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补短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亦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民生短板是"补短板"的重要领域,而认清民生事业的经济属性是补民生短板的重要前提。补民生短板是提高社会福利的关键,同时大力发展社会民生事业也是保证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支撑能够形成新时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之一。因此,应从民生领域挖掘经济新增长点,促进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做到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补民生短板中更好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进步和生态效益四个方面,构建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县域发展成果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湖南省相关部门获取截面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湖南洞庭湖生态经济区17个县的发展成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除民生改善比较一致外,各县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效益存在较大差距;除临湘市外,其他各县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存在不协调。对此,充分考虑各县资源禀赋和发展现状,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规划,以生态优先,以民为本,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因地制宜地引导各县实现发展理念、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推进各县的经济、民生、社会、生态等协同发展,促进各县共享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3.
正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自党的十六大以来,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和谐社会建设发展要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改善和发展民生成为各级政府的主要职责。而财政是民生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多年来,针对民生事业发展要求,我国公共财政加快了职能转换,加大了向民生领域的投入,各级政府财政60%以上的资金,有些地方甚至超过70%的财政资金投向民生事业,公共财政成了名副其实的民生财政。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尽管大量的财政资金投向民生事业,使  相似文献   

4.
社会民生事业一直是关系着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重大问题,政府应在社会民生事业投入上承担重要的责任。但是,由于政府在民生事业上的长期投入不足,导致了我国教育领域的"上学难"和医疗领域的"看病难"等问题,这些必须得到政府的重视。为此,各级政府应该努力加大对社会民生事业的投入,建立多层次有效机制,解决我国的民生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广东率先全面建成小康补齐民生社会事业的短板 根据广东省有关部门按照"小康国标"的测算,2014年广东小康指数已达94%,纳入测算的35个指标中,有30项指标达标或基本达标,其中与民生社会领域相关的"民主法制"、"文化建设"、"人民生活"、"资源环境"四大类26项指标中有23项达标或基本达标,占比为88.5%,实现程度处于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6.
山西经济发展过程中,突现了"能耗"、"环保"和"科技"三块"短板",山西社会建设的任务越来越突出。民生科技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科学技术,它的发展与山西历史语境、科学语境和社会语境紧密相关。历史语境体现山西民生科技发展的继承性与突破性;科学语境体现山西民生科技发展的科学维度;社会语境体现山西民生科技发展与转化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7.
社会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与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对此作了明确部署: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以及新疆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新疆社会事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浙江省委、省政府执行"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的各项部署,扎实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社会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医疗卫生事业是关系千家万户的重要民生领域。医疗卫生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既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医患纠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推进医疗卫生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民政工作是以民生及社会建设为关注重点的政府工作,如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民政事业,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在建设、管理和服务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是摆在民政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笔者认为,民政事业要想科学发展,必须建立起新机制,才能做到思想上认识到位,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民政工作,促进民政工作在新时期获得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经济师》2016,(7)
我国财政支出逐渐加大了对民生领域的倾斜。然而,在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的同时,也应看到与世界其他国家在改善民生这一环节的薄弱之处,现实民生需求仍无法得到满足。在此背景下,以改善民生为基调,提出了我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路径,进而促进我国民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发展形势下,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发生变化.自2011年3月开始,国务院下发《分类推进事业发展改革指导意见》,经过五年的发展历程,事业单位整体人力资源标准分类发生改变.到2014年5月,国务院发布《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条例》,按照有效聘用制度,对岗位职责和招聘制度进行规范管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关乎社会整体民生建设的各个方面,其管理质量直接影响社会民生的发展水平.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建设需要以有效的资源基础为标准,积极推进人力资源创新发展,切实提升综合管理水平,明确国家发展的整体部署和基本需求,明确社会民生、广大群众的基本群策管理标准,提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发展建设.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在布局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发展战略时,虽未曾明确提出"社会建设"的概念,但在他的理论和实践中蕴含着丰富的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思想。这些思想为其后继者及广大中国共产党人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明确提出社会建设概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五位一体"发展布局  相似文献   

14.
正本刊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公布了西部大开发九大重点领域,包括加快推进交通、水利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发展科技文化和民生事业,不断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展改革委西部开发司表示,西部地区已经进入全面小康的攻坚期、社会矛盾的多发期、转型发展的加速期和改革开放的突破期,必须以更大的决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大力发展核能事业、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努力推广节能建筑、加强国土整治建设、加强国土整治建设、创建竞争力创新园区、积极预防自然灾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健康保险制度、提高医学研究水平、强调食品卫生安全、重视推广科普知识、巨资帮助中小企业、召开环保协商会议、建立科技创新体系等14个方面,重点研究和评述了法国重视社会发展和民生科技的情况,认为法国在加快推进以改善社会发展和强化民生科技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方面之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16.
民生问题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重点。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改善民生须以经济发展为前提,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与民生休戚相关、密不可分。本文试从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保障和服务民生、促进和谐发展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新常态下的民生保障工作,既具有有利条件又面临艰巨任务。广东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把握新趋向,树立共享理念和底线思维,直面全省居民反映最强烈、最能体现百姓福祉的现实问题,突出重点,补齐短板,以强化民生保障为基础,促进公共资源向欠发达地区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困难群体倾斜,切实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促进区域、城乡民生工作协调发展,提升全省居民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整体满意度;以民生发展为突破口,创新完善民生改善长效机制,重点发展与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密切相关以及具有潜在市场需求的民生领域,培育新的市场空间,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均衡可持续发展,力争“十三五”时期在全省范围内形成民生与经济互动互促、均衡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8.
殷俊  张邹 《经济纵横》2019,(11):10-16
马克思关于生存需要、自由发展和未来解放的研究与阐释,奠定了社会主义民生发展的理论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的民生思想进行不断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惠民思想、"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为民思想、"始终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爱民理想、"科学发展观"的利民思想和"精准扶贫"的富民思想是马克思民生思想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新时代,用马克思民生思想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实践,需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推进精准扶贫,奋力补齐民生短板,并在此基础上坚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一论断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强调了社会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二是鲜明地突出了社会建设的“民生”主题,明确了社会建设的方向和着力点。加深对这一论断的认识,对于我们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民生问题事关社会稳定、和谐、可持续发展,关系国民经济的发展质量和健康水平。基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克思的生活需要理论等较全面、深入和系统地讨论民生问题的构成要素及内容,认为民生问题主要包括生存民生、安全民生、发展民生和公共服务民生。生存是民生的生命基础,安全是民生的生存保障,发展是民生的价值旨归,公共服务是民生的主导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