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土地潜力评价的类型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评价是估价土地潜力和土地适宜性的过程,根据土地评价的目的和任务不同,土地评价可分为土地潜力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土地经济评价。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土地评价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土地潜力评价作一概述。 土地潜力是土地用于一定方式或在使用一定管理实践方面的潜在生产能力,它是土地自然要素相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潜在生产能力。土地潜力评价是对土地固有的潜在生产力的评价,它不仅涉及气候要素的生产潜力,而且也包括土壤生产潜力及其它要素的生产潜力。但是,影响土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养分循环的主要生产性因子是气候和土壤。所以,土地潜力评价主要集中在对气候和土壤要素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渔业资源总量渐失是我国面临的巨大问题,且随着沿海经济的不断发展,海洋渔业资源问题的严峻性将与日俱增。以生态修复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利用生态经济学的基本观点,从自然条件、基础设施、技术进步及人力投入等角度探讨了生态修复过程中的渔业资源生产潜力,并根据沿海经济发展规划和远景目标,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稳住海域面积、强化基础建设、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推动海洋科技产业化、优化海洋水产养殖方式、加强海洋生态管理。  相似文献   

3.
当前,湖北省正在编制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一轮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轮规划客观上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采用综合分析法对湖北省上轮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湖北省上轮规划暴露出指标分配不合理、空间布局错位、规划缺乏弹性、规划信息化建设落后等主要问题,新一轮规划应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4.
资源租金与基于产权的渔业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一种共有财产资源,渔业资源具有非排他性和消费竞争性两大特征,导致渔业资源利用出现短期化行为,增加了渔业管理的难度.本论文在分析渔业资源经济学特征的基础上,主要从渔业资源的产权形态和资源租金的角度,对基于产权的渔业管理制度进行了经济学理性思考,充分论证了基于产权的渔业管理制度是实现渔业经济绩效提高和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5.
渔业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渔业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指标。论文对国内外渔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成果主要进行了三方面系统地梳理:1.测算方法。包括参数法与非参数法两大类;2.影响因素分析。包括内在影响因子与外在影响因素两方面;3.考虑资源环境因素的渔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最后文章也提出了三个未来的研究方向:加强对不同地区的差异性研究、扩大外在影响因素的研究范围和深度、进一步将非期望产出纳入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6.
未来人口变化与消费方式转换对我国渔业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结合人口预测方法,从人口和经济两方面分析和预测了人口发展和消费方式转变对我国未来渔业资源的影响.通过因素分解方法,分别得到了人口总量变化和城市化水平提高对水产品消费需求的影响;通过曲线拟合的方法,分别得到农村和城镇收入水平变化对人均水产品消费的影响.并结合以上两方面的预测结果,得出2005-2020年间我国水产品消费总量的需求变化.根据预测分析,对我国渔业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进行了一些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持续增加,渔业资源缺乏的问题不断加剧。IUU Fishing破坏了渔业资源的恢复和再生产能力,影响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论文对IUU Fishing成因进行了分析,发现主要有3方面原因:追求捕捞成本的降低;提高渔获收益;对IUU Fishing的处罚力度小。我国积极履行国际条约和协定规定的义务,完善渔业法律制度,加大处罚力度,完善渔船监控和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船舶登记管理制度,加强国际合作,创新渔业资源管理模式,以有效规制IUU Fishing。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湖北省三市(武穴市、随州市和孝感市)农户抽样碉查所获得的2009年度横截面数据,分析了农户种植水稻的主要技术需求、利用Prabit模型研究了影响病虫害防治技术需求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户人均收入、务农人口比例、水稻种植面积、信息来源渠道、种植水稻态度和地形地貌自然禀赋等因素对农户是否产生技术需求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日本渔业资源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公共资源利用的悲剧,使日本周边水域主要鱼种及其种群的资源状况逐渐得到恢复和改善,主要归功于适合的渔业资源管理制度和其实施主体——渔业管理组织.论文对日本渔业管理制度的历史变迁和管理组织的特征进行分析,试图从制度分析的视角,利用渔业相关统计数据,以期探讨日本渔业管理的成功经验,为重塑我国渔业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管理架构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阐述作物光合、光温、气候、土地生产力、生产潜力、产值潜力的概念及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用生产潜力和潜力指数定量测度区域农业生产潜力的方法,对评价一个地区的生产潜力,指导农业生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内江市的实例研究中,得出光能利用率和水资源利用率低是造成该区作物产量不高的主要原因;该区各种作物中水稻生产力、生产潜力最大,耕作制度以水旱轮作为最佳.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水产养殖水体资源和产业地理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文章分析湖北省宜养水体资源禀赋、探究水产养殖业地理分布格局,旨在为该省水产养殖产业区划布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高新遥感技术准确解读水产养殖水体资源分布状况;基于水产统计年鉴数据,综合利用空间自相关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湖北水产养殖特征及其地理分布格局。[结果](1)湖北具水产养殖功能的水体资源面积合计81.4万hm~2,其中大水面和养殖池塘为主要养殖水体类型,两者所占养殖水体总面积的比重分别为51.5%和41.9%;(2)湖北水产养殖业表现出了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其空间分布呈现非随机的地理集聚格局,武汉、仙桃和鄂州等市所辖的长江沿岸县域单元是该省水产养殖业的集聚区;(3)湖北水产养殖类型存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襄阳、十堰、恩施、随州等西部地市以水库和精养池养殖为主,其余地市则以精养池养殖占据主导地位。[结论]在"湖泊拆围、水库限养"政策背景下,湖北省水产养殖业面临的资源环境刚性约束日益凸显,优化产业布局、探寻集约化发展模式是实现该省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必循之路。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分析2000~2013年四川省与广东省的农业结构及其变动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比较四川省与广东省的农业发展模式、农业经济水平等2个农业指标,分析比较2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差异,用以解析四川省与广东省农业经济差异性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四川省农业结构调整主要集中在以水稻等粮食为主的种植业与以生猪等肉类为主的畜牧业上;广东省农业结构调整主要集中在以粮食、水果为主的种植业与以水产品为主的渔业上。其中,种植业的增长对2省农业总产出增长的拉动能力均是最大,四川省的畜牧业、广东省的渔业对农业经济也有一定影响,而2省的林业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均为较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农业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维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主导作用。评估湖北省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为今后统筹资源利用和社会经济协调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采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2009—2015年湖北省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容量及生态赤字,分析了该省各土地利用类型的人均生态足迹组分变化和各项农业生物资源和能源资源的开发状况,对资源开发总体形势展开了评价。[结果] 2009—2013年湖北省人均生态足迹逐年递增,2014和2015年明显降低,但人均生态足迹远高于人均生态容量。能源用地、建筑用地和草地构成了湖北省人均生态足迹的主体,且开发强度呈上升趋势。其中,玉米、小麦、稻谷、蔬菜以及各类畜产品和水产品,部分能源资源的开发强度增强。[结论]湖北省对农业资源的开发已超过生态系统的供给能力,严重威胁到生态系统的稳态,土地资源的承载力面临较大压力。全省需要从改变消费和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土地利用类型,合理布局土地利用规划,发展高效农业资源利用模式等方面入手,提高农业资源的开发效率,降低人均生态足迹,维持生态容量。保证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生态旅游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分析2000~2013年四川省与广东省的农业结构及其变动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比较四川省与广东省的农业发展模式、农业经济水平等2个农业指标和2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差异,用以解析四川省与广东省农业经济差异性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四川省农业结构调整主要集中在以水稻等粮食为主的种植业与以生猪等肉类为主的畜牧业上;广东省农业结构调整主要集中在以粮食、水果为主的种植业与以水产品为主的渔业上。其中,种植业的增长对2省农业总产出增长的拉动能力均是最大,四川省的畜牧业、广东省的渔业对农业经济也有一定影响,而2省的林业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均为较小。  相似文献   

15.
文章首先对河北省农业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其次对河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行了现状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影响河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3类因素10个指标,同时选取2004~2014年上述10个指标的统计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农药使用量与粮食总产量高度相关,对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大;其它影响因素按照关联度由大到小排列为: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农业从业人员、农村用电量、人均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它们都与粮食产量中度相关,对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较大。最后提出充分利用农业经济资源是促进粮食稳产增产的首要途径、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是促进粮食稳产高产的重要途径、保护耕地资源是基础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了充分发挥云南的资源和气候优势,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东南亚,乃至全球渔业发展,提出将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淡水渔业种业南繁基地的战略构想。方法 文章通过实地考察和历史文献资料研究,综合分析论述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淡水渔业种业南繁基地的可行性、必要性和和重要意义,在气候条件、种质资源、淡水资源等必备条件方面论证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淡水渔业种业南繁基地不可替代的优势。结果 (1)云南具有优越的气候条件、丰富的特有渔业种质资源、充足的淡水资源,为建设我国淡水渔业种业南繁基地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2)滇南地区日照充足,积温高,鱼类可周年生长,提早性成熟,缩短繁育周期,提高良种选育效率,为快出良种、出优质良种提供了极佳的气候条件。(3)云南是我国淡水渔业种质资源的宝库,分布鱼类达629种,占全国淡水鱼类种类总数的39.93%,居全国各省市之首,其中有大量性状优良的特有物种,开发利用潜力巨大。(4)云南淡水资源蕴藏量丰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全国人均的2.3倍,澜沧江下游的西双版纳州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全国的4.6倍,但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仅5.7%,发展渔业是符合大食物观,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因此,云南完全具备建设成为我国淡水渔业种业南繁基地的必备条件。结论 云南建设成为我国省淡水渔业种业南繁基地是可行和必要的,将服务于云南经济和社会发展,改善优化云南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出的优良品种将支撑我国淡水养殖业升级换代,满足消费者对优质水产品的需求,还可以澜沧江—湄公河下游的中南半岛国家为依托,向全世界提供中国新品种和中国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文章以福建省为研究区域,选取渔业价值链中最具代表性的“生产—加工”两阶段,对比分析经济效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从价值链视角构建渔业“生产—加工”两阶段投入产出系统,讨论选定指标,基于SBM-Tobit模型测度效率和影响因素。结果 (1)福建省渔业“生产—加工”两阶段效率均较低,生产阶段效率远高于加工阶段效率。(2)福建省渔业生产阶段效率呈现“大分散、小集聚”的分布特征,沿海和西北地区较高,闽西南地区较低;加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效率普遍较低。(3)工业化和城镇化对渔业生产阶段效率主要起负作用,消费水平、渔业经济规模、集约化和捕捞强度对生产和加工阶段效率均起正作用,沿海和内陆地区的影响机理存在一定差异。结论 福建省渔业“生产—加工”两阶段效率均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需重点提升加工阶段效率,以拉动渔业价值链整体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方法,分析了山东省1978~1998年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表明,山东人口承载力处于富余状态,经济资源成为山东主要承载资源;1982年以后,山东省的综合承载人口超过实际人口数量,进入相对富余状态。  相似文献   

19.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了湖北省2000~2007年相对水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的情况及其变化过程。结果表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湖北省相对资源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与中部其他5省相比,除湖南省外,湖北省相对资源承载力处于富余状态;湖北省的水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率高于经济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率,是湖北省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与湖北省的平均水平相比,湖北省17市(州)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地区差异较为明显。建议采取综合措施,促进湖北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0.
中部地区发展特色产业是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塑造经济增长极,实现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举措。湖北潜江龙虾特色产业给中部特色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需要科学定位打响品牌,形成品牌效应,开拓国内外市场等诸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