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缴费年限直接影响着养老保险基金的缴费积累与参保者的待遇水平。能够领取养老金的缴费年限由最低缴费年限和退休年龄框定,参保者在缴费年限上具有较大的自主选择权。本文根据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现行制度设计,运用保险精算方法,构建了基金支付风险精算模型,并依据该模型实证评估了缴费年限对养老保险基金支付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方面提高最低缴费年限并不能降低基金支付风险,根本原因在于“长缴多得”的计发机制;退休年龄的延长确能降低基金的支付风险,“早缴费”、“长缴费”将是减少养老基金支付风险的重要举措,但需要辅之以最低缴费年限调整才能充分发挥延迟退休增收减支作用;同一退休年龄下,女性比男性获益程度更高,相应地对实现缴费与待遇平衡产生更大的负效应;缴费年限增加能够提高替代率,增强制度的保障功能;缴费比例降低以及退休后平均余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增长率、养老金增长率、个人账户记账利率以及平均缴费工资指数提高会增大基金支付风险。建议通过调整退休年龄辅之以最低缴费年限并进行参量调整以降低基金支付风险。  相似文献   

2.
基于个体层面和整体层面,分别构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精算模型,测算并比较了不同缴费档次下个人账户养老金待遇标准、收支缺口及财政负担总额。结果显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并非一个精算平衡的制度安排,个人账户基金缺口、财政补贴总规模均随着缴费档次的提高而增加,给财政支付带来额外负担。由此本文认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养老金的计发系数应随着居民预期余命的提高而调整,实现制度精算平衡,并基于财政负担总额的缴费档次增长弹性,将600元作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最高缴费档次。  相似文献   

3.
利用1995—2014年我国31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预期寿命延长对我国养老金支出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对我国养老金支出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研究样本期间内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增加导致了我国养老金支出水平增加了0.94个百分点,对养老金支出水平增加的贡献度高达76%,成为了我国养老金支出增加的主导因素。随着我国人口预期寿命延长模式逐渐进入到以老年人口死亡率下降为主导,这种人口增龄效应对养老金支出的影响还会进一步增强和深入,在未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优化过程中需对预期寿命这一因素加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根据实际参保情况将灵活就业人员分为不同种类,并着重研究了其中三类:无力负担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或缴费年限未满15年者;正常参加城乡居保者;职保断保后转入城乡居保者。然后通过确定城乡居保兜底的含义构建了针对不同类型灵活就业人员的兜底测量标准,分别是:有养老金即可、农村低保标准的养老金、城市低保标准的养老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标准的养老金。根据该测量标准,本文构建精算模型测算了对应的城乡居保兜底缴费标准、兜底缴费负担及其影响因素,发现:正常参加城乡居保的灵活就业人员兜底缴费标准属于目前城乡居保缴费标准的中等水平,且高于职保断保后转入城乡居保者的兜底缴费标准;灵活就业人员存在兜底缴费负担,并且城市低保标准的缴费负担重于农村低保标准;缴费年限、职保缴费档次以及从职保转入城乡居保时的个人缴费转移是影响城乡居保兜底缴费负担的重要因素。建议:打破城乡居保的户籍限制;从职保转入城乡居保时,将划入统筹基金的个人缴费一并转移;建立适合不同兜底需求的多层次城乡居保兜底保障机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率并长期缴费。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城镇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理论界定,得出满足城镇退休人员基本生活需要的养老金合意替代率下限为43.7%,并参考学界对合意替代率上限设定的建议,将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养老金合意替代率水平区间确定[43.7%,70%]。通过构建精算模型,分别测算出乐观情形和悲观情形下,参加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不同组合时的养老金综合替代率,将其与合意替代率进行比较,进而找出三支柱体系下养老金替代率的适度水平区间。研究发现:低收入人群参加第一支柱可以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但缴费必须达到一定年限,中高收入人群还需拓展第二、三支柱作为补充;参加第二、三支柱能显著提升养老金的综合替代率水平,且参加第二支柱比参加第三支柱对第一支柱的补充作用更大;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下的养老金替代率适度水平区间随着缴费年限的增加而逐渐扩大,最后保持在[43.7%,70%]水平不变。以乐观情形下,退休年龄为60岁、个人缴费工资基数始终等于上年度全口径平均工资的“标准人”参加第一、二、三支柱为例,缴费年限在15~19年时无适度区间,缴费年限在20~25年时替代率适度区间从[43.7%,46.9%]扩大到[43.7%,68.6%],缴费年限超...  相似文献   

6.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者的福利差距是我国养老金体系的突出矛盾。在就业形式灵活化的时代背景下,灵活就业人员参保行为对我国养老金福利分层格局的演化起到决定性作用。本文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分析城职保缴费门槛对灵活就业人员参保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缴费门槛每提高一千元,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城职保的几率下降7.0%,同群效应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该负向影响仅限于已婚者和居民医保参保者,并随灵活就业者年龄的增大而增强。进一步分析表明,对于参保者而言,缴费门槛提高一千元,其缴费档次降低11.9%、断保几率提升100.7%、缴费年限降低7.1%。缴费门槛规制着灵活就业人员城职保福利资格的获取,并影响其福利积累的过程,是一种隐蔽的福利分层工具。当前的缴费门槛政策可能导致两大制度间福利分层效应的固化,甚至对部分参保者造成逆向的收入再分配。建议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就业监测制度,因地制宜设定缴费门槛,推广“助保”政策以减少断保行为,优化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办法,深化收入分配改革以减弱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  相似文献   

7.
现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存在许多问题,不公平也不可持续,不改革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在缴费和领取养老金待遇精算平衡的原则下,必须对现行制度进行有效改革。坚持共济与激励共存,以"超额累退"算法改革原来与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挂钩的基础养老金计发办法;以退休时的平均预期余命为除数,同时考虑生命共济因素,改革与个人指数化平均缴费工资挂钩的基础养老金计发办法;以退休时和退休后每年的平均预期余命为除数,改革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办法,建立养老金与缴费贡献和退休年龄密切相关的联系机制。此外要建立与工资增长挂钩的稳定的养老金调整机制,在公平可持续的制度下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  相似文献   

8.
城乡养老保险关系实现顺利转移接续是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城乡统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以"缴费年限"量化"城保"统筹养老金和"新农保"基础养老金,不失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可循思路。其实质是参保者关系转移后,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缴费年限-参保意愿-基金可持续性”理论框架,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库,实证检验提高最低缴费年限对居民参保意愿和缴费水平产生的影响,进而将该影响参数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精算模型,测算在财政适度范围内有效提高基金可持续性的最优缴费年限。研究发现:提高最低缴费年限与居民参保意愿呈现倒“U”型关系,拐点为5.88年,同时会降低缴费水平,边际效应为1.14个百分点;提高最低缴费年限虽然能够增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可持续性,但对财政负担产生差异性影响,其中提高6年时可在财政负担承受范围内最大限度提高基金可持续性。据此,本文提出最低缴费年限以21年为最优,为“逐步提高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的具体实施提供证据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构建精算模型对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再分配效应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政府负担基础养老金及预期寿命与实际寿命的差异,使得新农保具有代际间再分配效应,政府提供保费补贴使得新农保具有代内再分配效应;缴费年限、缴费水平、寿命、性别对新农保再分配效应有显著影响;职保转入新农保所预期得到的利益净流入将远低于直接参保新农保的净流入水平。  相似文献   

11.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制度抚养比"比"系统老龄化"更能反映缴费人口的真实负担。文章借鉴"人口抚养比"概念分析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制度抚养比",发现,当前我国中部地区职工医疗保险缴费人口真实负担最重,西部地区居中,东部地区负担最轻。未来,我国医疗保险改革方向是提高医疗保障的范围和水平,同时将覆盖面扩展至农民工的难度不断加大,通过降低职工医疗保险系统老龄化和老年人人均医疗消费支出来降低制度抚养比的效果不明显。为降低制度抚养比,应抓住当前职工医疗保障的范围和水平正在不断提高这一历史时机,对退休老人实行分类终生缴费:养老金低于政府规定的最低缴费养老金的退休老人,由政府按照最低缴费养老金的2%进行代缴;养老金水平高于最低缴费养老金的退休老人,由个人缴费。  相似文献   

12.
延迟退休是各国现代社会化进程中普遍采取的一项社会政策,主要是为了应对人口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变化带来的劳动力短缺和老龄化问题,一般采取渐进式方式进行调整。我国职工退休年龄比较低,而我国城镇人口预期寿命达到75岁以上。较低的退休年龄与人口预期寿命大幅提高的情况不相适应,甚至出现领取养老金的时间超过缴费年限的现象。因此,延迟退休年龄的改革势在必行,但是这项政策复杂性、敏感性很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以缴费型的第一支柱为主体、统账结合和城乡差距明显的现实,决定了将现有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和新农保制度中基本养老金确定为最低养老金,将城乡最低养老金按照不同的速度逐渐调整为统一的最低养老金并使其覆盖全体老年人,就成为了中国统一最低养老保险的现实路径。要实现统一的最低养老保险,就要在待遇端构建城乡基础养老金的调整及统一机制,在缴费端优化统账结构并构建中国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减免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4.
李晶 《西安金融》2005,(4):47-49
影响我国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的主要因素有赡养率、工资预期平均增长率、积累期的预期平均收益率、领取期的预期平均收益率、积累期限和职工退休后的预期平均余命等。我国目前已经出现了人口老龄化。平均余命延长等问题,降低了我国的养老金替代率,而企业年金上市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养老金替代率,弥补社会统筹账户的隐性债务。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世代交叠和精算模型,从城职保基金可持续性和养老金福利水平两个维度,考察灵活就业人员不同参保扩面方案的影响。研究发现,短期内覆盖灵活就业人员的速度越快,城职保基金可持续性越强;进一步调低缴费基数下限既可以对灵活就业人员形成缴费激励,也不会恶化基金的可持续性,但长期来看,会降低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金福利水平。因此可根据城职保扩面速度,动态调整缴费基数下限,优先推动缴费能力达标的年轻灵活就业人员参保。  相似文献   

16.
案例回放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在年老后能够领取基本养老金,养老保障日益受重视。达到甚至超过退休年龄,从没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实际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人员,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相关人员,他们能否一次性补缴养老保险费,以满足最低的缴费年限要求7如何补缴?是否需要收取滞纳金及利息?  相似文献   

17.
城乡居民养老金是农村老年人的重要收入来源。本文选取食品、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以及医疗保健五大消费支出,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对苏州市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成本进行测算,探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农村老年居民的保障效果。测算数据表明,城乡居民养老金低于农村老年居民基本生活成本。从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个方面分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偏低的原因并提供建议。应根据收入确立缴费档次,完善缴费激励机制;引导居民提高缴费档次,延长缴费年限;明确基础养老金的待遇调整机制;提高个人账户投资收益。  相似文献   

18.
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背景下,本文预测了2010—2044年全国人口发展趋势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数据显示,2020—2044年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越来越严峻,全国被抚养老年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快速增大。为了实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长期收支平衡,必须多管齐下:提高女性退休年龄,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继续给予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财政补助,系统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以及考虑把按月享受基本养老金的最低累计缴费年限由15年提高到20年。  相似文献   

19.
艾蔚  朱萌 《海南金融》2016,(7):22-27
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内部收益率远高于记账利率,可被视为现行制度对参保人养老投资在积累阶段低回报的补偿,同时,它也是个人账户不可持续性的集中体现.个人账户对参保人养老投资在积累阶段低回报的补偿方式包括与预期余命相关的补偿和与个人账户养老金待遇调整机制相关的补偿.综合考虑余命延长和养老金待遇调整机制,测算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内部收益率,可清晰地呈现个人账户制度未来的不可持续性,并为个人账户制度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近两年,陕西省宝鸡市在计发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时,出现了这种隋况,缴费年限在15~19年的低收入(低缴费)参保人员,退休时缴费年限不同,缴费基数不同,最终领取的养老金却相等。这部分人员意见很大,多次上访,有的甚至质问:不是说多缴多得吗,怎么缴多的和缴少的都一样,这政策到底是咋回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