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场地历史的设计学角色一直是一个含糊不清的专业问 题,研究试以存留状态谱系最宽的后工业景观为对象,并对以 机器大工业时代的工业遗存为历史对象的后工业景观中不为重 视的3种特质,即“大机器”、超级属性之“崇高”,以及从 技术到人文的“工业文化”展开论述,探讨它们成为特质的缘 由、可续和复用的机制。通过对场地历史之于设计的普适性价 值的强调,与当代复用锚点的设计关联,旨在建立一种将设计 场地视为历史对象的设计学共识。  相似文献   

2.
景观都市主义是近十年来兴起的景观规则理论.它重视城市景观自然化的塑造,充分尊重场地的自然演变.本文通过对国外城市景观设计的景观都市主义手法与实例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对于中国城市边缘乡村景观塑造的借鉴意义,以期对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景观设计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对北京首钢群明湖公园展开设计研究。群明湖景观 在近百年的历史中几经变迁,充满异质性的信息以共时的方式 拼贴于项目场地上,呈现出当代特有的后工业图景。在辨析并 适度借鉴后工业转型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试图从后现 代性的理论话语中探寻设计途径,以回应项目自身的机遇和挑 战。试图借助4个后现代性的关键话语(水平无限性、去总体 化、氛围和多重体验)作为设计的基础理论支撑,结合风景园 林理论和手段,为梳理、整合场地拼贴化环境提供观念和操作 可能性,激发观者对于场地的主体建构,进而从审美、经验、 公平性的角度完成对于场地意义和价值的重新建立。借此论述 风景园林在后工业空间营造过程中兼容并转化后现代性理论的 专业潜力,发掘风景园林为当代复杂多元的后工业复兴议题注 入全局性思辨的专业价值,探索风景园林作为主动性力量从更 大维度上介入都市更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低碳"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营造低碳园林是建设低碳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科学合理地选用园林景观材料对低碳景观的构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阐述了低碳景观的研究现状,从软质景观材料和硬质景观材料两方面探讨低碳景观营建中景观材料的选用原则,并以黑龙江省为例,对省内景观材料应用中的问题作简要概述,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利于园林低碳发展的改进建议,以期为黑龙江省低碳景观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旅游发展背景下乡村景观格局变迁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景观是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基础,在旅游发展背景下,乡村景观格局的反向变迁威胁着乡村景观的乡村性,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提出,调控乡村旅游发展目标、人类行为和乡村景观空间格局三个要素,是控制和治理乡村景观反向变迁,实现乡村景观优化的主要路径,政府的主导、扶持、规范和引导是乡村景观优化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我国大中城市对创意产业园的规划建设方兴未艾,且大多是利用后工业建筑进行重新布局和功能更新,在园区景观营造过程中应深入分析历史形成的建筑与环境空间构成,掌握其历史文化特质,通过景观组成要素的合理运用对各个空间进行艺术重塑,以达到后工业建筑与现代城市景观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7.
以文化遗产景观“记忆”为线索,探讨文化遗产景 观保护的设计应用与方法。提出阐述了文化景观“记忆三元 素”及其在文化遗产景观感受中的关键作用:1)人类活动的 文化历史记忆;2)自然生态的环境变迁记忆;3)景观营造的 文化景观实体空间风貌记忆。基于现代景观的开放性和参与 性,以2个文化景观遗产设计实践为案例,从人的景观感受 出发,分析探讨了文化遗产景观感受与记忆的因果关系,阐 述了“记忆三元素”作为人、场所和城市之间互动的一种联 系,而成为三者交流的共同“语言”,及其三元耦合、主客 互动关系。基本结论:“记忆”是一种物质文化资源和社会 文化实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展现历史、现实和未来脉络; “记忆”强化了人与场所之间的互动、场所与城市之间的联 系以及人类文明历史的延续;基于记忆的城市文化遗产景观 设计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8.
佟玉权  韩福文  许东 《经济地理》2012,32(2):166-172
景观视角下的工业遗产是由工业区域(带)景观遗产、工业城市景观遗产、城市工业区景观遗产和工业建筑(群)景观遗产所构成的多层级结构系统。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区域范围内有着各层级的工业景观遗产类型,有不少工业景观遗产整体价值突出,保存较好。通过设立工业遗产保护规划区,制定各层级工业景观遗产的科学评估体系,将那些真正具有整体意义的工业景观遗产分别列入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及文物保护单位或优秀历史建筑等文化遗产保护序列,以实现工业遗产的完整性保护。  相似文献   

9.
环岳麓山而建的湖南省高校建筑,以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为代表,由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所决定,已成为长沙城市景观的典型代表。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肯定了这些建筑作为一种城市景观和校园景观所具有的美。同时也认为,在服从长沙山水州城整体规划,实行生态和环境保护,体现历史文脉、人文气息、艺术韵味等方面,环岳麓山大学校园建筑还有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复合系统视角下的乡村景观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景观是人—自然—社会的多因素复合系统,以此为依据,从生态、生产、生活三个层面可以将乡村景观分为乡村生态景观、乡村生产景观、乡村生活景观3大类15小类,每一种类型的景观都具有各自的特征。通过景观类型的研究,可以继承乡村景观的传统纹理和历史传统要素,唤醒人们对传统生产方式的记忆和乡村景观轮廓和景观元素的重塑,在新的生产生活中再现片段,并在新的生产活动中对其延伸和升华,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龙盘水电站景观景点总体规划>为例,通过对景观资源进行景观价值、景观敏感度及受淹没程度评价,得出景观资源的受影响程度评价,从而结合库区开发建设对不同类型的景观制定了科学、合理、系统的景观保护措施以及景观风貌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2.
随着空间治理转型,三峡地区历史城镇保护在主动 寻求新视角。进入后三峡时期,地域历史城镇面临景观特征衰 败、社区构成异化、保护规划失焦等诸多问题;保护需从活态 遗产的视角,分析三峡地区历史城镇社会变迁与景观演变之间 协同变化的原因,构建以功能、空间与社区持续性为核心的活 态保护方法与应对策略;龚滩古镇保护性搬迁是这一时期典型 的实践案例,探索了历史城镇景观特征活态保护方法体系,对 地区历史城镇保护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农业景观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地理》2021,41(6):223-231
农业农村是新时代地理学研究的前沿阵地,农业景观更是新时代地理学科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早在20世纪中叶欧美学术界就对农业景观做了大量探索和研究,我国对农业景观的广泛研究则始于1980年代。文章沿着"核心理论提炼—关键问题剖析—研究趋势展望"的思路,从景观生态学、地理学、土地科学、管理学、旅游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视角对农业景观演变及保护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着重系统梳理了农业景观的概念内涵,对比分析了农业景观和景观农业概念的异同,并从农业景观分类、格局变化及影响因素、农业景观格局变化的效应、农业景观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等4方面总结国内外研究进展,指出未来农业景观研究的重点和发展趋势,即深化山区农业景观塑造及农耕文明传承策略研究、深化国家战略和制度政策对农业景观演化及农耕文明传承的影响机制研究、强化多学科融合研究方法于农业景观研究中的应用和注重国情特点兼顾他山之石。  相似文献   

14.
城市设计对于历史街区保护的控制管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历史街区是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与变迁中发展起来的文化遗产,对它的破坏会使一座城市丧失个性与魅力。文章引用了美国等发达国家通过城市设计的控制管理作用实现对历史街区景观特征保护的若干范例创造有地方魅力的、能适应时代需要的城市景观。  相似文献   

15.
景观保护设计(Landscape Conservation Design,LCD)是一种动态性的景观保护方法。该方法以保 护生物学和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为基础,运用GIS技术和空间保 护规划软件,识别出场地中对物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保 护具有关键意义的区域和廊道。LCD的结果可以为自然资源 和生态保护的决策者提供基于科学的空间保护策略依据。在中 国越来越重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今天,在未来城市的 建设中,景观保护设计的概念和方法将对我国的自然资源和 生态保护规划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以美国渔业和野生动物 保护局(U.S Fish & Wildlife Conservation Service, USFWS)与佛罗里达大学景观保护规划中心合作完成的佛罗 里达州西南部景观保护设计项目为例,从数据基础、研究方法 以及规划结果等方面来对景观保护设计进行探讨,并提出景观 保护设计理念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应用 前景和挑战。  相似文献   

16.
外滩滨水区是上海的标志性城市景观。研究了外滩滨水区改造的历史变迁,分析了新外滩滨水区总体设计理念和其中的典型景观。此次综合改造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规划建设理念,最大限度地打造了一个经典的滨水区和公共活动区域,最大限度地展示了历史文化建筑的风貌,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为市民公众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的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17.
腾退的工业用地城市为生态再生提供了潜力,后工 业景观的再野化随城市新生荒野重建逐渐得到认可。这一场景 中包含了具有对抗性质的“工业-自然”二重维度,而公众的 接受度和感知情况可作为其可持续转型的循证依据。以不同植 物高度、遗存占比、再野化程度、硬质绿地比例、演替程度5 个变量构建再野化虚拟场景,以量表调研与眼动实验结合的方 式分析“工业-自然”要素构成方式、人工管理介入程度对公 众感知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较高的绿地率、适度再野化与 自发演替的场景的公众接受度较高,工业要素对公众的关注兴 趣与偏好产生较大作用,“工业-自然”变量与积极-消极感知 显著相关,视觉关注数据与公众感知呈现一定相关性。在人因 设计视角下研究后工业再野化场景中生态隐喻与工业隐喻,为 如何发挥工业用地更新的生态潜力与社会潜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现代城市在急速扩张和标准化建设的过程中带来了许多问题,也造成城市规划及设计者由于时间过于仓促而无法兼顾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城市历史文化的挖掘保护的局面。作为城市进化载体之一的城市景观,在如何促使人类与自然之间架起和谐共生、健康发展的桥梁方面,占据无法替代的重要地位。通过对生态原则与城市景观之间关系的解析,阐述了未来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强调实现人——自然——环境的平衡性与共生性,建立物质、能量、资源循环再生的模式,在新形势下提高城市建设品质。  相似文献   

19.
由于高校中的旧建筑以及景观都体现出了一个高校在发展工程中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但是目前在旧建筑以及景观方面又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对高校的旧建筑以景观改造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我国高校的旧建筑以及景观上所存在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对高校旧建筑及景观改造设计的意义以及改造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行概述,最后对具体的改造方法进行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王立成 《城市建设》2010,(7):322-324
由于高校中的旧建筑以及景观都体现出了一个高校在发展工程中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但是目前在旧建筑以及景观方面又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对高校的旧建筑以景观改造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我国高校的旧建筑以及景观上所存在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对高校旧建筑及景观改造设计的意义以及改造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行概述,最后对具体的改造方法进行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