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中国就业》2013,(12):11-13
按: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那么“更高质量的就业”该怎样定义?就业质量的高低又该如何衡量?怎样使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更具操作性?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的要求,中国就业促进会与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合作,开展了“关于中国就业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框架”的研究,目前研究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本刊就“框架”中大家感兴趣的话题,专门采访了课题组长之一的中国就业促进会专家委员会执行副主任马永堂研究员,请他为大家解惑答疑。  相似文献   

2.
从十六大报告的“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到十七大报告“实施扩大就业战略”,再到十八大报告“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关于就业的理论不断深化,战略地位逐步提升,目标要求越来越高。这促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仅注重就业规模的持续扩大,而且注重就业质量的不断提升。立足安康市实际、围绕发展大局,紧紧抓住大学生就业创业和陕南移民大搬迁这两个重点,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用好用活各项政策,切实做到“群众搬到哪里,服务跟到那里”。  相似文献   

3.
尹学铭 《中国就业》2022,(10):46-47
<正>在当前经济下行和新冠疫情等多重压力影响下,大学生就业环境与形势愈发严峻,就业压力以及就业难度日益递增。为破解高校毕业生“慢就业”困境,应基于“三全育人”理论范式,建立“四年一贯制”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统筹提升毕业生就业育人综合施策的深度和广度,形成合力育人、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促进学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4.
刘敏 《中外企业家》2016,(4):231-232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我国政府及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且"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是"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重要举措。而对大学生个体而言,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关键在于不断发展自身的就业能力。为此,本研究在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背景下,通过发挥大学生个体的主体作用、加强高校因素的主导作用、重视政府的引导作用三个层面积极探索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发展策略,以期帮助大学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要有"更高质量",是党中央对我国今后就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什么是"更高质量就业"高质量就业是企业用工的核心竞争力,但由于受到员工、家庭、企业和社会的满意度影响,很难用量化的指标来衡量。1998年第87届国际劳工大会上,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索马维亚提出了"体面工作"的口号,国际劳工组织把它定义为:促进男女在自由、公平、安全和具备人格尊严的条件下获得体面、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这是就业工作新的更高目标,反映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就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当前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目标的意义何在,广西在实践中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服务措施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厅长蒋明红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7.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因社会、家庭、个人等多重因素影响,当前“慢就业”现象日趋凸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工作有诸多契合点,应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从育人氛围、育人方式、育人内容等多个方面着手,帮助大学生端正就业观念,提升职业素养,从而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8.
智存高远     
《中国就业》2013,(8):68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职业指导在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中的二个作用:职业指导在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中,发挥满意就业的“桥梁”作用;发挥充分就业的服务作用。指出职业指导在推动中职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中存在的二个主要问题:职业指导在促进满意就业中存在专业对口率低的问题,影响就业稳定;职业指导在就业服务上还有一定的差距,产生充分就业中“人职、能职”脱节。  相似文献   

10.
声音     
《中国就业》2013,(3):12-12
我们要推动更高质量的就业,需要优先推动高校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这是我们国家未来发展的基本保障之一。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核心就是供求不匹配的问题。我们国家低层次的经济增长模式,不能给高校毕业生创造足够的高质量就业岗位,为此需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另外,需要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刊中报     
提升人力资源质量至关重要“实现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关键性任务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及与增长模式转型、自主创新相适应的人力资源条件,而其中提升人力资源质量至关重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在近日举行的“中国人力资源发展论坛”上表示,为适应经济增长模式转型与自主创新的需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当重点培养以下四类人才。第一类是农村进城打工人才。要加强农民就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和增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毕业生人数也在逐年递增,从2012年到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由680万人增加到1076万人,增长了396万人,而2023年预计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58万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强调,要“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同时报告也指出,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在这一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同时也对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调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并分析影响就业质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医疗健康服务需求的日益提高,“以就业为导向”的医护类高职专科人才培养模式在某些程度上已不能满足学生和市场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就业与学历提升并重”,能够培养更高层次的高素质医护技术技能人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可续持续发展能力,满足医疗卫生行业对技能人才的高要求高标准,人才培养定位与时代要求更加契合,医护类高职专科院校将会深度卷入这一导向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国际环境变化对我国扩大就业形成了新的制约。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人口红利减弱、劳动力成本提高等经济环境变化也对就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促进就业面临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当前,要逐步从由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向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转变。  相似文献   

15.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高校校园作为大学生学习的主要环境之一,其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不容忽视。本研究通过总结校园文化的功能,分析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从而提出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明确要求“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对照党的十九大报告“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要求,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十九大以来一以贯之的“就业优先战略”统领下,党中央对就业工作战略目标作出了从“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明确转换,凸显了就业工作战略性、优先性、基本性的重要地位,彰显了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的时代使命,这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就业工作指明了新方向,明确了新重点,提出了新要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视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06-2019年124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构造了双重差分模型,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的就业效应及潜在传导机制。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了沿线国家就业水平的提升,该结论在使用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和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倡议的就业效应因沿线国家的收入水平、劳动条件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相对于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倡议对中高收入和高收入国家就业的促进效应更大;在劳动力市场效率更高、劳动关系更和谐的国家,倡议的就业效应也更强;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倡议对就业的促进作用也相对较大。“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带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对接和资源互补、基于人才交流的人力资本提升,从就业的供给和需求双端发力,提升了沿线国家的就业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倡议的就业效应有助于促进沿线国家就业结构高级化从而提升就业质量,并可在中长期持续改善沿线国家的就业水平。  相似文献   

18.
声音     
《中国就业》2020,(1):56-56
关键词:就业优先政策我国把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既考虑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核心考量指标,也强调实现劳动者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虽然已经提前完成今年城镇新增就业指标,但在顶住经济下行压力过程中,依然要把“稳就业”作为主战场,防范各类经济内生风险因素和外生挑战向就业领域传导,带来衍生性压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人数持续攀升,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已成为高校和社会各界的共识。与就业难同时显现的是大学毕业生群体中日益凸显的“慢就业”现象。文章聚焦分析大学生“慢就业”群体的心理因素,立足高校就业工作群体,探索在精准帮扶思路下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与就业成效的举措。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就业》2013,(3):8-9
第一部分——年度重大事件观点选粹: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