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国家预算内国有资产流失约合人民币五千多亿元。因此,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堵住国有资产流失的漏洞。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当务之急。 一、国有资产流失原因分析 第一,中外合资合作过程中,管理不严,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这表现在:(一)、许多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在合作过程中,没有按照国际惯例对国有资产进行评估,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据统计,在1992年国务院对全国一万多家批准合资合作的国有企业进行评估检查,合资前进行评估的只有2900多家,其余6100多家没有进行资产评估,合资企业的资产升值率高达90%以上,1992年仅此一项,就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相似文献   

2.
对防止合资企业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几点建议●徐伟红陈锡瑶最近,因参与进行企业试点改革工作,接触了部分中外合资企业,发现了一值得重视的问题:一些合资企业的国有资产正以各种形式,通过各种途径大量的流失。从了解的情况分析看,国有资产的流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有资产流失呈快速递增态势。当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流失渠道:决策失误导致流失;在破产、改制、中外合资合作中流失;由于经营不善、管理失控造成流失。针对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提出了从宏观上和微观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企业国有资产(以下简称国有资产)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现针对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提出防范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5.
张青 《经济师》2004,(7):245-245,247
进入 2 0世纪以来 ,国有资产流失还在呈快速递增态势。文章对国有资产流失进行了分析 ,当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流失渠道 :决策失误导致流失 ;在破产中、改制中、中外合资合作中流失 ;由于经营不善、财政性蚕食造成流失以及无形资产、土地不入账造成流失。并针对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提出了宏观和微观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企业发生股份制改造、兼并、中外合资合作经营等涉及产权变动的经济活动中,往往需要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正确评估无形资产价值,对于维护各方的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企业产权变动过程中专有技术、商标权等无形资产评估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及其防范杜永春资料表明,在新旧财会制度接轨中,不少国有企业少转国家资本金;在新财会制度实施小,仍有掩盖企业潜亏现象。这样,一方面造成国有权益严重受损;一方面使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1.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尚未...  相似文献   

8.
张勇 《时代经贸》2012,(6):127-127
在国有资产审计体系中,国家审计由于自身的权威性在其审计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目前我们国有资产流失非常严重,国家审计防范国有资产流失日益紧迫。面对防范国有资产流失审计过程中的严峻挑战,本文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陈君  方军 《经济论坛》2002,(1):51-51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是当前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国有资产存量结构调整中铺的面广,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如何使国家真正以所有者的身份来管理国有资产,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当前应高度重视的问题。本文从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以及怎样管理国有资产两方面对此加以说明。一、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1.政企不分,资产管理主体不明确。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国家,政府具有组织文化建设的职能,加上过去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都是政府设置的,因此存在着政企不分的现象。另外,国有资产虽属国家所有,但企业主管部门、行业主管…  相似文献   

10.
在福建的外商投资企业中,中外合资企业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工商注册企业数量达5000多家,注册投资总额达150多亿美元。发展至今,有成功的,也有不成功的。但不论成功与否,有一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重视,那就是如何确保中外合资企业中的国有资产不流失。笔者认为,应该注意如下几个问  相似文献   

11.
程晓芳 《经济师》2010,(8):114-116
文章针对高校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提出与企业及其他行政事业单位相比,高校国有资产流失的成因有其自身的特点,与高校资产的特殊性、其资产监管的体制和法制环境、高校管理者的管理观念这三个层面有紧密关系的观点,并着眼于这三个层面对其成因进行剖析,为防范我国高校国有资产流失提供理论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2.
日前,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副局长朱志刚在《中华工商时报》撰文指出,目前对国有资产流失的概念有待澄清,他认为国有资产的流失应当是指国家所有者权益的流失。国有资产流失突出表现在产权变动中。譬如,企业在中外合资过程中,该企业的总股本假设为200万元,其中中方股本应是100万元,若低估了中方的国有资产的股本为80万元,那么中方的股比将减少10%,这种流失不仅反映在当时中方在股本上少了20万元,而且反映在以后每个年度的利润分配中中方也将丧失10%的利润。因此,这种流失才是最危险的流失,它将会使国有资产在整个社会资产中萎缩并危及国家社稷…  相似文献   

13.
在国有资产审计体系中,国家审计由于自身的权威性在其审计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目前我们国有资产流失非常严重,国家审计防范国有资产流失日益紧迫.面对防范国有资产流失审计过程中的严峻挑战,本文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论国有资产的流失形式及防范于天义近年来,我国国有资产流失日益严重,据统计,全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损失总额达1000多亿元,如果加上明亏、潜亏和损失挂帐则高达3000亿元。因此,保卫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已迫在眉睫。一、国有资产流失的几种主要形式目前,国有...  相似文献   

15.
徐培红 《经济师》2006,(3):35-36
国有资产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物质基础,国有资产的快速递增,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源泉保障。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范国有资产流失是诸多经济问题中的重中之重。文章对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形式和成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有效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6.
陈燕 《经济师》2006,(10):60-61
文章分析了产权改革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后果和原因,并对防范国有资产流失提出了综合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以知识产权作为投资资本呈日益增长之势。以知识产权中的商标权作为资本投资已被众多的中外合资企业所采用,但在这股“合资潮”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本文从外资企业通常采用的商标策略、中方企业商标权流失的原因以及应采取的防范对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二十余年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在这一进程当中也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比如,由于我国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这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国家审计署2000年对1290户国有及国有控股的大中型企业进行了审计,发现国有资产流失228.8亿元人民币,占这些企业国有资产总额的3.4%。所以,如何保护国有资产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这不仅关系到大量国有资产的去留问题,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兴衰成败。  相似文献   

19.
刘江霞 《当代经济》2009,(22):34-35
要讨论国企改革中国有资产的流失首先必须对国有资产进行法律界定,考察国有资产流失的法律根源.国有资产流失的法律根源主要在于国有产权主体制度、转让制度和救济制度存在缺陷.必须构建单一的国有产权主体制度,完整的国有产权转让制度和国有产权救济制度,以防范和遏制国企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形式,并根据这些主要形式提出等加入防范的对策。重点做好改制企业的规范管理工作,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完善企业内部产权制度、分配制度、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内部审计考核,加强司法监督的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