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媛 《经济师》2023,(5):111-113
“双碳”目标是新时期乃至今后长期低碳转型发展的战略方向,也是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绿色金融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要加快推进绿色金融与双碳目标的契合进程,以实现“双碳”为目标,以人民健康美好生活需要为导向,以政策体系为支撑,不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完善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新型方式,优化绿色金融资金的投资结构,建立绿色金融体系高质量发展路径。文章结合钻石模型分析得出我国绿色金融产业在绿色信息披露制度、绿色标准体系、绿色金融产品结构、绿色主体合作意识以及碳市场上还存在一定缺陷,为实现低碳目标促进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应当制定统一的绿色标准体系,建立健全绿色信息披露制度,提升应对外部环境风险能力。强化生产要素投入,加大开发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完善碳市场监管机制,构建“一带一路”绿色金融体系,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生态系统安全。  相似文献   

2.
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恶化与气候变暖等外部因素对经济发展与人类生产生活造成负面影响,绿色发展理念逐步成为全球共识。绿色金融应运而生,并在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国际绿色金融发展的引领者之一。中国于2020年提出的“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也将催生巨大的绿色投融资资金需求,绿色金融的作用有待更进一步发挥。从绿色金融的概念出发,并通过进一步阐述绿色金融的国际进展,形成绿色金融发展三阶段的特点分析,明确当前《巴黎协定》已推动绿色金融发展进入新阶段。在此全球宏观大背景下,立足“双碳”目标对经济社会传统发展方式与新兴发展力量的影响,结合对绿色金融在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及市场定价方面的主要功能的分析,从政策、市场、生态融合发展等角度分析了要实现“双碳”目标,将对绿色金融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在对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现状进行梳理后,深入分析了“双碳”目标下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作用空间及深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最后,从政策、市场、配套建设、国际合作等角度对未来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进行展望,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以绿色金融助力中国“双碳”目标按...  相似文献   

3.
黎超  刘佳宁 《新经济》2022,(12):1-10
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金融是环境治理的重要机制,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抓手。在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的过程中,广东围绕金融支持生态环境保护、绿色产业发展,以实践承担绿色使命,着力加强绿色金融制度建设、推进绿色金融产品创新,逐步积累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广东经验”。为助力广东绿色金融实现跨越式发展,报告结合广东省绿色金融发展的基础和成效系统总结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模式,并从集聚、协同、融合、开拓四方面提出广东省实现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应强化引领带动与区域协调、强化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兼顾低碳技术发展与产业转型需要、兼顾改革创新与金融安全等战略启示。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5—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据,运用熵权-灰色关联模型对“双碳”目标下中国区域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进行时空演变特征及障碍度分析。结果表明:(1)各省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有升有降,整体水平较低。试点后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绿色金融水平总体提升;(2)各区域绿色金融发展空间分异明显,呈现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地区递增的特征;(3)区域绿色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集聚程度不断增强且以高—高集聚和高—低集聚为主,热点区扩散分布于西部地区,冷点区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东西部区域差距较大且呈加深趋势;(4)绿色保险、绿色社会投资和碳中和金融支持率是影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且各区域阻碍因素各异。(5)指标层障碍因子中,碳中和间接融资支持效率对绿色金融发展阻碍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双碳”目标的提出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降碳目标的约束手段,是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的基础工具,在实现“双碳”目标中起重要作用。论文通过对ISO、IEC和SAC已发布和正在制定的“双碳”相关标准现状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中国“双碳”标准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发展对策建议,以期为加快中国“双碳”标准化建设助力,为实现中国“双碳”目标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产业转型升级是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依次递减,多数省份是由于技术效率未得到改善而抑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三大流域产业转型升级水平并不同步,产业结构整体向合理化的方向发展,但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并不理想;三大流域分别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产业转型升级的互动关系也因地区差异而存在不同,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分别受到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珠江流域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有促进作用。为实现三大流域“双碳”目标下的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促进技术效率增长,提升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因地制宜推动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生态补偿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我国生态文明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双碳”目标实现和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江苏生态建设现状及问题,从完善生态补偿模式、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强化生态环保资金分配导向等层面,提出了促进江苏“双碳”目标实现的对策,有助于江苏早日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同步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实现经济结构转型、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开发性金融有别于传统性金融、政策性金融,是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在推动“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煤炭大省的内蒙古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现实难题,如能源结构转型或导致经济下滑风险、保障能源安全与短期结构调整的矛盾凸显、产业结构路径依赖现象严重、技术和制度层面的内生动力不足、缺乏一定的人力资本储备、生态系统天然的脆弱性。由此,提出了针对性的开发性金融支持行动方案:一是锚定新阶段的经济战略定位,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二是为能源供给结构的优化提供金融支持,以融资纾困和社会共建的方式加快构建多元化的现代能源体系;三是发挥金融导向作用,催生产业技术及制度原动力;四是推动技术落地转化,建立区级科技人才储备系统;五是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巩固提高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开发性金融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探究其推动内蒙古“双碳”目标实现的路径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前,绿色金融发展在中国取得了一定成效。国内绿色金融体系日渐完善,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得以建立,在国家层面、区域层面和城市层面形成了多样化的绿色金融发展模式。就国际合作而言,绿色金融认定及分类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但在“双碳”背景下,现有绿色金融法律政策体系、产品创新体系等仍与“双碳”目标的要求有较大距离,同时还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金融机构动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在“双碳”背景下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应从法律政策体系、市场体系、风险管理机制、发展模式等方面逐步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探讨金融创新与绿色经济之间的协同效应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论文利用2010—2019年甘肃省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金融创新与绿色经济的协同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CVM-AHP模型对金融创新与绿色经济“协同效应”中的序参量进行测算。研究发现:(1)金融创新与绿色经济子系统的有序度均呈现出总体向上的态势,但是二者分别呈现出不同的波动性特征,说明两个子系统的协同步调并不一致。(2)金融创新子系统和绿色经济子系统有序度随时间推移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并且绿色经济子系统有序度发展增速高于金融创新子系统有序度发展增速,说明绿色经济对金融创新的需求推动作用明显,金融创新对绿色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有待提高。(3)金融创新与绿色经济之间整体上存在一定的协同效应,但是二者复合系统的协同度呈现周期性变化,金融创新与绿色经济子系统的发展速度并不协调,说明二者在短期内存在明显的资源错配现象。  相似文献   

11.
绿色技术创新对中国实现“双碳”目标起到重要作用,而绿色技术成果转化是推动技术创新向产业化发展的桥梁,绿色技术成果转化平台和服务则是这一桥梁的实际载体。但是中国的绿色技术成果转化平台还存在市场化程度不高、高质量绿色技术成果供给不足、专业化绿色技术转化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和社会资本参与程度低等问题。基于绿色技术银行建设,通过创新组织架构、构建信息平台、提供全流程服务和调动社会资本等途径,优化运营模式,以期打通绿色技术成果转化的堵点,助力中国的“双碳”目标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2.
在“双碳”目标约束下提高能源效率已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绿色金融作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为探索金融部门与地方政府协调合作,助力区域绿色发展提供了新途径。基于30个省份2005—201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平滑模型(PSTR)考察绿色金融、政府研发补贴对中国能源效率的直接效应、调节效应和非线性效应。研究发现:绿色金融与中国能源效率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正“U”型关系,且在到达拐点前政府研发补贴能缓解绿色金融对中国能源效率的负面影响,而越过拐点后政府研发补贴则能促进绿色金融提升能源效率。其次,PSTR模型结果表明,上述关系仅当政府研发补贴越过临界点(8.309 3亿元)时才成立。进一步地,运用PVAR模型验证了加大政府研发补贴对促进绿色金融改善中国能源效率的长期影响。在国际贸易形势日益严峻、国内经济增长动能亟须转换的新形势下,研究结果将为提高能源效率、缓解能源供需矛盾、早日实现“30·60”目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推进“双碳”工作中普遍面临如何从规划设计阶段向落地执行阶段过渡的问题。以城市“双碳”发展综合指数引领城市“双碳”发展,是加快推进城市“双碳”进程的重要手段和切入点。盘锦绿色发展创新中心作为首批探索实践者先行先试,构建了以盘锦命名的城市“双碳”发展综合指数体系,为掌握城市“双碳”发展综合状况、辅助城市开展“双碳”监管决策提供参考借鉴。应用实践表明,盘锦指数(Panjin Index,PJI)能够在支撑城市“双碳”目标可达成、“双碳”工作可操作、“双碳”管理可复制等方面体现较好的效果,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郭晟熙 《经济师》2023,(5):121-122+125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石,回溯人类历次能源革命,能源的发展始终围绕降本和增效两大主题,每次能源革命都会对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产生深远影响,而当下以低碳和可再生能源为特征的新一轮能源革命正在展开。山西作为我国典型的资源型地区,是能源大省也是碳排放大省,在国家“双碳”目标约束下,山西面临着保障供应和能源产业转型的双重压力。文章基于能源革命视角,从山西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和当前存在问题出发,探寻山西能源产业技术迭代和降本增效驱动力,增强山西能源产业发展韧性和稳健性,助力山西能源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全世界所关注的共同话题,在此背景下中国承诺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本文梳理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历史动因与实施背景,表明"3060"目标与双循环战略的互融互通是实现经济绿色低碳升级的重要环节,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接着分别从国内大循环的供给端和需求端以及国际大循环的角度阐释碳达峰、碳中和对高质量发展赋能的内在逻辑.最后,从完善碳排放交易价格机制以显示高质量发展经济信号,重构能源体系以发挥高质量发展改革潜力,扩大绿色需求以牢固高质量发展外部支撑,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以激发高质量发展内在动力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双碳”战略背景下,如何借助绿色金融推动中国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转型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议题。本文利用上市公司工业企业数据,检验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显著提升了企业产能利用率,经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该研究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的机制研究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是通过金融资源配置影响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具体而言,一方面通过资金导向和信息传递作用引导企业增加技术改造投资和绿色创新投资,进而提升产能利用率;另一方面通过设立门槛限制企业融资,倒逼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促进产能利用率的提升。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非国有、成立时间较短、市场化程度较低和环境规制强度较高地区的企业中,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升效应更为明显。上述结论为推进企业绿色转型,助推实现“双碳”目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肖仁桥  肖阳  钱丽 《技术经济》2023,42(3):1-13
基于绿色金融的资源配置与绿色技术创新视角,首先将绿色金融分为绿色信贷、绿色证券和绿色保险三个维度,进而采用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份(因数据缺失,未包含西藏地区和港澳台地区)面板数据,利用动态广义矩估计面板模型(GMM)分析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非线性影响,探讨绿色金融通过绿色技术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并分析绿色金融对绿色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绿色信贷、绿色证券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均呈“先扬后抑”的倒U型关系,大多数中西部省份绿色信贷、绿色证券水平尚未跨过拐点,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处于促进阶段,绿色保险则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线性促进作用;(2)绿色技术创新在不同维度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且绿色技术创新在绿色证券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传导作用最强,其次是绿色信贷,而绿色保险最弱;(3)绿色信贷、绿色证券和绿色保险对绿色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关系均起显著正向调节作用,且三种类型绿色金融的调节效应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18.
区域协调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绿色金融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故本文从区域视角探讨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所发挥的作用。本文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区域绿色金融的溢出效应,并分别讨论“政府引导型绿色金融”与“市场驱动型绿色金融”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持效应。研究发现:(1)区域绿色金融既支持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又对周边地区产生良好的溢出效应。(2)“政府引导型绿色金融”与“市场驱动型绿色金融”均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来看,前者的支持效应更为显著。(3)东部地区以“市场驱动型绿色金融”为主、中西部地区以“政府引导型绿色金融”为主,对高质量发展起到支持效应。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区域绿色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双碳”目标约束和金融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研究金融科技的碳减排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我国2011-201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考察了金融科技的减排作用与绿色政策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可以降低城市的碳排放强度,且呈显著的地域异质性,该结论在内生性及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显示,金融科技通过促进企业创新、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助力城市减排;进一步分析发现,绿色政策的试点与环境目标的约束均对金融科技的减排作用存在正向调节作用。以上结论为如何利用金融科技与政策工具服务“双碳”目标、推进节能减排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对实体经济来说,这不仅是空前的挑战,也是绿色转型、数智升级的重大机遇,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制造业作为达成“双碳”目标的重点领域,使命重大、任务艰巨,目前正积极将目标落实到行动当中,且已取得部分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