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晓明 《金融博览》2014,(17):30-31
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全球认识到金融稳定在经济稳定中的重要性,相应的货币政策、宏观审慎监管、微观监管成为最重要的经济金融三政策组合,各国也普遍开始建立宏观审慎监管体系.三政策与各自目标间的关系及交互作用已成为各国关注和最具争议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美国三政策组合的实验及效果 金融危机以来,美国采取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搭配来同时实现宏观经济与金融稳定目标,这是一次全新的经济金融政策实验,其结果关乎美国乃至全球经济金融的可持续发展.美国实践揭示,金融监管对货币政策效果及经济目标具有重大影响,并且其对经济稳定的影响可能超过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9,24(4):F0003-F0003
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 中国宏观经济周期与货币政策调整;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比较;金融危机与中央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短期资本流动下的本外币政策协调;扩大内需背景下的货币与信贷政策。  相似文献   

3.
审慎性政策支持货币政策的重要性 目前人们已经形成广泛的共识:符合国际准则的金融基础施设,能够提供一个促进金融稳定的健全的体制.这些国际准则还包括指导健全,审慎的体制以及能够支持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但除此以外,可能确定进一步支持货币政策的审慎体制的特性吗?尤其是即便通货膨胀相对稳定且处于较低水平,在金融失衡加剧并且威胁宏观经济稳定这样的环境中,哪些特征是最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导致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次贷危机本质上涉及资产证券化这种金融衍生品。本文对资产证券化宏观经济效应的现有文献进行归纳分析,文章认为,从微观层面看,资产证券化有利于提高金融效率;但从宏观层面看,资产证券化可能对金融体系结构、宏观经济稳定和货币政策有效性带来潜在冲击。政策当局应该重视资产证券化可能产生的宏观经济绩效,协调微观效率与宏观稳定之间的冲突,建立基于金融稳定的货币政策框架和宏观审慎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5.
《浙江金融》2005,(12):1-1
金融稳定事关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金融稳定是指金融体系处于能够有效发挥其关键功能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宏观经济健康运行,货币和财政政策稳健有效,金融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能够发挥资源配置、风险管理、支付结算等关键功能,而且在受到内外部因素冲击时,金融体系整体上仍然能够平稳运行.央行首次发布的2005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对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和发展趋势展望,搭建了维护金融稳定所需的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6.
宋科 《金融博览》2014,(17):28-29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宏观经济金融环境与制度发生了深刻变革:一是各国货币当局在经历了长达半个多世纪与通货膨胀的角力之后,货币稳定机制在全球范围内得以确立,与此同时,金融危机频发又使金融不稳定代替货币不稳定成为政策部门关注的焦点.二是在金融全球化、自由化和一体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与金融理论相互融合不断催生金融创新与金融革命,从而引发全球金融体系结构大调整.三是牙买加体系对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替代,并未有效解决国际货币体系的内生缺陷,反而成为全球经济金融大背离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主席在全球金融峰会期间表示,要通过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充分利用货币财政手段,促进经济增长,防止全球性经济衰退。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国及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这将有力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稳定起到积极作用。这表明,中国将通过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来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张颖 《金融博览》2011,(21):13-14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一般有四大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和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均衡,金融危机则令金融稳定变成与宏观经济增长同样重要的央行目标,并使通过监管来防止金融系统性风险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维护金融稳定,要关注宏观经济环境问题,关注金融运行中的负面影响因素,关注经济、金融制度环境问题,还要关注交叉性金融业务的风险和监管问题。  相似文献   

10.
资产证券化的宏观经济效应:理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崎 《新金融》2010,(2):39-43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导致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次贷危机本质上涉及到“资产证券化”这种金融衍生品。本文对“资产证券化宏观经济效应”的现有文献进行归纳分析,文章认为从微观层面看,资产证券化有利于提高金融效率;但从宏观层面看,资产证券化可能对金融体系结构、宏观经济稳定和货币政策有效性带来潜在冲击。政策当局应该重视资产证券化可能产生的宏观经济绩效,协调微观效率与宏观稳定之间的冲突,建立基于“金融稳定”的货币政策框架和宏观审慎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1.
宏观审慎监管视角的金融监管目标实现程度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择反映金融监管的经济变量解析宏观审慎监管的效应,运用定量方法对中、美、日、英四国的数据实证分析金融监管的有效性。研究结论显示,我国宏观审慎落实程度和金融监管目标实现程度均比较低,主要原因是,中央银行在金融稳定中的地位不够显著,金融监管存在顺周期性导致对系统性金融风险不够敏感;金融监管中的行政干预超越了金融法律制度影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系统的内在运行机制。因此,实现我国宏观审慎监管需要提高中央银行在宏观金融稳定中的地位,完善金融法律制度和强化执法效率,构建宏观审慎监管与宏观经济稳定的政策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2.
温彬 《国际金融》2012,(11):37-39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十分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不少,宏观经济金融运行中存在的两大困难仍比较突出:一是短期周期性问题和长期结构性问题交织在一起,二是实体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与金融系统潜在风险上升交织在一起。因此,随着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在短期内应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防止出现经济硬着陆;从长期看,则应加大改革力度,从根本上解决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避免发生系统  相似文献   

13.
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对于就业的稳定、居民收入的增长,乃至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强国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宏观经济主要指标的运行特点分析了宏观经济运行的新特征、需求收缩面临的压力、预期指标的变化等,探讨了重点金融支持政策对稳定经济大盘的促进作用,并从宏观经济稳定、金融风险形势、科技金融发展、征信服务体系等方面具体剖析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好发挥金融支持作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我国应对金融危机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措施及存在问题,通过探讨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目标及其政策搭配,提出了世界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首要目标不应是经济高增长而是国际收支平衡,世界金融危机时期应实施低水平的国际收支平衡和内外均衡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次全球金融危机持续引发人们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反思和讨论。作者在2 0 1 0年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初步反思的基础上,再次对此问题加以探讨,主要涉及三方面内容:一是对货币政策的反思,央行货币政策目标如何确定?如何处理零利率下限?央行应为谁提供流动性?二是对财政政策的反思,高公共负债的风险何在?如何应对财政约束风险?财政巩固的步伐多快为宜?三是对宏观审慎工具的反思,如何综合运用宏观审慎政策和微观审慎政策?现有宏观审慎政策运行效果如何?如何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该研究认为宏观经济政策的未来框架仍然模糊,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宏观审慎工具在宏观政策中的相对作用仍在动态发展中,最终情况将取决于实践结果。  相似文献   

16.
言论     
《中国信用卡》2008,(21):5-5
“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保持经济稳定、金融稳定、资本市场稳定”;“各国齐心协力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稳定”;“国资委支持中央企业增持或回购上市公司股份”;“我们会关注家乐福、沃尔玛的经验与发展,但百思买在中国的表现不值得去评价”;“中国金融躲过一劫”;  相似文献   

17.
通过因子分析从诸宏观经济变量中提取了金融政策因子和宏观经济状态因子,建立了基于VAR的股价波动、金融政策和宏观经济三变量回归模型。研究表明:金融政策影响股价的表现,而宏观经济状态对股价、股价对金融政策和宏观经济状态的影响均不显著;基于标准差的VAR(5)模型相对于基于收益率的VAR(3)模型能更好地刻画股市波动与金融政策、宏观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刘尚希 《财政科学》2021,64(4):5-8,20
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内在逻辑发生了明显变化,一个重要表现是经济数字化和经济金融化的趋势加快.经济数字化和经济金融化相互叠加、相互促进,导致经济运行从原有的实体状态逐步转向虚拟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之前探讨的供求关系、定价机制、资产负债内涵以及风险认知等,都超出了传统理论的解释范畴.同样,运用既有货币与债务概念及理论来解释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政策,也存在较大局限.因此,要结合宏观环境的变化,基于公共风险权衡的思维,来重新思考财政、金融乃至宏观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通胀预期管理背景下,构建中国2001~2013年中央银行信息交流指数,考量中央银行透明化政策影响宏观经济稳定机制。结果表明,央行增加信息交流有利于宏观经济稳定,某些情况下甚至超过实际干预的效果。因此,我国央行应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并培育规范的中央银行信息交流机制。  相似文献   

20.
2008年,在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发生转折性变化,经济由持续升温转为开始步入下行通道,物价涨幅由逐步升高转为持续下降。随着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的急剧变化,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由“双防”转向“一保一控”,再转向“保增长”,货币政策则经历了由“从紧”到“灵活审慎”、再到“适度宽松”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