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想和戴尔的PK已经持续2年了。2006年,戴尔似乎有些流年不利,接连碰到“盈利预警”、“笔记本电脑起火”、“召回电池”、“标价出错”、“美国邮件门”的事件,似乎进入了一个多事之秋。这些产品,公司内部、竞争对手挖角的负面消息都给戴尔带来极大负面的影响,种种因素都影响其2006年度的市场表现。联想并购IBM PC部门后,为新联想快速搭建了一个全球化知名品牌和一个全球化的业务运作平台,国际化战略也开始正式启航。2006年的戴尔和联想,究竟谁输谁赢?  相似文献   

2.
单思武 《商界名家》2006,(11):26-28
城头大旗一换,除了前戴尔亚太区掌门阿梅里奥成为联想CEO外,原戴尔亚太区四大高管在今年8月份都已相继坐到联想全球高级副总裁位置。“半个月不到,联想掏空了戴尔公司亚太的高管人才库。”一位IT咨询业分析师说。  相似文献   

3.
白立新 《商界》2008,(10):24-24
9月初,美国《华尔街日报》的一个报道,再次让戴尔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为应对人力成本、原材料的不断上涨和行业利润的不断下滑,全球第二大PC制造商戴尔预计在18个月内出售旗下全部组装工厂,全面改为委外代工,目前正在积极寻找买家,以实现削减成本和提高盈利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王晨宇 《商业科技》2011,(14):15-16
有关Dell在中国的商业模式和成功经验伴随着大规模的广告频频见诸于各大报刊,Dell在中国就真的会赶上并超过IBM,直逼联想吗?Dell在中国是真的直销模式吗?Dell在中国会成功吗?另外一方面有关Dell产品品质的投诉,对Dell服务的不满也不绝于耳。看来我们有必要去走近这个世界电脑业巨人,了解Dell的文化,接触真实的Dell中国,看一看我们是不是能够放心地去购买和使用Dell产品。  相似文献   

5.
有关Dell在中国的商业模式和成功经验伴随着大规模的广告频频见诸于各大报刊,Dell在中国就真的会赶上并超过IBM,直逼联想吗?Dell在中国是真的直销模式吗?Dell在中国会成功吗?另外一方面有关Dell产品品质的投诉,对Dell服务的不满也不绝于耳。看来我们有必要去走近这个世界电脑业巨人,了解Dell的文化,接触真实的Dell中国,看一看我们是不是能够放心地去购买和使用Dell产品。  相似文献   

6.
黄永攀 《商业文化》2006,(10):70-71
八月.表面上不温不火的IT界却暗流涌动.联想与戴尔一个挖墙脚战术接连奏效:一个身陷“电池着火事件”、高管离职。尤其是后者的人事变动.似乎就是戴尔公司在亚太区高管们的整体搬迁,只不过.是搬到了对手的一方。[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面对联想第二财季业绩时,时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的杨元庆用了“失望”两个字,很多关注联想的人士感觉也是如此。然而接下来的第三财季业绩报告更加深了“失望的程度”。联想公布的其第三财季业绩显示,联想在本季净亏损9700万美元,联想近11个季度以来首次亏损。联想财报无奈地显示:美洲区销量下滑,亚太和欧洲区重现亏损。更糟糕的是,许多国外分析师认为联想的亏损只是开始,联想第四季度可能会面临更糟糕的情况。一位分析师认为,加上之前联想宣布的1.5亿重组成本,第四季度联想可能面临2.75亿美元的巨额亏损。  相似文献   

8.
为刺激销售,戴尔将把全球运营部门一分为三,变为一个覆盖企业产品销售的多元化部门,并伴随有高管人事的重大调整。新全球运营部门将按照客户规模、类型而非地域划分为3个子部门,分别负责大企业、政府机构和中小企业的销售。而在商用客户之外,戴尔也正在全面拓展个人消费市场。目前,戴尔已经效仿联想,将全球消费者业务部门独立出来。事实上,此前,戴尔大中华区早已组建起多层次的个人消费业务营销团队。  相似文献   

9.
刘雷鸣 《商界》2010,(9):123-123
换帅无疑会给惠普造成影响.但这种影响更多是在外部品牌形象方面而不是内部发展战略层面。对于惠普这样的国际大公司来说,其在运营制度等方面已经有自己很成熟的系统,掌门人个人不会对整个公司的战略布局等带来太大影响。相反,惠普现在最关键的就是要找到一位同时拥有号召力和个人魅力的CEO,领导惠普恢复在业界的形象和品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八月,表面上不温不火的IT界却暗流涌动,联想与戴尔一个挖墙脚战术接连奏效;一个身陷“电池着火事件”、高管离职。尤其是后者的人事变动,似乎就是戴尔公司在亚太区高管们的整体搬迁,只不过,是搬到了对手的一方。  相似文献   

11.
清风  平江  大兵 《商界名家》2005,(2):20-28
被视为中国标杆企业的联想,20年的发展历程里竞身不由己地造就了许多机会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悖论”,使得联想的根基和文化较一个现代企业仍相距甚远。已踏上全球化不归路,肩负着引领中国品牌冲击世界商业舞台重任的“成人”联想和他的“教父”柳传志,需要的究竟是纪念,还是反思?  相似文献   

12.
“能不能坐看日落,不立刻下结论说多美,不立刻掏出相机拍下来?能不能单纯自由的看,不加以联想,不贴上标签?在它“美”之前,它是“日落”;在它“日落”之前,它就是太阳。事情很简单,是立刻贴标签的动作让事物失去原貌。当我们能看到事物的纯净原貌,意味着事物被解放,这时它就能和任何事物联结,而不只和标签所指的事物联结。……”(《赖声川的创意学》)  相似文献   

13.
戴尔乱象     
若水 《三联竞争力》2005,(12):21-21
前不久,戴尔宣布,其第三季度收入低干预期。这是一条坏消息,而更糟糕的是,这个预期已经被下调过一次,而且上一个季度,它也令投资者失望,这已是连续第二次。对此,戴尔的解释是部分商用电脑的电容器出问题,造成成本增加,但信者寥寥无几,质疑与批评接踵而来,大家纷纷换一副眼镜打量戴尔。  相似文献   

14.
在直销模式下,PPG能够准确地评估和监测到广告投放的实际效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方凯丰 《消费导刊》2011,(13):156-156
“构造法”就是有意识地对问题进行联想、转换,将其转化为易于解决的问题的解题方法。加强“构造法”的训练不仅有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而且有助于我们展开联想,侧面迂回,轻松巧妙地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创造力,提高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6.
戴尔代表着价值,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强大的品牌认知度,但如今,戴尔的王者优势已经开始动摇。个人电脑业巨头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通过对产品、代理合作方式和经营思路进行一系列变革和整合,从而提升品牌空间,重新打造品牌优势。  相似文献   

17.
证券交易所一直是企业上市、并购的舞台,但它们自身也都是公司,同样可能登台。前些天,它们的一场演出尚未登场,就引起全球注目,因为主角是年轻而充满冲击力的纳斯达克与年长而魅力不减的伦敦证交所。  相似文献   

18.
《财经界(学术)》2004,(6):10-10
几年前,联想曾有句广告词,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话是一句双关,极妙。狭隘地理解,假若只失去作为电脑品牌的联想,世界应该会照常运转的。如稍加改动,人类失去电力,世界将会怎样?  相似文献   

19.
戴尔再来     
王欢 《商界》2008,(1):22-29
自从迈克尔·戴尔归来,曾经创造辉煌的戴尔模式正悄然改变。对于他所创造的直接模式,迈克尔正在用行动重新诠释。  相似文献   

20.
《三联竞争力》2010,(7):48-48
“转型过程还未完成,如果我必须给评价,那就是未成功。”戴尔公司创始人迈克尔·戴尔在6月份的投资者会议上这样评价近几年的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