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互联网金融依托于发达的网络,从手机支付、网络购物、资金清算等多方面冲击着传统商业银行的地位,因此商业银行如何正确清醒地认识到互联网金融的特点与优势,并全面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来不断改进技术手段、精准营销、数据挖掘、信用体制等,对其更好的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对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与传统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冲击下的金融营销策略,以期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数字金融发展背景下的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是中国金融体系中的重大事件.当前,迅猛发展的数字金融正在支付结算、财富管理、借贷融资、投资咨询等方面对传统商业银行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吸引国内外大量经济学者投入有关主题的研究之中,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和洞见.本文按照数字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风险承担和数字化转型影响的脉络,系统梳理了目前国内外有关研究文献的主要观点,并对进一步研究方向作了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3.
刘营 《中国证券期货》2013,(8X):188-188
金融产品的营销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商业银行营销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属于服务营销领域。文章就如何优化商业银行金融产品营销策略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程未 《云南金融》2011,(3X):138-13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也在进行中,而且改革正在不断的深化。对外开放,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了,从而促使居民把手中的钱进行各种投资,而银行提供的各种金融产品是居民很好的选择。最初,是商业银行推出金融产品,个人客户根据银行的种类进行选择。可是,随着商业银行的增多和个人客户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产品营销已经开始向买方市场转变,只有推出满足个人客户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本文简单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产品营销的含义,分析了其现状和出现的问题,并且粗略的提出了几条解决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产品营销存在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产品营销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未 《时代金融》2011,(9):138+14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也在进行中,而且改革正在不断的深化。对外开放,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了,从而促使居民把手中的钱进行各种投资,而银行提供的各种金融产品是居民很好的选择。最初,是商业银行推出金融产品,个人客户根据银行的种类进行选择。可是,随着商业银行的增多和个人客户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产品营销已经开始向买方市场转变,只有推出满足个人客户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本文简单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产品营销的含义,分析了其现状和出现的问题,并且粗略的提出了几条解决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产品营销存在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客户是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优质客户则是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的前置条件。在日益激烈的银行同业市场竞争中,商业银行传统的营销模式存在目标客户营销精准度不高、效能较差等问题,严重影响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商业银行提供了营销体制、机制、手段、模式转型的新切口。基于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的基本原则,依托数字技术的应用,根据商业银行营销特点,以大数据营销为基础,拓展元宇宙营销应用场景,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形成新时代商业银行精准、高效营销的数字化营销体系,实现由以“人”为营销主导向以“数”为营销主导的转变,可为商业银行全面数字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周慧 《青海金融》2013,(12):4-7
近期,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也对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和管理模式产生较大影响.本文在对互联网金融概念、特征及发展现状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现代信息金融技术,尤其是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移动通信等把人类社会带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数据时代"。通过云端存储技术把社会上的各种基础信息进行整合分类调配,形成新的产业经验与价值模式。从2013年互联网金融元年开始至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成熟对线下传统的实体行业及各大商业银行带来史无前例的冲击。在互联网金融急速发展与进步的背景下,如何发挥线下商业银行优势,提升竞争力值得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财富水平显著提高,个人和家庭逐渐成为社会财富的主体,个人银行业务已经成为各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增长点.本文详细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产品的特点及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科研和工作经验,就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产品营销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为逐步提升金融产品营销工作质量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房地产金融业务市场营销就是从满足客户的需求出发,通过市场调查和分析,细分房地产金融业务市场,选择目标客户,把满足客户需要和创造顾客放在第一位,把便利原则贯穿于营销的全过程,综合运用房地产金融产品、服务、利率、结算、推销等手段,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营活动。开展房地产金融  相似文献   

12.
13.
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各大商业银行也逐步利用互联网快速、高效、便捷等优势来发展商业银行黄金业务。在我国黄金市场中,商业银行占据了较大比例的市场份额。在互联网金融盛行的今天,商业银行传统黄金业务模式使黄金为商业银行带来的利润较低,各大商业银行在黄金业务中也逐渐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互联网金融在我国起步较晚,在黄金业务的应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商业银行黄金业务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使传统的商业银行遭受了冲击,本文主要介绍互联网金融,剖析商业银行的目前发展现状与其面临的挑战,从而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向提出自身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金融交易的出现给传统的商业银行功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传统的商业银行经营服务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随着互联网金融逐渐的深入人心,并且越来越方便快捷,服务模式越来越全面周到,互联网金融的地位也相应的提高,所以商业银行应该接受互联网金融的存在,并且积极的与之合作,优势互补,二者应该相依相存,共利共赢,这样我国的经济才能发展的越来越好.所以,在此过程中,商业银行应该摆正自己的目光,迎接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我国经济增长势头放缓,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种宏观经营环境下,商业银行更需要完善市场营销策略,以有效应对形势变化,本文立足于当前危机背景,简单概括了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策略的实施现状,并对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策略的优化提出建议,以促使我国银行业实现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金融要素向一些核心城市聚集,对经济增长发挥着正向推动作用。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金融集聚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区域集聚水平最高且吸引力最强,而北京、上海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是各家银行的战略必争之地。论文以北京为例,就金融集聚区中银行客户营销采取何种模式、存在哪些问题、还需如何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等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银行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汤敏 《海南金融》2020,(2):50-58
在数字普惠金融背景下,农村支付市场呈现出新趋势,银行新兴支付和非银行支付正逐渐成为“新宠”。为应对农村地区非银行支付竞争,通过SWOT分析,商业银行应精准分析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准确把握外界环境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积极布局农村支付市场。为此,商业银行要健全支付结算配套机制,夯实支付市场主导地位;搭建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抢占移动支付市场;注重多方务实合作,构建互助共赢支付新生态;加强农村支付产品创新,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模式正在从简单的产品扩张向提供深入服务的方向转化,对组合营销这种有效的竞争手段的深化将大大有利于商业银行提升营销层次,提高自身竞争力。作者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公司金融产品进行组合营销深化的基本理念、基本方法和基本策略,以及基于RAROC的组合营销风险考虑方法。本文在分析了阻碍我国商业银行进行组合营销深化的基本因素后,对进一步实施组合营销的深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大数据技术在各领域被广泛应用,为人们生活、社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消费金融得以快速发展。在该形势下,商业银行需加强消费金融研究,寻找有效的创新发展途径,实现转型升级。文章从金融科技、商业银行、消费金融的概念界定入手,阐述金融科技背景下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创新发展的必要性,基于发展现状探索有效的创新途径,如优化产品结构、增强人才储备、积极应用现代化技术、制定信誉划分制度以强化风险管控,以全面提高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