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平凡  祁毓  徐娟 《保险研究》2017,(10):16-28
本文搜集2004~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熵权法构建了中国各个省份历年的风险指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经济增长”、“保险需求”、“保险职能”以及“风险密度”为内生变量的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并通过使用脉冲响应函数、预测误差的方差分解和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我国长期以来保险业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检验,得到如下结论:我国保险业的发展长期以来靠经济驱动,而非风险驱动,经济增长对保险需求的促进作用远远大于风险增加对保险需求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保险业在风险补偿上存在较为明显的职能缺位,保险的补偿职能与地区的风险状况不匹配,未能实现有效供给,从而保险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进一步地,我们比较了保险业发展模式的区域差异,发现相比较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保险业的经济驱动程度较低,而风险驱动程度较高,这很可能是因为东部地区的保险业职能缺位情况相对较轻。本文的研究对供给侧改革在保险行业的开展具有启示意义,欲使我国成为保险强国,需根据风险状况加强供给侧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2.
冯明 《税务研究》2023,(3):125-130
财税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总是在特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中发挥作用,因而,相关政策理念和政策工具理应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而调整完善。传统上,我国财税政策宏观调控呈现出三个典型特征:一是重需求侧,轻供给侧;二是重投资,轻消费;三是重广义政府部门,轻市场主体和居民部门。这些特征与此前阶段的内外部宏观经济环境相适应,具有一定合理性。然而,近年来,我国供给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市场主体面临的压力加大;宏观需求结构中投资占比降低,消费占比上升。面对这些变化,财税政策宏观调控的理念和工具箱也应与时俱进地加以完善和丰富,由传统的“投资主导+广义政府部门主导”模式向更加健全的“投资消费并重+政府企业居民三部门均衡”模式过渡:一方面,在需求侧调控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供给侧因素,围绕保市场主体和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加快建立健全供给侧财税政策的理论框架和政策体系;另一方面,在稳投资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消费在稳经济中的作用,加快健全针对居民部门稳消费、促消费、扩消费的财税政策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别构建了我国地区人身险和财产险影响因素的实证模型,使用1996年~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重点采用动态系统GMM估计方法,检验人身险和财产险需求地区差异的动态形成机制。研究发现:与人身保险需求相比,财产保险需求近年来的“习惯形成”特征更为显著,收入水平的增长更有利于加快当前财产保险市场的发展;东部省份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研究逻辑起点,从金融服务网点密度、金融服务满足率微观视角对比分析了欠发达地区金融服务所处的历史发展水平及地域差距,重点研究群体性消费习惯、消费特征和消费选择、金融服务供给与金融消费者现实需求之间的矛盾和差距,并在金融服务供给侧改革路径、民间借贷社会价值定位、金融服务需求与供给之间的互动与博弈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5.
当前,消费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因此,消费金融成为推进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重要手段.在消费方面,需要对国民消费的潜力进行挖掘,从而促进国内供给的升级,以消费带动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当前的消费金融当中,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基于此,文章就供给侧改革下消费金融发展前景进行简要的分析,希望可以提供一个有效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2020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我国从2016年开始大力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在进一步提出注重需求侧管理,在当前的经济背景下,需求侧管理主要是扩大内需,而扩大内需的关键是扩大消费,那么,我国将如何开展需求侧管理,如何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呢?  相似文献   

7.
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主要是投资、出口和消费,不同时期三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有所不同。当前,由于美国推行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世界贸易规则不断受到冲击、出口增长因素的不确定性加大,民间投资增速又有所放缓,消费作为我国经济增长最重要引擎的地位凸显。一方面,消费市场升级、分级的变化对金融服务不断提出新的需求;另一方面,消费金融对消费市场发挥着促进或抑制作用。保持消费市场的稳定增长既要整饬消费市场中的不良倾向,更要以激活消费市场为导向,通过消费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持消费金融适度的规模、优化消费金融产品结构、完善消费金融机构体系、控制消费金融风险、大力发展数字消费金融、推动消费金融创新,构建新型的消费金融体制。  相似文献   

8.
许小年 《新金融》2016,(1):11-13
对于如何拉动经济增长,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改革有着截然不同的理念。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提出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理论,而凯恩斯主义者则认为需求决定供给。这两种理论的局限性都在于仅关注供给和需求的静态平衡,没有考察经济的动态发展。拉动经济增长需要提高生产能力,即:提高潜在产出水平,其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时下的热词——"供给侧改革"正是这样一种寻求经济增长新动力的思路,即:强调通过提高社会供给来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身保险行业发展长期以来主要依靠供给推动,需求约束特征明显,数字经济的消费者培育效用有利于消费者人身保险需求释放和行业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从消费者培育视角研究省级层面数字经济与人身保险行业发展的因果关系。研究表明,一地的数字经济发展可显著提高该地人身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通过工具变量处理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果仍然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消费者培育效应促进人身保险行业发展,具体机制为改善消费环境、缓解信息不对称、提高金融素养。在异质性方面,数字经济对中、东部地区人身保险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西部地区无显著影响;在受教育水平高、收入水平高、儿童抚养负担低的省份,数字经济对人身保险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0.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为保险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行业也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十三五”时期保险业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保持行业持续健康快速增长,打造具有全球资源整合能力的现代保险市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保险机构,建设具有强大国际话语权的现代保险监管体系,提升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保险服务能力。全行业要践行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的理念,增强保险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要推动行业加快自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保险姓保”不动摇,优化制度供给,提高供给能力和质量,体现行业价值担当,服务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局。要着眼服务民生,补齐社会保障短板,助力国家脱贫攻坚战略,为“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织牢保险民生保障安全网。要守土有责,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重点防范公司治理风险,产品风险,资金运用风险,偿付能力不足风险,利差损风险,流动性风险,资产负债错配风险,跨市场、跨区域、跨行业传递的风险,群体性事件风险和声誉风险,做到提前研判、加强预测,主动应对。  相似文献   

11.
当前河北省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不足,产业结构偏重,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加快供给侧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艰巨任务.商业银行面临着信贷资产质量管控的严峻挑战,同时也面临优化信贷结构、拓展新产业与新市场等机遇.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应严格防范产能过剩行业、房地产业与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创新盘活存量贷款,加大对高端装备制造业、"双创"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发展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重塑新常态下健康审慎而富有竞争力的信贷文化.  相似文献   

12.
供给侧改革是我国现阶段一项重要的改革,对许多的行业、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供给侧结构改革在我国各领域的深入开展,我国的产业结构将发生重大的变化,在这个大环境变化的同时,审计工作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可以在能力之内做好准备,降低审计风险,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在“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靠粗放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已难以为继,须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塑经济增长新动力.而绿色金融发展可有效破解资源环境瓶颈约束,是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与发达国家对比,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起步较晚,在绿色金融资金的供给侧上仍然处于初期阶段,还存在资金来源不足、资金投资“资产荒”、资金收益率低等问题.因此,借鉴发达国家绿色金融发展经验,注重绿色发展理念培育,以市场化运作为基础,以完善的绿色金融法律法规建设为保障,鼓励创新、优化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促进我国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总结过去,立足当前,展望未来,提出的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主张,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其供给侧改革重要性不容置疑。本文通过调研,针对福建省农业供给侧不适应消费需求端的实际情况,提出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主要矛盾是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不协调和不平衡,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由于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国内消费有限和投资竞争压力加大等原因,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措施包括优化增量、消化存量、增强创新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两手抓、减负和提效两手抓等。  相似文献   

16.
蔺鹏  孟娜娜 《海南金融》2016,(11):31-34
供需结构错配、供求结构性失衡成为当前经济新常态下着力解决的突出矛盾,我国养老产业同样存在有效供给不足和实际需求相对旺盛的结构性失衡问题.本文对当前养老产业的服务机构、服务功能和水平、产业布局等结构性失衡问题及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创新性的引入PPP模式作为推动我国养老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路径和新思路,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双侧”发力实现养老产业供需结构的再平衡.  相似文献   

17.
沈琦 《征信》2017,35(4)
推进供给侧改革,是我国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只有供给侧实现了全面的改革,才能真正地与需求侧相匹配,进而实现京津冀地区经济的转型升级,促进消费回流,建立全球竞争优势,形成城市群发展的核心动力.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对城市群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认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加强供给侧改革,立足供给侧改革是探索区域协同发展新机遇的核心所在,同时挖掘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18.
2020年年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紧接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强调,要注重需求侧管理,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这意味着,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五年后,中央终于首次把需求侧改革提上了日程。需求和供给原本就是一体两面不可偏废的,在供给侧改革之后,做好需求侧的管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对应,准确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避免四个误区:一是简单用西方供给学派的观点来理解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将供给侧与需求侧对立起来,三是简单理解为增加商品或劳务供给,四是将改革侧的生产要素与效率提升因素平行放在一起。之后论证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性领域,包括:化解产能过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规模经济和技术创新;降低四大成本,改善资本回报;优化劳动力配置;加快创新驱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最后,从深化市场化进程,全面推进法治化进程,全面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方面提出了完善供给侧改革体制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当前经济增速下滑、结构矛盾凸显的宏观环境下,供给侧改革的实施对我国"十三五"时期乃至更长周期内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新常态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被赋予了新的特点,区域经济可以利用供给侧改革这个契机实现自身发展,因此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供给侧改革致力于我国经济整体持续增长,供给侧改革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关联统一性。另一方面,供给侧改革的本质依然是改革,改革不可避免的会对现有的经济结构造成一定的冲击,供给侧改革和区域经济发展同时又具有了对立性。要把握两者的统一性,有条件的转化两者的对立性,让供给侧改革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度来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动力。因此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要做到积极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和第三产业、加强中西部交通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的政策支持、树立区域经济绿色发展理念、平衡区域间科教水平差距、对各区域的房地产市场"因城施策",发挥供给侧改革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