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快速老龄化带来的老年长期护理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以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的上升,我国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急剧增加。但与此同时,作为传统的长期护理服务供给主体——家庭,其照护功能却在不断地弱化,专业护理机构的发展也相当缓慢。因此,如何保障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需求,如何提供有效的长期照护服务,成为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迫切需要政府和社会采取积极行动,在制度建设和政策支持上寻求突破。本文通过比较国外三种典型的老年长期护理制度模式以及分析我国老年人长期护理的现状,提出了我国老年长期护理制度发展的总体思路,并从法律法规、资金筹集、覆盖范围、供给主体、费用支付等五个方面,对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了具体设计。  相似文献   

2.
发达国家(地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是发达国家(地区)应对人口老龄化下老年人养老和服务问题的主要途径。文章梳理了发达国家(地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的理论进展及实践经验,研究表明:(1)长期照护服务体系遵循"就地养老"的照护理念,目标是通过连续性照护进行资源整合,主要有居家照护、社区照护和机构照护三种模式;(2)不同融资结构和服务提供情况作用下形成五种服务体系支持类型;(3)服务的需求预测主要通过马尔可夫循环仿真模型树结构实现。最后针对我国老年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应重点实现多元协作模式、系统高效的老年服务设施规划、相关政策法规体系构建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以及家庭抚养老年人功能的不断弱化,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机制必须尽快完善。上海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老年人对长期照护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分析上海老年长期照护服务供需状况及其原因,最终提出解决矛盾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4.
摘要:建立和完善农村老年人长期照护体系,是应对银色浪潮的必然选择。我国农村老年人长期照护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长期照护的供需矛盾、潜在需求与现实需求的矛盾、资源短缺与服务能力低的矛盾十分突出。借鉴西方经验,建立适合我国农村实际的融经济供养、医疗照护、日常生活护理、精神慰藉于一体的老年人长期照护体系,已迫在眉睫。老年长期照护既是一种制度体现,也是一种服务体系,必须整合各方面力量。其中,政府是主导,家庭是基础,社区是载体、专业服务机构是主体。  相似文献   

5.
老年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应对老龄问题的根本出路。在对失智症老年人的分析基础上,发现长期照护服务存在"五个缺乏"问题,即缺乏家庭照护服务支持、缺乏连续性服务、缺乏社会支持、缺乏预防性服务、缺乏政策规范。从社会资本的角度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干预,社会资本能够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减少社会成本,增加长期照护支持。干预策略包括制定全国性的社会资本干预计划、社区宣传教育促进对失智症的了解、建立照护和服务培训体系、建立失智老人照护支持网络等,以实现长期照护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荷兰的老年长期照护服务起源较早,相关制度体系日趋完善,然而老龄化与失能化的双重冲击持续带来新问题,为此荷兰出台了一系列法案并采取相应举措进行积极回应。基于"国家福利责任"理念,荷兰老年长期照护服务在经历萌芽、立法、改革等阶段的历史演进中,逐渐形成了统一规范的需求评估、充分自由的服务选择权以及多元丰富的服务内容等一系列实践逻辑,保障了高质量照护服务的可获得性和可持续性。中国与荷兰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相似的问题,荷兰经验可为我国提供以下价值启示:制定和完善独立的老年长期照护法律法规;精准定位照护服务对象;扩大服务对象的自主选择权。  相似文献   

7.
建立和完善老年人长期照护体系,是应对银色浪潮的必然选择.目前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老年人长期照护制度建设已比较完善,在空巢老年人长期照护体系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我国空巢老年人长期照护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我国空巢老年人长期照护体系应该是融经济供养、医疗照护、日常生活护理、精神慰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在这一体系的构建中,政府是主导,家庭、机构、社区是载体,社会服务组织是主力,专业人员是基础.只有充分发挥了这几个方面的作用,才能破解我国老年人长期照护体系建设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有关中国长期照护模式的选择,国内多关注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模式,对英国的老年人照料模式关注不足。英国特有的制度设计理念能够为正在开展长期护理制度试点中的我国打开全新视野。与英国全民免费医疗体制不同,英国的长期照护制度以需求审核和家计调查为特点,具有社会救助的性质,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税收。在照护服务的提供方面,政府既对非正式照护提供一定的津贴补助,又通过机构照护和居家照护两大正式服务为老年人提供照料,其中使用社区居家照护的人数远高于机构照护。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与财政开支吃紧的背景下,英国以整合照料为重点开始实施一系列提升绩效和优化服务的改革。英国的长期照护制度理念及改革实践可以给探索中的我国带来两点思考:一是如何合理界定中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受益人群以实现社会公正;二是如何实现整合式照料,将医养康护、预防充分结合,提升长期照护效率,提高老年群体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长期照护概念从"长期"和"照护"两个方面进行剖析,从长期照护模式分类、长期照护评估机制、法律法规和保险制度等方面介绍各国研究状况,提出我国发展长期照护制度的建议:满足照护需求,构建合理的长期照护模式;发展老龄产业,培养优质的长期照护人才;健全法律法规,构建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提供护理津贴,合理分担财政负担;发展评估,及时干预老年人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长期照护概念从"长期"和"照护"两个方面进行剖析,从长期照护模式分类、长期照护评估机制、法律法规和保险制度等方面介绍各国研究状况,提出我国发展长期照护制度的建议:满足照护需求,构建合理的长期照护模式;发展老龄产业,培养优质的长期照护人才;健全法律法规,构建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提供护理津贴,合理分担财政负担;发展评估,及时干预老年人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1.
张峰 《财政科学》2022,76(4):144-154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失能人群的照护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目前正在试点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被认为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政策安排,但长护险运行过程中面临的基金、服务等问题却十分严峻。人口老龄化早于中国的日本在经历过相同问题后建立了“介护预防”制度作为老年失能预防体系,对缓解长护险基金压力和照护服务升级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日本“介护预防”制度的历史、框架和特点,结合我国国情为解决失能照护问题提出以下建议:转变老年失能保障的社会理念;整合建立区域化老年失能预防体系;设立科学统一的预防服务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12.
从需求溢出的理论视角来看,长期照护中的政府职能及制度安排取决于个人长期照护的需求溢出程度及公共供给能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一般财政收入提供的补缺型长期照护制度能以最少的社会资源产出最大的公平和社会福利,是一项较优的制度选择。本文基于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在长期照护领域对需求溢出理论进行了拓展,根据反映失能程度、收入水平、家庭照护能力的三维度识别机制对失能老人群体的长期照护需求溢出程度进行排序和分类,发现目前家庭在老年长期照护领域支持能力仍然较强。政府的公共资源应首先聚焦于经济匮乏且缺乏家庭照护能力的失能老人,其中重度失能者应具有政策的优先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学者们围绕老年人长期照护的资金筹措模式展开了多方位、多视角的研究。大多数学者研究认为,目前农村老年人长期照护资金存在立法空白、缺乏政策支持、筹措模式单一等问题。通过文献与实证研究,学者们认为,影响农村老年人长期照护资金筹措模式发展的因素是多元的、多层次的;建议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个人三方协作、多管齐下的资金筹措模式,以促进农村老年人长期照护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日益严峻,农村老年人对照护主体的依赖程度是反映养老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利用"2014年湖南省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问卷调查"的数据,运用SPSS19.0软件对影响农村老年人照护主体依赖程度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农村老年人对照护主体的依赖程度受到年龄、婚姻状况、文化水平、自评健康状况、居住情况、在本村的月收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显著,性别、子女数对照护主体的依赖程度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非正式照护服务成为西方国家老年照护服务的重要方式。为了规范和促进非正式老年照护服务的健康发展,西方国家采取一系列支持性政策实践:实施多种照护服务报酬方式,保障照护者的收入与被照护者的权益;为照护服务者提供服务性支持,提升照护服务者护理效果;完善照护服务者的社会保障,稳定照护服务者队伍。非正式与正式照护服务相结合成为当代西方国家老年照护服务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16.
农村老年失能照护是我国养老问题的关键挑战之一,失能照护筹资体系建设是回应我国农村老年失能照护风险的关键内容。我国农村老年失能照护筹资体系包含正式、非正式两类筹资途径,主体包含家庭、村集体/互助组织、社会、政府、市场等,筹资形式分为直接筹资和间接筹资(服务替代)两类。我国农村老年失能照护筹资体系呈现多元发展趋势,一些新型筹资方式涌现,兜底保障筹资较为充分。但是,该体系也面临整体筹资能力不足、来源不畅,以及传统照护筹资边界蜷缩、新型照护筹资发展不足等问题。应更新观念、改进认知,基于农村老年失能照护筹资体系发展现状,将体系性、规范性、有序性、整合性、兜底性、发展性、增能性、引导性作为我国农村老年失能照护筹资体系改革和优化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和现代社会风险程度加剧,老年残疾问题日益凸显。在我国机构照料和社区照料供给严重不足、且老年残疾人对照料服务支付能力低下的基本国情下,家庭照护成为老年残疾人照料的主要方式之一。然而,随着家庭规模缩小与家庭结构改变,家庭对于老年残疾人的照护能力逐渐削弱。老年残疾对家庭成员的生活产生很大影响,老年残疾加剧了老年人残疾人对家庭的依赖程度。因此,如何完善老年残疾人家庭支持政策以提升家庭照料能力,完善家庭保障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积极作用,已成为当前社会政策需要面临的紧迫问题。本文试图从老年残疾人家庭政策的概念界定、发展状况、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对策建议这几个方面,对国内外学者关于老年残疾人家庭支持政策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评析。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老年长期护理成为个人、家庭、社会各个层面关注的重点问题。地区差异性决定了我国老年长期护理问题的产生和解决具有不同步性,完善老年长期护理体系应以现状和需求为基础。本文选择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发展水平均处在我国前列的浙江省17个县市为样本,对各类家庭的健康状况、老年人自理能力及老年长期护理现状(主要是生活方面)和效果进行了调查,得出了老年护理已成为普遍问题,当前以居家护理为主但护理效果不甚理想等结论。在此基础上,对各类家庭进行老年长期护理内容需求的调查,分析了各类群体需求的差异性,提出了建立护理需求评估标准、完善社区护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朱铭来  何敏 《保险研究》2021,(12):21-38
随着人口老龄化,失能老人照护问题日益凸显,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保障失能老人基本生活权益、实现改革发展成果共享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基于2011~2018年CHARLS数据,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三重差分法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方法,研究长期护理保险对老年人口家庭照护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20.
<正>引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加之人均寿命的延迟,老年失能人口持续不断攀升,并且伴随着家庭规模小型化,“421”家庭结构日趋增加,家庭照料已经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都承受着巨大负担。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减轻失能老人照护负担的重要举措。我国自2016年开始展开长期保险试点工作,在政策层面的支持力度不可谓不多,但在经历了近几年的推广和发展后,长护险仍旧存在客户感知度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