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红 《农业经济》2004,(12):35-36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但也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其中最迫切且最具有挑战性的是农民贫困、农业停滞和农村贫穷的“三农”问题。为什么我国的“三农”问题难以解决,是因为农村人口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过多,人均占有资源、首先是土地资源的数量过少,因而土地报酬递减的趋势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2.
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和中央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规定,各地要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限期全面解决农村二轮土地承包工作遗留问题,确保承包土地面积、地块承包合同、承包经营权证书“四到户”,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一、进一步深化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重大意义的认识“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主体是农民,农民以土地为本。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土地既是农民的基本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主要、最可靠的生活保障。可以说,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历史的经验一再证明,农村土地问题,始终关联着中国革命和建…  相似文献   

3.
土地:革命与危机特邀撰稿人《人民日报》记者蒋亚平邓小平说,中国的改革实质上是一场革命。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中国的改革成功在相当大的成分上,得益于“土地革命”。改革开放,从1978年算起,已有18个年头。中国的土地理论研究和土地制度变革实践,一直沿着这...  相似文献   

4.
中央一号文件谈“三农”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曾经是一桩具有中国特色的“美谈”。中国改革发展在飞越万重关山之后,进入新世纪的连续第6个中央一号文件,再次体现了党中央把“三农”问题放在重中之重的突出地位。然而稍显遗憾的是.“三农”问题包括粮食安全问题,并没有成为今年召开的“两会”热点。金融危机、大学生就业、教育改革,依然引领“两会”风骚。  相似文献   

5.
据新华社报道,3月14日上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招待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回答记者提出的有关“三农”问题时说——土地经营权永远不会变美国彭博新闻社记者:解决“三农”问题是您最大的愿望,您认为把土地产权还给农民是可能的吗?温家宝: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改革是从解决农民对土地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开始的。农村的土地是集体所有。我们在改革开始的时候就实行了家庭承包经营的基本经济制度,就是说,农民拥有对土地的生产和经营自主权,此后土地承包期不断延长。现在我可以直接回答你,农民对土地的生产经营自…  相似文献   

6.
入世与中国粮食安全和农村发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近几年,中国的“三农”问题日益突出,在国内外都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农村问题是中国当前最需要解决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而加入WTO对中国农民收入增加和“三农”问题的解决会有很大的帮助。如果能够达成禁止将粮食作为武器的协议,中国粮食进口数量将会大量地增加,而其他土地比较稀缺的国家进口粮食的数量也会大量地增加。  相似文献   

7.
土地私有化不能解决“三农”问题真正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绝不能依靠必然会导致农村两极分化的土地私有化政策。可以考虑以下思路:(1)改革税赋政策。90年代的分税制税赋改革是当前国民经济中酿成很多问题(包括“三农”问题)的根源。在分税制下,愈是工商业、第三产业不发达的西部区域,其地方税来源只能主要来自农业,沉重货币税赋反而比经济发达地区更沉重地直接压在农民头上。(2)国家应设计、建立一种有利于保护中国农业和农民的农产品市场采购流通体系,不应把全部农产品放到市场上听任自流,接受国际农产品的挤压和竞争。(3)降低农民的货…  相似文献   

8.
盘活农民     
如何化解“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和谐发展,是中国最现实的重大话题,中央已连续出台了6爪“一号文件”,在政策、制度、资金层面为“三农”松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各地兴起。  相似文献   

9.
“三分农民”的基本构想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可行路径。以江汉平原为例,“三分农民”的基本构想是:一“分”农民离土脱农;一“分”农民从事不依赖于土地的高科技农业;一“分”农民从事依赖于土地的大规模、机械化农业。同时,伴随着农村金融、科技、农产品流通等体制的改革与完善,最终实现农民数量的减少、农民收入的提高和“三农”问题的解决。“三分农民”的构想还可以向湖北省以及全国其他地区因地制宜地推广。  相似文献   

10.
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在《中国改革》杂志撰文,对缓解我国三农问题提出以下五项办法。一、执政党要有代表农民利益的综合部门。执政党应该能够全面代表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的利益,当务之急是参照解决金融问题和国企问题的办法,抓紧建立“中央农村工作委员会”统一协调各涉农部门的政府决策;同时挂“全国农民协会的牌子”,给农民一个说话的地方,以农村的稳定来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二、国家应以就业最大化为基本国策。如果说20世纪中国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的问题主要是土地问题,那么到了21世纪中国的问题仍然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主…  相似文献   

11.
“三农”问题的经济学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再次成为全社会的焦点,昭示中国农业在整个宏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凸现了经济转轨中最深层的矛盾和价值观念的冲突。那么,“三农”的问题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农村作为中国经济改革的发源地,如何维持和发展改革的成果?“三农”问题出路在哪里?政府在其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本文一一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三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菊兰 《南方农村》2009,25(6):75-78
2007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农村金融改革的方向。总体要求是:加快建立健全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显著增强为“三农”服务功能。2009年2月1日公布的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对金融服务“三农”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快发展多种形式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和以服务农村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足以说明政府对农村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重视程度。本文鉴于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在服务“三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视点     
上海“三农”工作不仅在全市,而且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俞正声在市委常委会上指出,上海实现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关键要在农民增收的前提下发展农业。要将政策聚焦在规模经营、集约经营和土地流转上。要为全国解决“三农”问题创造新经验、作出新贡献。这为上海“三农”工作进一步明确了方向,指明了目标。为此,本期特稿专栏特刊登:农业政策要聚焦规模经营、集约经营和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14.
土地要素市场化与收益分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平 《中国改革》2005,(7):26-30
在新时期,土地被征用已经成为农民利益流失最严重的一条途径,征地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已经影响到国家的安定和团结。目前,全国每年新增征地大约300万亩左右,每年有200至300万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全国失去土地、沦为“三无”状态的农民总数已经达到4000、5000万——远远超过下岗工人的人数!但是,虽然相关的讨论不绝于耳,土地制度的改革却一直处于胶着状态。农村税费改革的同时,如何保证农民依法享受土地带来的合法收益,真正构建一个和谐发展的国家和社会,是摆在中国改革与发展道路上一道无法绕开的门槛。为此,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于2005年5月20日举办了“土地要素市场化与收益分享”研讨会,以期引起相关领域对土地制度改革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刘田 《中国土地》2001,(2):13-14
春天都是悄悄地就来了。新世纪的早春,当季节的脚步还在严寒中徜徉时,春天已经放出了信息——雪化了,冰融了,河流了,梅开了……一切都在为万物生长做准备。   一年之计在于春。世纪新演,“十五”开局,一个更新的时节,正在召唤着土地管理事业的创新与成长。 两会一文说“三农” 土地牵动万农心   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作为中国发展的大计,在这冬末春初格外引人注目。年前开过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紧接着又是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不久前党中央、国务院又就今年的农村工作安排发出文件。新世纪伊始,“三农”问题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6.
靠什么保卫农民的土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坚持“土地市场化改革”取向的条件下,明确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明确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有利于保护耕地,有利于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减少农民数量,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7.
解析征地制度改革的主流思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基于“尊重农民的土地物权”优先于“让利于农民”的价值取向选择,对征地制度改革的主流思路进行了解析和批评。中国现行征地制度基本架构的最大缺陷是它没有与城乡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和建设的成果相衔接,学界的主流思路没能切中这一要害。未来征地制度改革政策设计的着眼点将实现从“让利于农民”到“尊重农民的土地物权”的转变,改革重点也将从“提高补偿安置水平”转换到“区分征收和征用”上来。由于集体土地所有权在内部构造上是一种准公共权力,中国的征地制度改革设计不能照搬国外的公益性目的说。以集体土地所有权为标的的土地征收是一种拟制的征收,以土地用益物权为标的的土地征用反而不逊于实质的典型征收。  相似文献   

18.
土地是农民的基本生产资料和基本的生活依靠,也是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可见,土地问题是农业、农村和农民(简称“三农”)的基本问题。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和农民大国,必须处理好土地问题,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宪法》第十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相似文献   

19.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启了中国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的帷幕。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中国土地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改革步骤与取向、具体工作中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指出:(1)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的基础工作与主线是“确权赋能”,以奠定长期发展的产权基础;(2)近期在不改变现行征地制度框架的前提下,进一步推动区内和区间土地发展权转移的改革与实践;(3)远期以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和“十八大”报告的精神为指导,突破国家土地征用制度的框架,推动集体土地直接入市流转,实现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同地、同权、同价”的改革发展目标;(4)土地制度改革是一项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工作,提出了需要制定的财税和户籍等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20.
趋势一:经济将继续高速增长。中国继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期两次经济增长高峰后,在经济全球化产业转移和中国逐步壮大的消费市场的推动下,将进入第三个经济高速增长周期。趋势二:“入世”保护过渡到限期,垄断行业改革到关键点盈利空间较大的银行业和汽车业首当其冲,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将面临一场输不起的“背水一战”。趋势三:农民市民化的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在目前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城市化的速度大大快于人口城市化的速度,出现了大量无地无业农民。加快城市化,最关键的是加快农民的市民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步伐,打破和消除城乡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