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九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对北京土地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为了稳定房地产业的正常发展,中央政府九部委于五月二十九日联合下发文件,进一步加强了对于房地产行业的管理与调控,其中土地供应的结构与交易方式都有重要的规定。第一,要求“保证中低价位、中小户型产品的土地供应,中小户型产品、经济适用住房及廉租房土地供应的量不得低于居住用地总供应的70%”,这一要求将从源头上控制市场上高档住房的供应量,从而有利于平抑北京房价的过度上涨.这一政策的执行会对当前的土地供应体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中国城市土地供应结构对商品房价格的影响。通过对全国270个地级市土地出让数据的计量分析发现,中国城市土地供应存在明显的“内部失衡”和“空间错配”。在城市内部,住宅用地、新增建设用地供应比例明显偏低。在空间分布上,一、二线城市的人均用地供应明显少于中小城市,东部地区的人均土地供应与其他地区相比受到更严格的限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人均“招拍挂”土地、人均住宅用地和商服用地的供应量对房价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供地总量对房价影响微弱;土地供应“空间错配”主要体现在不同层级的城市之间。  相似文献   

3.
全年住房用地拟供应量超过去年实际供应量的2.35倍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中小套型商品房用地拟供应量占比达77%土地供应量会根据市场情况适当做出调整,招拍挂制度正在完善中尽管国土资源部一再公开全国土地供应的相关数据,并于不久前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房地产用地供应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增强土地政策参与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灵  相似文献   

4.
张旭杰 《活力》2024,(3):193-195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为了确保房地产市场的稳定,相关政策显得至关重要。土地供应与房地产市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相关部门可以从土地供应和房地产市场两个方面入手,以实现房地产经济的稳定发展,进而推动市场经济的稳定增长。文章分析土地供应对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影响,并提出一些保障土地供应市场与房地产市场可持续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2007年4月19日,广州市政府公布了《广州市关于加快住房和土地供应,加强住房管理,抑制房价过快增长若干向题的意见》(简称"穗七条"),其中有关扩大土地供应量、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等措施对楼市的影响至为关键。  相似文献   

6.
郑新  王铁梅  张琳 《数据》2007,(9):28-31
近年来,房价较高、涨幅过快的问题日益凸现。房价"逆势上扬"是供需矛盾的集中体现,作为商品房供应源头——土地供应量是否充足的问题也引起了普遍关注。北京市统计局针对北京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开发利用情况所作的调查,发现北京市住宅存量用地面积较大,但是能顺利形成住宅供应的土地面积增量呈减少趋势,且在企业中的分布集中,使部分企业感到土地供应趋紧。  相似文献   

7.
北京2006年土地供应计划公布,高档住宅用地将受限。分析人士表示,高档房供应过多.而低档房供不应求,政府试图通过土地“闸门”来调整楼市供应结构.进而影响整体房价。但今年土地供应仍难根本缓解开发商的地荒,土地出让的价格估计依然会继续上涨。  相似文献   

8.
《住宅与房地产》2007,(4):67-67
短时间内难以迅速增加供应量国家统计局长谢伏瞻: 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政策和措施,加快开发建设中、低价位和中、小户型的普通商品房,但由于房地产开发项目一般需要两年左右的周期,因此在短时间内难以迅速增加市场供应量,进而改善供求关系,遏制房价的过度上涨。  相似文献   

9.
在政府垄断土地供应制度下,土地供应方式会对房地产市场及其价格产生较大影响。地方政府可通过土地供应手段,调控房地产市场供应及价格。但如果土地供应的节奏、结构和出让金政策等方面不能跟进,将会降低土地供应的有效性,最终导致调控政策不能发挥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分析 针对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价格上涨幅度过快等问题,2003年以来,我国从调整住房和土地供应结构,发挥税收、信贷、土地政策的调节作用;合理控制城市房屋拆迁规模和进度;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快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建设:完善房地产统计和信息披露制度;建立政府负责制等方面进行了三轮的房地产市场调控。应该说,房地产调控在抑制投资需求、稳定房价上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调控效果并不明显,房价进一步上涨,供求矛盾进一步突出。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部分大城市房价上涨过快,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房地产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等问题,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国六条”、九部委“十五条意见”力度之大、影响之深,令开发商、地方政府都始料不及。旨在为政府和业界创造一个直接的沟通交流平台,北京市国土资源局、《中国地产市场》杂志社6月17日在北京联合主办“土地供应结构与供应方式高层座谈会”。国土资源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李元出席会议,并围绕土地政策的调控重点和目标指向等作了讲话。(讲话另发)李元指出,当前各地对土地的需求增长速度明显超过了经济增长的速…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房价与地价:理论、实证和政策分析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本文采用四象限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等分析方法,从理论、实证和政策等方面对中国房价与地价关系以及市场结构和政府供地方式的转变对二者关系的影响进行系统、深入地研究,并对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理顺地价和房价形成机制等提出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内房价决定地价,长期内二者相互影响。与协议出让方式相比,土地招拍挂出让通过促进土地市场的买方竞争、降低房地产增量市场的垄断性,在显化土地价格的同时,降低了地价对房价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3.
土地供应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影响房地产市场的重要因素。以天津市为例,从结构效应、经济效应和公平效应三个方面构建由15个评价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利用物元分析模型进行绩效评价。物元模型客观地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能满足房地产市场绩效内部的复杂性。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的土地供应结构介于一般和好之间。针对目前的土地问题,提出了合理制定土地供应计划、引导合理的住房消费、拓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谷子 《数据》2005,(4):25-27
发改委官员否认房价大涨 4月14日,北京市发改委委员宋宇在"北京市房地产市场供需情况披露会"上表示:"今年北京土地供应充足,房价不会大涨."  相似文献   

15.
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按月计算的房地产业使用土地的供应量,这个供应量充分显示出对这个产业的重视度和它面临的问题,以及它未来的预期。第一个阶段是2003年以前,当中国的产业政策为需要市场化取消福利分房的时候,平均每年的土地供应量大约以40%的速度增长。那时候的土地是充分供应,因此在1998年-2003年的几年里,房价平均增长3.5%,老百姓收入增长平均  相似文献   

16.
平抑房价的政策是收紧货币供应和放开土地供应。 新闻提示针对目前调控加码,"市场学派"的经济学家对此屡有批评:行政式干预有违市场经济规律,最终达不到调控房价和房地产市场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7.
抑制炒房,调控房价似乎是目前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基本点。不过,从市场角度看,住房用地实际供应不足,居民购房需求缺口较大,还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当前,中央土地供应信号收紧,房地产市场囤地惜售等炒作现象有所抬头.囤积土地成为房价上涨的主因。因此,我们认为中央调控重点应转向保障性住房用地实际供给,抵制土地投机。  相似文献   

18.
《东南置业》2007,(9):80-83
厦门做为二线城市,近年来房价的增长速度有目共睹。而导致房价增长的重要因素——土地价格更是快速走高,不仅创下了一个又一个的历史新高,并逐步向一线城市靠齐。据悉,政府原计划加大2007年厦门的土地供应量,但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目前总体的出让计划尚未完成年度计划的一半。因此下半年厦门将会加快土地供应的速度,并一改双月出让土地的惯例,在9月一举推出五块商住用地,总土地建筑面积达581693m^2。地价新高将有望再次突破,厦门楼面价上万元的地王即将诞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国八条”言简意赅,从房价、土地供应、供应结构、拆迁、消费观念.市场监测.检查等多方面切入,虽涉及问题较多,但提纲挈领,目标高度一致——那就是稳住房价。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探讨地价与房价的因果关系。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法和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结果——在中短期,地价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变动过程,不受房价的影响,而房价却受到地价的显著影响;从长期来看,房价对地价的影响开始增强,但总不及地价对房价的影响,地价一直占主导地位。研究结论——在调控房价时,应先稳定地价。房地产价格调控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革除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二是调整土地政策,增加土地供应量;三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四是打击房地产投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