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目前我国城市贫困状况的判断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从整体上讲,我国城市贫困主要不是绝对贫困,而是具有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的双重性。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利用17000户城市居民收支调查资料,估算目前我国城市贫困人口在1000万-1500万。经济增长是摆脱贫困的前提,发展经济同时保持公平合理分配原则是消除城市贫困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新财富》2009,(5):220-222
目前我国低收入线以下扶贫对象4320万人,绝对贫困人口1479万人,其中贫困母亲数量在900万以上。在1994年国家出台“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前,这一数字是1500万。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在此情况下,中国城市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相当程度的缓解,而随着收入不平等的恶化,相对贫困问题日益凸显.本文结合贫困研究的相关理论,采用CGSS的微观调查数据,借助数理统计和计量经济学方法着重从经济增长、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视角考察了中国城市相对贫困发生机制.研究表明:(1)经济增长的减贫效应不会自动产生;(2)不同纬度的人力资本均能有效地缓解中国城市的相对贫困问题;(3)社会资本作为一种网络性资源,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由此,我们提出中国未来的城市反贫困政策应做出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4.
向仁康 《商业研究》2012,(3):156-160
马克思的贫困理论是从相对贫困与绝对贫困两个层面分析的,"制度性贫困"把"雇佣劳动"制度看成贫困的根源,论及的是相对贫困的范畴;而"失业性贫困"把"雇佣劳动"制度看成失业发生的制度环境,讨论的是绝对贫困的范畴,这也是马克思对市场体制下贫困的一般规律的揭示。我国转型时期城市贫困问题应主要以"失业性贫困"来解释,以扩大就业政策来化解。  相似文献   

5.
在农村扶贫工作取得进展的背景下,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城市贫困问题日益凸现.本文就我国当前城镇贫困的现状及特殊性等作一分析,提出失业是产生城市贫困人群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城市扶贫—沉重的话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扶贫的确是我国扶贫工程的重中之中 ,但不可忽视的是现在城市中同样存在不少低收入家庭和由此引发的城市贫困问题。城市扶贫已成为当今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沉重话题 ,必须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一、城市贫困人口知多少目前全国城市贫困人口到底有多少 ,很难说得清、道得明。不过我们还是可以从有关机构、学者对城市贫困问题的研究中 ,窥见我国城市贫困人口的基本状况。1 992年 ,全国总工会通过对 5万名职工的调查 ,得出全国城市贫困职工家庭人口数超过 2 0 0 0万人的结论。1 994年 ,国家统计局借鉴国际上通行的贫困线确定方法如恩格尔…  相似文献   

7.
《浙商》2022,(1)
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相似文献   

8.
侯明佳 《商》2012,(12):163-16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国家经济、社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全社会都在关注如何帮助农村贫困人口脱离贫苦的时候,城市贫困现象日趋严重。城市贫困问题给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由于我国城市贫困的原因极其复杂,并带有我国特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因此在治理城市贫困问题时,必须从多方面、多角度通盘考虑。本文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城市贫困的途径,并以解决能力贫困及权利贫困为重点解决对象。  相似文献   

9.
本文所论及的农村贫困问题是指我国农村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即生存贫困。这也是笔者之所以关注枉村绝对贫困问题的原因。笔者在分析了生存贫困的原因之后,提出了通过加大农村公共产品投入力度、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来进一步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现象。  相似文献   

10.
郭建华 《商业科技》2010,(29):195-196
自从2002年我国出现"民工荒"以来,"刘易斯转折点"成为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本文对我国现阶段农民工可行能力进行研究,运用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对"刘易斯转折点"进行检验。分析表明:目前我国还处于二元经济模型的贫困阶段,半数以上农民工只拿到了生存工资,农民工处于绝对贫困的数量很大,而且目前收入分配拉大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得出结论: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拉尼斯-费景汉"第一转折点,但是还未到达"刘易斯转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