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问题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地方融资平台面临以下问题:融资平台与地方财政关联度高,易引起地方财政风险;融资过度依赖银行贷款,易引发金融风险;地方融资平台运作不规范,缺乏内外约束,信息不透明。本文建议:对融资平台实施差异化管理,政府重点投向公益性项目;发行地方政府或市政债券;发展公用事业投资基金,构建多层次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渠道;完善地方政府外部约束与监督机制,提高财政信息透明度;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使得中央与地方财权和事权相匹配。  相似文献   

2.
新预算法是我国财政领域基本的法律制度,新预算法的实施则是近几年我国财税改革进程中的一项根本性和基础性的举措,其不但全面贯彻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的精神,充分反映了我国全面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同时还为我国财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实施指明了方向。因此,本文从新预算法的视角下针对我国财税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索与分析。文章首先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分析了新预算法的实施对我国财税改革的影响,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探讨了有助于新预算法在我国财税改革工作中贯彻落实的策略,即:深入学习新预算法精神、加强对预算管理的控制力度、提高预算透明度以及重视预算绩效管理等四点,希望能够为新预算法的科学有效实施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黄静  吴群  王健 《财经论丛》2017,(12):12-21
明确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的影响机理,有利于缓解当前地方政府高度依赖土地财政的现状.本文从经济增长和制度环境双重角度构建影响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的分析框架,并采用2000~2013年我国省级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在短期内具有激励作用与惯性特征,长期具有收敛趋势.土地财政产生于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之中,经济增长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分税制改革背景下,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等程度是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的前提,土地出让制度市场化改革、 地方政府竞争、 房地产业支柱型产业定位政策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滞后一期财事权不对等程度对当期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具有负向影响,由此反映出分税制改革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地方政府竞争中,招商引资的竞争方式在短期内对地方土地财政依赖度的影响尚不显著,但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的竞争愈激烈,地方政府愈加依赖土地财政.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我国288个城市的截面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了地区资源依赖程度与政府财政透明度之间的关系。初步统计数据印证:平均而言,我国资源依赖程度较高的城市,具有较低的财政透明度。进一步实证分析表明:在控制相关变量的条件下,资源依赖程度在较高的显著水平上对财政透明度产生负向影响;分位数回归显示,处于财政透明度较高分位数水平上的城市,资源依赖对财政透明度的负向影响相对较高;模型回归结果显示出较好的稳健性。本文实证结论发现,资源依赖是我国地方政府财政透明度的另一影响因素,进而从新的角度支持了对资源依赖程度较高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政策建议。同时对于资源依赖程度较高的地区,可以参考采掘业透明度行动计划的国际经验,要求地方政府提高与资源相关财政收入的透明度,以减少地方官员寻租行为。  相似文献   

5.
土地财政是对我国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的形象表述,其实质是寅吃卯粮。它的形成与财政体制、土地制度、城市发展和政绩考核等因素密切相关。地方政府出让土地的收入,虽然有利于城市建设,但推高房地产价格、降低调控政策效果等弊端十分明显。解决土地财政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植地方税源,加强制度建设,降低行政成本。  相似文献   

6.
以规范政府收支行为为核心的财政立法能够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吗?本文立足法律文本和预算实践系统阐述了新《预算法》规范政府收支行为的内在逻辑,深入分析了其影响财政支出效率的作用路径。借助新《预算法》这一财政制度改革构建准自然实验,运用我国246个地级市2012—2018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新《预算法》和财政支出效率间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新《预算法》的实施未显著改善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并通过了各种稳健性检验;这种不显著的影响效应不是其他政策的混杂效应干扰的结果,也不是由区域异质性影响效应造成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囿于预算实践,根据法律文本推演的路径机制均未得到实证验证。究其原因,这和我国预算未实现全口径管理、预算部门能力不足、预算程序有待完善以及财政透明度不高等密切相关。本文研究结论可为健全现代预算制度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7.
冯兴元 《中国市场》2010,(24):56-58
我国政府财政规模日趋扩大的同时,透明度也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提升财政透明度已成地方政府制度竞争工具,也是一种必然趋势,这将有利于打造"责任政府"和公民参与预算过程。但要真正全面提升财政透明度尚需一个过程。而且提升财政透明度不是财政体制改革的全部,还需要真正的预算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8.
财税体制变迁、“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2000年以来财税体制变迁、地方“土地财政”模式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并用2000—200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计量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发现:2000年以来税收收入有利于中央的调整没有改变地方政府的增长取向,而是显著改变了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增长的具体方式。一方面,财税体制的调整驱使地方政府依赖土地出让收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财税体制的调整驱使地方财政倚重房地产业,并通过对房地产业的扶持,发挥其联动效应,直接或间接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提升地方经济水平。  相似文献   

9.
王梦茜 《商》2013,(5):141-141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结构已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逐渐暴露出种种弊端,为了解决地方财源不足、实现土地财政转型,应该将本次房产税改革定位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本文基于我国房产税改革的背景,对房产税取代土地财政成为地方政府稳定收入来源进行可行性分析,希望可以完善地方财政收入结构,实现地方政府财政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地方财政赤字的视角,研究了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策略的内在作用逻辑。理论分析表明:中国式财政分权所造成的地方财政赤字扩大化,激励了地方政府在利益觉醒后利用预算制度缺口,用"扭曲之手"来攫取预算外财政收益,进而驱动地方政府通过积极的土地财政手段来实现财政增收的政策目标。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财政分权、地方财政赤字对土地财政的正向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土地财政与城镇化之间存在互动效应:一方面,土地财政为地方政府带来资金支持,加快地方基础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地方在城镇化水平提高以后,土地财政收入也随之上升。以F省9个地市的数据为基础对这一互动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对土地财政的影响较之土地财政对城镇化的作用更强一些。然而,考虑到土地财政本身的特性,地方政府要逐渐降低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寻求更持续、稳定的融资方式。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财政分权和财政透明度较低的背景下,地方官员极易引发腐败行为。从财政透明度和财政分权的研究视角,以省级政府数据作为分析对象,基于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探讨了财政透明度、财政分权以及两者交互项对腐败的影响,得出:财政分权对地方腐败的产生有正向效应,而财政透明度对地方腐败有负向影响,随着财政透明度的提高财政分权对地方腐败的正向效削弱,并对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商》2015,(32)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是在《预算法》的约束下,地方政府为了达到目标而违规借贷而导致的必然结果,导致我国地方债务出现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我国的财政体制是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源,《预算法》软约束为地方政府违规举债开启了方便之门,而公共管理体制加剧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分析地方土地财政形成的经济、政治、社会驱动因素,选用分税制改革后样本区间为1995~2010年16年间的中央、地方财政与土地出让金及税费收入数据,定量分析得出:一是分税制财政体制致使地方财政总收入在全国财政收入中的比例与土地财政收入在地方财政总收入中的比例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二是地方财政总收入对于土地财政存在较强的依赖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理与完善地方土地财政与国家财政体制关系的具体对策建议,为构建地方政府可持续的土地财税收益(经营)模式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地方政府通过自主发债的方式来解决政府融资问题,力图通过公开透明的发债渠道取缔不规范的发债行为以化解地方债务风险,而自主发债的关键在于政府财政的透明度.然而,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由于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基础造成政府财务信息不够完整、全面、真实,这必然会影响政府财政信息的透明度.因此,本文从地方政府自主发债的视角探讨了我国预算会计改革的必要性,并从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推动地方政府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等方面对我国预算会计改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存在着地方融资平台缺乏直接融资手段、运作信息透明度低、地方财政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举债主体混乱等问题。强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建议是:完善分税制体制改革和完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法律体系;健全中央与地方的转移支付制度;提高地方政府财政收支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加快建立科学规范的债务规模控制和风险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进程的加快,解决后土地财政时代地方财政资金的困境刻不容缓,并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尤其土地资源瓶颈的制约下,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减少,难以用土地财政收益来弥补资金缺口,也无法充分应对新增的公共建设支出。为走出该困境,中央政府应合理划分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支持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地方政府需寻找新的财源,由依赖土地财政到征物业税的转型,优化升级地方产业结构,以此摆脱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从而更好的实现城市管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财税体制改革推动经济增长方式变化,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现代财税体制。本文从体系角度、从属性角度、从功能角度、从国家治理角度解读了财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财税体制改革可能对地方财政造成负面影响,地方财政从盘活存量资金、市场化运作等方式应对财政压力。  相似文献   

19.
信息的公开透明是现代预算制度重要表征之一,能够通过约束和激励的方式影响政府医疗卫生财政支出效率。通过选择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2010-2019年十年间医疗卫生财政投入与产出的面板数据,利用SBM-DEA模型进行效率测度,并进一步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分析财政透明度对效率测度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各地区间医疗卫生财政支出效率存在横向与纵向的差异,且财政透明度对医疗卫生财政支出效率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正U型”影响轨迹。基于此,应因地制宜优化各地区医疗卫生财政支出,强化财政透明度在医疗卫生财政绩效评价中的作用,持续深化各地区财政支出公开透明程度。  相似文献   

20.
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与土地财政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国地方政府倾向于选择土地财政的一个根源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财权和事权的不匹配。在中国式的财政分权体制(纵向竞争)和地方竞争体制(横向竞争)双重背景下,本文提出了一个解释地方政府选择土地财政的理论框架,认为两者共同激励了地方政府实施土地财政策略。通过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paneldata)的实证检验,本文发现,中国式的分权体制激励了地方政府用扭曲之手来攫取预算外财政收益,地方竞争体制进一步驱动了地方政府采取积极的土地财政策略。研究结果还表明,财政分权对地方土地财政的影响存在跨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