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由于对煤价的期望值分歧太大,五大电力集团至今仍未同煤炭企业签订重点电煤供应合同。据了解,发改委目前正在研究协调煤电矛盾,拟形成一个指导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由于对煤价的期望值分歧太大,五大电力集团至今仍未同煤炭企业签订重点电煤供应合同。据了解,发改委目前正在研究协调煤电矛盾,拟形成一个指导性的意见,在适当的时机引导双方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3.
2004年12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建立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的意见》,确定建立市场化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在放开煤价的基础上,对电价实行竞价上网,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在过渡期间,将按照“市场导向、机制协调、价格联动、综合调控”的思路,建立灵活的、能够及时反映煤价变化的电价调整机制。据了解.2005年电煤定价原则是:凡供需双方已签订合同的,按合同确定的价格执行。并优先考虑衔接运力;尚未签订合同的电煤,以2004年9月底实际结算的含税车板价为基础.在8%的幅度内,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对于东北、内蒙古东部地区去年10月份已协商确定的合同中.电煤价格高于2004年9月底实际结算价8%的情况,以协商定的价格为准。新投产发电机组的电煤价格,以2004年9月底重点合同和非重点合同的加权平均价格为基准,调整幅度同样为8%。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信息》2009,(3):23-23
持续激战一个多月,煤电企业均已筋疲力尽,对于电煤合同,双方的心理价格逐渐接近。国家发改委仍未高调出手,只是一边持续调查摸底,私下协调,一边默许地方政府出手干预电煤价格。  相似文献   

5.
煤企和电企关于价格的矛盾由来已久,近些年,电煤价格进入下滑通道,煤炭企业经营处于极大的困境,河南、山西等省份曾出台"煤电互保"政策,煤电互保政策的推进暂时缓解了煤企的危机,但随之带来了电力企业成本升高、利润下降;国家推行供给侧改革,淘汰过剩落后产能,电煤供应一度偏紧,电煤价格也大幅波动,为缓解此矛盾,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决定继续推进电煤中长期合同价格联动机制建设,截至目前,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本文主要从煤企的角度着眼,就煤炭企业如何制定双方认可的价格机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天津经济》2009,(10):77-78
2009年的电煤合同在政府没有干预的情况下逐步落实,而政府部门对电煤合同的态度也越来越倾向于放开。不过,2009年国内铁路运输在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一直比较宽松,没有形成对电煤的巨大制约,但这并不能表示在经济复苏后,煤电矛盾还能绕开运力这道“坎儿”。业内人士表示,今后政府的调控手段可能更倾向于运力调节。  相似文献   

7.
徐兰 《新财经》2006,(4):88-92
今年首次放开电煤价格导致的电煤合同僵持局面虽然还没有完全破解,但电煤价格持续放开的姿态却越来越强硬。国家发改委3月17日公布的分析报告预测,2006年电力新增装机约7200万千瓦,全国夏季最大电力缺口将低于1000万千瓦,煤炭产能过剩压力逐渐显现。报告预计2006年煤炭供需将保持总量基本平衡、比较宽松的格局,因此将继续推进煤炭订货制度改革,坚持在政府监管条件下放开电煤价格。“最后还是要市场供需说了算, 这也是煤电改革的根本宗旨。”有人这样评价。由此看来,包括煤电在内的中国资源产品市场化改革仍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而“市场煤”“计划电”共存共生、反复博弈的平衡点究竟在哪里?一些业内人士所极力鼓吹的打破煤电僵局的“煤电联动”、“煤电联营”、“煤电一体化”等种种办法究竟能否真正有效,仍是迷局重重。所以发改委的专家一句“资源产品市场化改革如箭在弦,如何顺利实现改革意图又能兼顾民生之重?”可以说既深刻指出了其中玄妙, 也充分表明政府和社会大众对加速煤电市场化改革的隐忧。  相似文献   

8.
资讯     
《新财经》2013,(1):10-11
发改委:电煤由供需双方自主定价 发改委近日发出《关于解除发电用煤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通知》。通知提出,根据当前发电用煤供需形势和价格变化情况,决定解除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的电煤临时价格干预措施。从2013年1月1日起,取消对合同电煤价格涨幅和市场交易电煤最高限价的有关规定,电煤由供需双方自主协商定价。这是我国电煤价格朝市场化迈进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9.
进入2月份以来,全国大多数地区拉闸限电的次数越来越频,这其中有全社会生产、生活用电增加的原因,但主要是电煤供应不足、电厂闹"粮荒"的原因;而背后的真正原因是,煤矿与电厂之间为电煤的价格干仗——煤矿拒绝为"电力改革"买单。春节前结束的2003年长沙全国电煤订货会上,煤电两家就电煤供应的价格谈判再陷僵局,会议期间竟没能签下一份供货合同。发电企业转而以"稳定电力供应"为理由向政府"施压",可国家计委公开表示,不会出面协调煤价问题。尽管中国经济的市场化改革搞了好多年,可统配煤与统配电一直走计划生产的老路,政府不但宏观控制产量,也控制煤与电的价格。上一轮煤电干仗的冲击波让政府在两年前放弃了对电煤生产与价格控制,但政府至今仍控制着  相似文献   

10.
以市场化为敬向的改革路径总在人们的祈盼中向的延伸着,自2013年元旦歼始管理层取消对合同电煤价格涨幅和市场交易电煤最高限价的规定,实施近20年之久的电煤价格“双轨制”随后走向终结,同时更具“纠偏”意义的煤电联动机制即将启动,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大门由此洞然打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