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转型成为地方政府关注的重要议题。与此同时,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的价值逐渐被认识,并且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文旅融合作为一种战略性举措,可以实现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基于此,文章深入研究了文旅融合在区域经济转型中的作用,包括增强产业多样性与创新、推动城市空间优化与升级、提升区域品牌形象与影响力、拓展就业机会与促进人才流动,并从政策环境与支持措施、技术创新与数字化转型、文化与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融合、社会参与与共享经济模式四个维度探讨文旅融合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有效性因素,以期促进区域经济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2.
传统村落以农业生产为基础,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审美价值和文化旅游价值,是文旅农整合发展的大舞台。本文以江西省于都县澄江村为例,该村人文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丰富、自然环境优美,在遵循"三生三值三聚"理念下,坚持"保护为主、兼顾发展,尊重传统、活化传承,符合实情、主客共享"的原则,通过空间结构布局、产业体系建设和完善政策保障体系,促进澄江村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和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共生发展,助力赣南老区农村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3.
通过主动识别并挖掘优秀地方文化,利用多元化、个性化的方式进行呈现和传播,文旅IP建设有利于提升旅游产品的附加值、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和各类旅游品牌建设。本文以浙江开化为例,对以文旅IP建设加快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创新发展的建设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虚拟现实技术与河南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有机融合,对于丰富河南红色文化旅游的表现形式、促进河南红色文化旅游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此,应积极创新虚拟现实技术+红色文旅发展路径,运用多种手段丰富红色文化旅游体验形式,建立和完善河南旅游信息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5.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国际上近几年来的新议题。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既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现实需要,并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可以通过创意、休闲体验、展示和技术途径实现融合,并形成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可围绕“基础研究→技术集成→内容制作→策划融合→营销与服务、品牌经营→衍生产品开发与营销、品牌再延伸→消费者购买环节”形成乡村文化旅游产业价值网络。从乡村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主体看,主要有政府、乡村集体、外来投资商和乡村居民个体,并由此形成多种融合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构建“以体促农、以旅兴农、体旅农融合发展”机制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政策支持、科技进步、人才回流、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为“体旅农”融合提供了良好发展环境。以农为基,以农村增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主要目标,进一步规范治理模式,挖掘文化内涵,培养复合型人才,繁荣产业市场,共建生态乡村,加速促进农村、农业、农民与体育旅游深度协同及内生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低碳经济时代,文化和旅游两大产业逐渐成为优先发展的"绿色产业",作为我国大力扶持发展的第三产业新模式,文化与旅游两个产业的融合发展对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升级和结构转型有着重要意义. 本溪市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枫叶之都等美称,本溪桓仁满族自治县更是获得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称号.本溪市提出"文旅兴市"的发展战略以来,文旅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但在信贷品种、政策支持、金融服务、文化理念等方面仍有不足,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丰富信贷产品、完善配套措施、创新金融服务和提高责任意识等系列金融整改建议,助力本溪市文旅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是以地方经济、产业、大众为面向的一种教育形式,是教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部分。概括而言,区域经济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物质基础,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指明了方向,决定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促进区域内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区域经济文化的繁荣,在培育就业增长点和消费增长点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推进首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是落实北京市城市功能定位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怀柔区围绕建设"文化科技高端产业新区"的战略目标,文化创意产业从区域先导产业渐成支柱产业,已经形成以影视产业为核心,以广告会展、文化旅游、原创艺术等为支撑的产业格局,在北京的文创产业发展版图中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布局。  相似文献   

11.
旅游产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为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这主要是因为旅游产业由于自身产业的相关性,所以对相关性产业产生了有效的带动作用,形成了旅游经济,成为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展点。本文主要对当前旅游产业与GDP增长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旅游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和把握旅游经济与GDP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济南南部山区文旅融合发展引进专业化运营平台角度进行论述,从当前济南南部山区文化旅游现状阐述了引进专业化运营平台的现实意义,分析了专业化运营平台在促进济南南部山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所具有的优势、面临问题及原因,提出了济南南部山区文旅融合发展引入运营平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资源,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有助于实现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实现乡村振兴有助于实现民族文化传承从“无意识传承”到“有意识传承”的转变,为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提供物质条件,实现民族文化的自我扬弃.文旅融合发展、民...  相似文献   

14.
任静 《时代金融》2014,(8X):57-57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区域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联系日趋紧密。本文以资源型城市山西大同的古城重建为例,分析北魏文化对大同旅游产业转型发展产生的影响。研究认为,区域文化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在山西大同这样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要充分利用文化优势从发展旅游产业入手,进一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区域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联系日趋紧密。本文以资源型城市山西大同的古城重建为例,分析北魏文化对大同旅游产业转型发展产生的影响。研究认为,区域文化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在山西大同这样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要充分利用文化优势从发展旅游产业入手,进一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旅游业是利用区域内特有的人文或自然资源,通过聚集人员和物资来拉动就业、推动内需,实现创汇增收的综合性产业.与其它产业有很强的关联性,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大促进区域内的餐饮、娱乐、交通、商业、文化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是能够以最小的成本促进就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项目.旅游产业的发展因它自身的多元化,势必影响周围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刺激区域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红火,一定会给当地带来大批游客,游客的增多使得这一地区的物流业也会发展起来,与此对应,信息的高速流通也会带来大量信息流.旅游业与区域经济是一个互相促进的整体,双方的发展能形成良好的循环经济.我国各地应进一步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开发旅游项目,发展区域经济,已有的旅游产业可通过建立旅游文献数据库等方式,提高游客的回头率,为区域旅游业和经济的共同发展寻找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标志着我国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黄金时期,文化产业建设成果有效实现人民共享。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文化古城,历史名城都把经济发展触角伸向文化产业这一领域。本文以千年瓷都景德镇为例,以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和产业组织理论对景德镇文化旅游产业进行分析,并阐述了景德镇发展好文化旅游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甘肃作为丝绸之路的黄金段和文化旅游资源大省,地理地貌和文化资源及其丰富。文化旅游业作为甘肃省十大生态产业首位和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为甘肃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金融支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既是金融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有力举措,也是助力甘肃省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有效途径。文旅产业成为战略性产业,是我国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出现的重大趋势,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变化带来了对金融功能需求重心的变化。文章旨在探索金融支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研究如何将金融打造为文旅产业增长发展的新动力、新引擎,逐步搭建起适配文旅产业的金融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旅游业的发展深刻影响和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时逢旅游业需求侧的爆发和供给侧的改革叠加,旅游业及其上下游、辐射产业将迎来新一轮提速发展。阿勒泰地区以享誉世界的喀纳斯为中心打造的全域旅游是新疆旅游版图的核心区域,商业银行都将旅游产业列为重点支持对象,积极发挥"旅游+金融"品牌效应,确立金融支持旅游的引领地位,对商业银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资源,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有助于实现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实现乡村振兴有助于实现民族文化传承从"无意识传承"到"有意识传承"的转变,为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提供物质条件,实现民族文化的自我扬弃。文旅融合发展、民族文化产品生产与销售、文化+养老,是民族文化产业支持乡村振兴发展的三大模式。加强民族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建立健全民族文化内涵保障机制、破解"公地悲剧"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民族文化产业支持乡村振兴的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