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问题日益成为各类系统性风险的导火索。本文利用金税三期工程作为准自然实验,以2011—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检验税收征管数字化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研究发现,税收征管数字化会加剧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程度,主要呈现为债务结构短期化特征。机制检验发现,税收征管数字化通过降低企业避税程度、财务稳定性和企业现金流水平进而加剧投融资期限错配。在数字金融水平越高、经济增长压力越小的地区和债务融资成本越低、高管有金融背景的企业中,税收征管数字化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加剧程度有所缓解。此外,税收征管数字化下的企业投融资错配行为会增加企业经营风险,损害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2.
毛建辉 《商业研究》2023,(5):121-129
利用2011-2020年中国A股非金融上市企业年度财务数据和宏观经济数据,基于信贷期限结构视角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企业实业投资和金融投资的作用效应和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信贷期限结构;数字金融通过延长企业信贷期限调节企业投资行为,促进企业实业投资,抑制金融投资;数字金融对企业实业投资和金融投资的影响在高融资约束和市场化程度高地区企业中更为显著;数字金融对企业投资行为的作用效应能够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和降低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11—2022年制造业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探讨了数字金融对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金融错配的中介作用。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第二,数字金融可以降低金融错配,进而促进数字化转型;第三,数字金融对非国有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更加显著;数字金融对金融市场化水平较低地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本研究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1~2017年我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在测度各地区资本错配和劳动力错配指数的基础上,实证研究数字金融的发展对我国资源错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一期的资源错配会加剧当期的资源错配水平,表现出了一定的路径依赖性;数字金融对我国资本错配和劳动力错配存在显著的改善效应,提高了整体资源配置效率.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及数字化程度均对资源错配的改善产生了积极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金融主要对东部地区、产能过剩较高、资源配置过度及较大规模的城市资源错配改善显著.本文的启示在于:在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应积极发展数字金融,并促进资本和劳动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有效整合,藉此改善资源错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地方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应发挥带头作用,成为改革的主力军和先行者。目前地方国有企业存在的突出困境是债务水平过高,且面临较为严重的投融资期限错配问题。本文以2005—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CIED)中规模以上的非上市国有企业为样本,构建"投资-负债"模型分析短期债务变化量和长期投资额之间的动态关系,从预算软约束和金融市场结构两个维度剖析造成国有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1)我国央企和地方国企的投资更依赖新增债务而非留存收益,预算软约束问题严重;(2)金融市场提供长期资金的能力不足,国有企业进行长期债务融资的渠道受限;(3)国有企业的投资活动更依赖新增短期债务,存在投融资期限错配问题,且地方国有企业的投融资期限错配问题更加严重。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为了实现地方国有企业去杠杆并优化债务结构,应从国企本身、银行信贷、政府行为和资本市场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以提升地方国有企业的内源融资能力,并完善金融市场结构。  相似文献   

6.
王瑶  黄贤环 《商业研究》2023,(5):142-152
本文选取2011-2020年我国沪深上市公司的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发展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提升了金融机构识别客户的能力,显著促进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表现出“马太效应”。进一步检验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影响主要通过数字金融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来实现。同时,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组,数字金融发展更是助推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行为;而非金融企业主营业务盈利能力能够有效抑制数字金融发展对其影子银行化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7.
合理的投融资期限结构对于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基于2006—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了产业政策对企业短贷长投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政策会显著加剧企业短贷长投程度;尽管产业政策促进了企业长期投资,但会导致企业贷款期限结构短期化。为了改善企业投融资期限匹配关系,产业政策应提升目标及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金融机构应加强与产业政策的协同配合,企业应提高投融资决策的合理性和谨慎性。  相似文献   

8.
王贝贝 《商业观察》2023,(11):56-58
以信息型、产业链型及高杠杆、高期限错配为发展模式的科技金融企业正面临市场监管不健全、企业诸多投机行为及科技信息泄露等风险,其业务模式及风险控制体系需要学术界进一步研讨。文章通过国内外有关学者对科技金融企业的研究理论,并在金融本质论的基础上总括科技金融企业的发展概况,通过分析M公司的业务模式挖掘企业经营风险。研究表明信息技术和信用是影响科技金融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文章从用户、企业及政策三大方面找出M公司风险存在的具体原因,并从风险因素和M公司自身发展特点出发提出具体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杨兰  张立乐 《商业研究》2023,(3):119-126
数字金融是数字技术与金融的高度融合形成的产物,数字金融的发展为小微企业提供了发展机会。本文将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小微企业调查(CMES)数据相结合,旨在研究数字金融对小微企业绩效的影响效果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通过缓解小微企业融资约束、提高信贷可获得性来提升企业绩效;还能通过改善研发投入经费不足,为小微企业提供创新动能;数字金融对小微企业绩效提升的作用在未能实现技术创新、未进入产业园,以及地处城镇的企业中更强。  相似文献   

10.
陈彩云  林雄 《中国商论》2023,(5):123-126
本文运用2011—2020年我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和企业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标,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及其不同发展维度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能够促进公司扩大金融活动,提升企业金融化水平。区分数字金融的不同发展维度后,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及数字化程度均有助于提升公司金融化水平。本文对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保障数字金融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项后军  曾琪 《财贸经济》2019,40(8):50-66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管理上的期限错配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同业业务的期限错配,不仅深刻影响了银行的经营,还对商业银行的内在稳定性和脆弱性产生了重要影响。鉴于此,本文以同业业务期限错配为分析主线,探讨银行同业业务期限错配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作用机制,分析同业业务期限错配及其流动性创造对银行脆弱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金融强监管对同业业务期限错配与银行脆弱性之间关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银行过度参与同业业务造成的期限错配尽管显著增加了同业业务流动性创造,却导致了银行总体流动性创造功能的下降;同业业务流动性创造显著增强了期限错配与银行脆弱性之间的关系,随着同业业务流动性创造的膨胀,同业业务期限错配进一步加剧了银行脆弱性,且中小型银行的脆弱性水平显著高于大型银行。2016年下半年开启的一系列监管强化政策造成同业业务流动性剧烈波动,市场因监管政策冲击,产生了一系列的恐慌反应,短期内反而加剧了银行脆弱性。  相似文献   

12.
杜善重 《财贸经济》2022,43(2):68-82
非家族股东治理能够有效助力家族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现代化转型的目标,因而提升非家族股东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数字金融作为传统金融发展模式的重要创新,能够实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促使非家族股东积极参与家族企业治理。基于此,本文以代理理论与社会情感财富理论为基础,探讨了数字金融对非家族股东治理的影响。实证检验发现,随着数字金融的发展,非家族股东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其作用机制在于,数字金融能够通过缓解代理冲突、弱化家族控制与强化传承意愿,提升非家族股东治理水平。拓展性分析发现,对于非创业型、融资约束较强、位于金融监管程度较强地区的家族企业来说,数字金融对非家族股东治理的积极效应更显著;数字金融对异质性非家族股东制衡度存在差异化影响,即相较于外资股东与机构股东制衡度,数字金融能够强化国有股东与民营股东对家族股东的制衡;数字金融能够通过提升非家族股东治理水平促进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本文从数字金融视角探究非家族股东治理的动机,丰富了数字金融与非家族股东治理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3.
康超 《中国流通经济》2022,(12):102-113
在我国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深化城乡经济融合既是纾解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抓手,亦是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部署的必由之路。厘清农村普惠金融、资源错配与城乡经济融合的关系,可为促进城乡经济融合提供决策支持。以2006—2020年中国内地31个省(市、区)2 800个县的面板数据为基础,采用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研究农村普惠金融对城乡经济融合发展的影响效应,以及资源错配、数字新基建在影响过程中的具体作用。研究发现,农村普惠金融可有效驱动城乡经济融合发展;资源错配在农村普惠金融驱动城乡经济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中介作用;数字新基建在农村普惠金融驱动城乡经济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调节效应。进一步对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发现,农村普惠金融和数字新基建的有机结合对城乡经济融合发展具有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应从深化农村数字普惠金融、调整城乡要素资源配置格局、推进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着手,弥补农村新基建服务短板、谋求统一大市场建设、健全城乡经济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为推动城乡经济融合发展有效赋能。  相似文献   

14.
数字技术赋能金融企业创新发展,为实体经济带来巨大红利.然而,却少有研究探讨数字技术对金融企业自身价值的影响.本文基于员工薪酬的内部差距和性别差距视角,利用2015年~2019年沪深两市A股金融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探究数字技术对金融企业价值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数字技术能够显著促进金融企业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匹配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家庭资产配置效率的影响效应和机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一是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提升家庭资产配置效率。二是从异质性分析来看,相对于低资产组家庭,中、高资产组家庭能够更好地利用数字金融手段提升家庭资产配置效率;相较于低学历组家庭,高学历组家庭利用数字金融提升家庭资产配置效率更少。三是从机制分析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主要通过提升金融素养和金融关注度来实现家庭资产配置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在创新发展与数字技术赋能金融业的大趋势下,如何利用数字普惠金融来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激发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成为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利用2015—2021年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数据,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个角度来剖析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创新的影响。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有效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并且能够缓解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来提升企业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17.
王欣  曹慧平 《财贸研究》2019,30(9):43-53
先将要素价格扭曲系数引入分析框架,构建要素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理论模型,然后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微观数据,采用OP法分别估算出中国制造业29个子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金融错配系数,再通过1999—2013年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检验金融错配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错配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效应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国有企业金融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更强;分行业研究显示,金融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边际影响在资本密集型行业最为显著。因此,亟待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以减弱金融扭曲,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促进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实现内生可持续性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资产负债表分析方法,从微观层面和存量上考察武汉市的金融部门、企业部门、公共部门及家户部门的风险状况,研究发现公共部门存在资本结构错配风险和清偿力风险,金融部门的期限错配风险、货币错配风险、资本结构错配风险和清偿力风险都很显著,企业部门存在期限错配风险、资本结构错配风险,家户部门仅有期限错配风险,最后就其期限错配风险、货币错配风险、结构错配风险、清偿力风险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数字金融成为金融行业的新兴领域,互联网技术与智能移动设施日益得到普及。将数字金融应用于跨境电子商务,能够使跨境电子商务的经济交易、支付更加稳定、便捷,有效提升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成交效率,使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得到有效创新。本文阐释了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创新的意义,并对数字金融助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给予跨境电商企业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张舸 《商业会计》2024,(1):20-27
文章以审计费用为落脚点,基于2011—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审计师如何应对数字金融增加的企业整体风险。研究发现:审计师能够识别数字金融增加的企业整体风险,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具体体现为增加审计投入,并通过增加审计费用以弥补增加的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溢价,经过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提高审计费用后能够改善审计质量,表明审计师提高审计费用能够起到监管资本市场的作用,而不是与企业“合谋”;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相对于内部控制强和审计师行业专长水平高的企业,在内部控制弱和审计师行业专长水平低的企业中数字金融对审计费用的正向影响更显著。研究结论为数字金融对审计层面的影响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