主渠道教育阵地的作用;融入校园文化,营造工匠文化的良好氛围;融入校企合作,创造学生实践的新机制等方法,切实把工匠精神贯穿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生思政教育需创新的现代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既给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也为高职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必须积极转换思路,注重职业导向意识、树立服务意识、融入现代科技信息意识、强化环境意识,才能适应当代高职教育发展的新需要和新趋势.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22,(1)
随着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建设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目前经济法课程开设现状来看,无论在课程价值聚焦、课程思政与实践元素的结合、任课教师的常态化德育培育机制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文章认为在经济法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进行系统建设,需要深刻剖析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力求最大限度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实现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5.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理念和有效手段,将第二课堂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对于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构建“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分析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入手,阐述第二课堂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须遵循的原则,提出高职院校第二课堂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王欣 《经济师》2023,(8):178-179
教育部印发课程思想政治建设全面推进高等院校的指导纲领,提出将思政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各高校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结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积极搭建招聘与配置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对该课程教学内容中融入的思政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学教辩做导结思”教学模式,探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开展劳动教育是党在新时代对高校的新要求,也是践行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在要求。劳动教育是落实思政教育理念的重要载体,思政教育是升华劳动教育价值的关键。高职院校需要在新时代把劳动教育摆在突出位置,认真梳理劳动教育的内在要义,探讨高职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的有效融合,充分挖掘二者的“公共性”价值内涵,通过“公共性”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其内化为大学生的价值认同。创新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双向互动、有机融合,形成德育、劳育的协同效应,形成可借鉴的劳动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21,(1)
在高职院校"五育并举""三全育人"中劳动教育回归的背景下,从高职专业技能教育人才培养角度,分析当下高职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在专业技能教育人才培养的内在耦合性。以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提出相应对策,将劳动教育、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技能教育人才培养中,融合协同育人,树立劳动意识,筑牢高职人才培养的底色。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将以非遗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对创新高职思政教育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着手研究非遗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基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实际情况,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价值、途径、措施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背景下,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技双修的大国工匠的历史使命,“立德树人”教育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专业课程教学、实训实习、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管理服务和思政课是高职院校实施“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应通过规范的教学语言和多元的教学方式,在实训实习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营造良好的校风、教风及学风,不断提升校园管理服务水平和质量及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的方式,将“立德树人”教育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各方面,培养德技并修的大国工匠。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的重要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校应认真履行“立德树人”职责,承担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的历史使命。不容忽视的是,受大环境影响,近年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面临着很多困难、存在一系问题。从分析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通过树立全新的大思政教育观、完善并创新思政教学体制、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等一系列举措,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大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进行探索,更好实现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罗晰 《经济研究导刊》2013,(36):287-288
基于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状况基本特点,对高职院校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构建工学结合环境下的高职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机制、对社团活动进行人文引导、方法更加灵活、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法创新、将高职特色融入法制教育中等六条思政课强化大学生人文素质途径。  相似文献   

13.
侯玉  刘焕明 《江南论坛》2021,(12):54-55
将党史学习教育实时融入以培育时代新人为根本任务的高职院校思政课, 既能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 也能在广大青年学子心中传承党的历史经验、弘扬奋斗精神、厚植爱党爱国的情怀.在实际教学中,因党史内容的丰富性、思政课教学的复杂性、高职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等问题, 这一融入过程并不是十分顺畅,出现碎片化、填入式特点.这就需要多主体、多层级和多要素有效配合、协同推进,从关键点、核心点、切入点等方面整体考虑,抓住党史教育融入思政教学的着力点,以提高融入思政课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双高计划”是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的重大建设工程,对课程思政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存在思政改革缺乏连贯性,建设无章可循、后劲不足,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相脱节的问题,以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专业核心课程“地方导游基础知识”为例,通过将课程思政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思政教材、构建思政教学资源库、使思政学习融入教学各环节四种方式,在培育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融思政教育于专业教学全过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保障“双高计划”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师》2019,(6)
高职院校是以职业人才培养为核心的重要教育体系之一,因此在职业教育中需要融入国际化理念,才能够使我国高职教育走在国际发展的前沿,培养出优秀人才。我国高职院校教育在进行国际化发展时是以教师国际化作为前提,影响着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为核心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文章立足高职院校教师国际化发展实质内涵,阐述我国高职院校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我国高职院校教师国际化发展策略,以此促进我国高职院校教师国际化发展,为不断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16.
周飞  李建铁  周晶  黄心怡 《经济师》2023,(9):172-173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大思政课”为视角,首先简单概述“大思政课”的特征及价值,然后分析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教育理念过于传统陈旧、教育主体认知不足、实践教学和大学生社会实践融合度不高、考核评价机制过于单一的问题,最后结合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较强的应对策略,以大力推进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实践育人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宋卫泽 《经济师》2022,(9):179-180
文章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核心内容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强调了增强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机制建设的必要性,并对目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来探讨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机制建设的有效措施,以明确课程思政工作的重要性。建立健全的立德树人机制,转变传统的课程思政工作模式。跟随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地创新,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效融入立德树人思想,从而提升高校课程思政工作水平,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提升思政教育质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让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更好传承。通过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面临的问题,提出从建立学习生态、搭建教学平台、开展实践活动、打造互动课堂、构建评价机制等方面,全面提升思政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19.
《经济师》2021,(1)
如今,我国各大高校以及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是由现在的时代环境决定的。为了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国提出了"课程思政"的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也推动着思政教学的改革,主张思政教育在所有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渗透。为此,文章针对课程思政视阈下高职院校思政与专业课相融合的意义以及路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思政课的环境是关系到大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大问题,什么是思政课的环境呢?所谓思政课的环境,是指与思政课紧密相连的客观事物和外部条件的有机统一体.它包括人们的心态与社会舆论导向、教材、方法、思政教师的素质及高职院校本身的特殊性等.凡教育工作都离不开环境,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如此.否则,就没有时代感,就成了无的放矢.因此,思政课必须有良好的环境条件,对青春年华的高职生就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