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全国农村范围内实行新农村建设是我国近年来实行的一项重要举措。建设新农村的工作可以说在国家和广大农民的努力下已初见成效,一个具体的表现就是近年来我国农村大部分农民经济收入有所增加,但农民增加的收入不高,且呈缓慢态势,为了让我国农民收入能够实现快速、稳定、持续增长,我们对新农村背景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在切实增加我国大多数农民收入的同时,也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清秀 《商场现代化》2006,(15):303-30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事关我国现代化全局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破解农民增收难题和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抉择,它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项基本要求。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对全国近八亿农民来说,是个巨大的福音。而实现这五项基本要求,必须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来保障。因此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已成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安徽省毫州市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打造出一大批特色农业产业,其中谯城的中药材、蒙城的蔬菜、涡阳的优质麦、利辛的畜产品已成为亳州市农业经济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5.
惠东县供销合作社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有关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协会的指示精神.结合自已的实际.在开展有关社团业务方两取得了初步成效,先后创办了多个农产品协会、协会的成立增强了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能力.有效地促进了该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助农增收.  相似文献   

6.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业生产无疑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今年,国家将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平均每50千克分别提高7.4元和16元,对稳定粮食生产具有积极意义。同时,种植各类经济作物、发展养殖业等都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目前,关键问题在于提高科技贡献率、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进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  相似文献   

7.
《商》2015,(43)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群众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越来越多人开始高度关注和重视农民法律意识的提升。建立农民法律意识作为建设新农村工作过程的重中之重,是一个必不可缺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农民能否合法维护自身的权益,充分发挥出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力量,推动农村基层民主的进步发展,促进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本文将进一步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法律意识的建立展开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署,是我国的一项长期历史任务,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出的重大决策.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培育千千万万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新型农民.针对我国农民素质现状,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强化对农民的农业职业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前新农村建设已被列为国家重中之重的工作.如何建设新农村已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问题.本文围绕新农村建设的五大目标,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客整洁和管理民主",调查了安徽省长丰、固镇、界首、六安、蒙城、潜山、宿州、芜湖等8个县市区26个乡镇57个村的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看法与期望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目前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和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民增收困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财政税收作为调节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大背景下,应该充分发挥其优势,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1.
王萍萍 《商》2013,(9):112-112
本文主要是全方面分析合作社的市场功能,并对其一些传统模式进行一系列探究并得到合作组织上的创新和发展,更好地促进农业产业上的大力增效和农民作物的大丰收。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农民主体地位问题,主要体现在农民主体意识淡漠,农民主体地位被虚化,农民实体法律权利残缺不全,救济农民实体权利的程序权利难以保障等方面。历史惯性、观念使然、立法失范、政治的操纵、农民自身素质的束缚、地方经济的制约,是导致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切实有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以保障农民主体地位为价值定位,从改变观念、完善立法、修正制度、落实政策、尊重农民和提高农民素质、坚持村民自治和强化司法保护等方面入手,保障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真正主体。  相似文献   

13.
周敏 《商场现代化》2007,(15):386-387
农民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当前农民的现状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必须实现农民生产方式的现代化、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现代化,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4.
从制度建设入手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制度性因素分析入手,剖析目前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促进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总体思路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李传挺 《商业科技》2008,(31):306-30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并积极稳妥地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扎实稳步地推进,广大农民对此拍手称快。近期笔者深入农村进行调查,感到目前农村面貌日新月异,在新农村建设上已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新农村建设目标相比差距仍然不小。  相似文献   

16.
目前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探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土地流转制度,找到现实可行的路径,挖掘土地潜力,释放土地价值,可以让农民在新型土地财富的实现中,安全、稳定而又可持续地共享成果。  相似文献   

17.
如果几个月前有人问叶敬忠”新农村”是什么,他可能会和很多人一样马上就能蛤出答案.而且看起来会非常恰当。可是现在他不敢了。“农民视角的新农村建设研究”课题组从2006年2月开始历时8个月,走访了江苏,湖南.河北和甘肃4地,共收回农民的有效问卷480份,这让课题组组长叶敬忠对新农村建设有了和其他学者不同的观点。那些专家关于新农村的描述其实和农民、农村的情况相距甚远。社会主义新欢村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农民才最有发言权。  相似文献   

18.
发挥农产品加工业对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生产的后续产业。对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  相似文献   

19.
20.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也是农村治理的主体力量,新农村建设如果没有农民的全方位参与,那么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只会成为空谈。可以说,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取决于农民参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本文围绕如何充分发挥这一主体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农民主体性作用缺失的表现和原因,对如何充分激发农民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如何发挥其主体性作用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