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 粮食生产绿色发展具有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双重意义。方法 文章运用碳足迹工具,在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21年的粮食主产区农户样本数据,采用超效率SBM-Undesirable模型对农户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和无效率来源进行分析,并对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 (1)碳视角下的粮食生产系统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碳生态效率平均为3.125,生产投入的碳排放以化肥施用和机械使用为主。(2)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平均为0.514,进一步对无效率项的分解表明,农药超标使用、人工投入冗余是造成环境技术无效率的主要原因。(3)购买农业保险、采纳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户主受教育年限、提升耕地质量促进了环境技术效率的改善。结论 农户粮食生产普遍缺乏效率,要素利用率低与污染过量是限制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提高的关键因素,应加快推动中低产田改造,推广低碳节能农机装备,增加农田污染监测点位,指导农户农药科学使用,推进粮食生产有机肥与化肥的结合施用。  相似文献   

2.
作为农业生产的根本,农田质量对于粮食生产而言至关重要,因此农田污染的相关防治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产品安全以及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农田污染主要特征为农田污染物成分复杂,农田污染程度不断扩大。同时由于农田污染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进而导致相关农作物的产量以及品质不断下降。文章以四川省为例,探究农田污染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发现,目前四川省农田污染主要来源于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水体以及土壤受工业废水污染严重,畜牧业废弃物污染等。农田污染导致可耕种土地面积不断减少,粮食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基于此,该文针对四川省农田污染现状提出农田污染综合立体防控策略,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提高生物防治在病虫害防治当中的比例等措施减少农田污染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以期为我国农田保护以及粮食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以及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化肥是粮食的"粮食",然而专家指出,我国化肥使用存在过量使用、盲目使用的问题,不但损耗基础地力,增加种粮成本。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4月14日表示,我国将规模控制化肥农药使用,确保到2020年实现化肥、农药使用实现零增长。  相似文献   

4.
钟声  程玲 《农业经济》1998,(11):33-34
自19世纪中叶德国化学家李比西“矿质营养学说”问世以来,世界性的化肥工业的兴起,使全球粮食生产上了一个新台阶。化肥施用作为近代工业文明的重要方面,影响着全球的发展。由于农业生产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井储存于植物中能量转化的生物过程。为了创造有利于光合作用的条件,人们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实施灌溉,促进农作物高产、稳产和增强抵抗灾害能力.以实现生产更多粮食这一目标,就成为人类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因此,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结合的人类经济活动。建国以来,我国年化肥施用总量由10…  相似文献   

5.
水稻生产中化肥投入的经济效益评价中国农科院孟奎一、研究背景建国以来的实践表明,化肥的使用对中国农业尤其是粮食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952一1992,中国粮食产量由16392万吨增长到44266万吨,40年增长了2.7倍,这与同期化肥实际投入量由7...  相似文献   

6.
既要重视粮食生产更要做好粮食产后节约减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由于人多地少的现实国情,实现粮食总量增长一直是我国农业工作的首要目标.中央提出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决策要求,以及“建设资源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部署.但粮食增产过度依赖于农药、化肥的大量施用,已导致我国耕地、水资源环境不断恶化.据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估算,目前我国受污染耕地约1.5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万亩,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吨.“粗放式”粮食增产方式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日益沉重,2013年因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导致的镉大米事件引发了人们极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连日来,全州县、乡农技人员、蹲点干部活跃在龙水镇桥渡、百福、才湾镇秦家塘等村田间地头,为农民送农药、化肥,给水稻长势做科学诊断,讲粮食高产栽培技术课。现在,该县种植的41.2万亩早稻长势非常喜人。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中使用农药、化肥和地膜污染已严重威胁到农用地的质量与安全;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不合理排放;没有科学地认识到某些重金属以某种形式残留在粮食内,这样会严重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农用地污染会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应绷紧防止农用地污染这根弦不放松。  相似文献   

9.
1985年以来,我国农业处于徘徊不前的局面,连续几年粮、棉、油生产都没有达到1984年的历史最高水平,人们对此十分关注。为了走出徘徊困境,普遍的意见是大力增加农业投入。无疑,这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就此谈点粗浅看法。一、既要增加短期投入,更要增加长期投入。我们这里讲的农业投入,主要是指种植业投入,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投入。目前,人们都十分注重短期投入和物质投入,如化肥、农药、农膜的投入。增施化肥固然是一良计,但并非完美之策。化肥对增产粮食作用很大,一般增施0.5公斤化肥,可增产1~2.5公斤粮食,当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生产中粮食质量安全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粮食的持续增产,粮食生产总量已基本满足消费需求,但是由于过分依赖施用化肥、农药来增加产量,以及重金属污染等,存在一定的质量安全隐患的问题。所以,在重金属污染和农药残留相当严重的情况下,粮食质量安全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迫切需求,特别是伴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迅速推进,粮食安全不容忽视。笔者提出国家的顶层设计应把“粮食质量安全”作为 “关注民生”的重要内容;大力培育农业生产者 “健康农业”意识,提高操作技能把;加强农业生产要素的质量监测,并通过立法手段确保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安全等。  相似文献   

11.
利用面板数据方法,对河南省农业增加值、粮食总产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劳动力、粮食播 种面积、化肥使用量、农药使用量、地膜使用量的对数值进行了面板单位根检验,证实了这8个经济变量 的对数值均为一阶单整,有共同增长的趋势。然后对各变量进行了协整检验,验证了河南省这几个农业经 济变量均存在一阶协整。通过构建不变参数面板回归模型并进行估计,证实了3个结论:(1)粮食播种面 积与化肥使用量对农业增加值以及粮食总产量的影响较为显著,粮食播种面积每增加1%,能使农业增加 值增加1.32%,化肥使用折纯量每增加1%能促使农业增加值增加0.407%。对粮食产量增速影响较为显著 的是粮食播种面积的增速以及化肥使用量的增速,对粮食产量增速影响分别为1.517 0和0.235 4。(2)农 业机械总动力以及农药使用量对农业增加值以及粮食总产量的影响不太明显,影响系数均在0.1以下。 (3)农业劳动力与农业增加值以及粮食总产量均呈现出负相关,农业劳动力对农业增加值的影响系数为- 0.159 3,对粮食总产量的影响系数为-0.056 1。据此提出4个方面的建议:(1)增加粮食播种面积,保证 粮食安全;(2)增施肥料,增加粮食单位产量;(3)科学使用农药,保证食品安全;(4)提高农机化水平, 促进农地流转,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2.
水稻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总产最多、单产最高的粮食品种,在粮食生产和消费中历来处于主导地位。在过去30年中,水稻面积占我国粮食总面积的30%左右,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0%左右,占谷物总产量的45%左右,占商品粮的50%左右。我国是世界上的水稻生产大国,稻谷面积居世界第二位、总产居第一位、单产居第十位。自1980年以来,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约占全球的23%,稻谷产量占全球的30%以上。可以说,稳定了水稻的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就稳定了我国的粮食供给;发展了水稻产业,就极大地发展了我国粮食产业。我国稻米消费和需求情况西方国家以小麦消费为主,…  相似文献   

13.
基于科学性、可操作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原则,在明确湖南省粮食生产绿色发展内涵与外延基础上,选取2008—2017年湖南省粮食生产指标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并采用熵值法进行赋权。测算结果表明,影响湖南省粮食生产绿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大量使用农药使得环境污染加剧,其次为财政支农力度不足。因此,应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前提下,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加大对粮食生产的财政扶持力度,以实现湖南省粮食生产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稻米需求和生产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总产最多、单产最高的粮食品种。我国是世界上的水稻生产大国,稻谷面积居世界第二位、总产居第一位、单产居第十位。自1980年以来,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约占全球的23%,稻谷产量占全球的30%以上。可以说,稳定了水稻的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就稳定了我国的粮食供给;发展了水稻产业,就极大地发展了我国粮食产业,其作用和意义重大。一、稻米消费情况西方国家以小麦消费为主,稻米只作为替代品和补充品。而我国不同,稻米是城乡居民最主要的口粮,在粮食消费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一)稻米消费的一般特性1、占粮食消费的比重大。目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推进水稻生产和化肥施用的脱钩,实现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同步提升。[方法]文章采用脱钩模型分析2003—2018年中国水稻生产与化肥施用的脱钩状况,构建两者之间的关联模型,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将水稻产量变化分解为规模、结构、强度和效率4种效应,揭示它们对中国水稻生产和化肥施用脱钩关系的影响。[结果](1) 2010年之前我国水稻生产和化肥施用总量之间以扩张负脱钩为主,之后则以弱脱钩和扩张连接为主。分肥料种类看,就氮肥和磷肥而言,2010年之前其与水稻生产的脱钩关系和化肥施用总量与水稻生产的脱钩关系差别不大,但之后水稻生产与氮肥以强脱钩关系为主,与磷肥以扩张负脱钩关系为主;对钾肥而言,在整个2003—2018年其与水稻生产都以扩张负脱钩关系为主。(2)全国和省域层面分析均表明,扩大规模效应,提高结构效应能够显著推进水稻生产和化肥施用脱钩,但在人多地少的条件下,寄希望于持续扩大规模效应和提高结构效应来实现水稻生产和化肥施用脱钩的目标难以实现。(3)强度效应是促进水稻增产的重要因素,但化肥投入的长期增长已严重威胁稻田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生产能力,使其水稻边际产出水平明显下降,导致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数字经济对粮食生产碳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在“双碳”目标下为中国粮食生产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找准减碳动能和路径提供参考。方法 文章基于2011—2019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粮食种植统计数据,运用碳排放系数法从化肥、农药使用等6个碳排放源测度碳排放水平,基于动态面板模型考察数字经济对粮食生产碳排放的影响,进一步采用中介效应模型从“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视角考察其减碳机理。结果 (1)数字经济发展显著降低了粮食生产中的碳排放水平,数字经济每提高1%,粮食生产碳排放强度下降7.8%,经过稳健性检验结果仍然可信;(2)数字经济在粮食生产中的碳减排效应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一是在中东部地区、粮食主产区和产销平衡区其减碳作用更大也更显著,二是在地形平坦的平原的减碳效应明显大于土地禀赋稍差的山地、丘陵地区,三是2015年实施的化肥“零增长”政策显著强化了减碳效果;(3)粮食生产技术进步的“技术效应”和粮食种植规模化、专业化的“结构效应”,是数字经济削减粮食生产碳排放的重要作用机制。结论 作为新兴关键生产要素,数字经济快速延伸和渗透到粮食生产环节,可以有效提升粮食生产技术水平和种植规模化、专业化水平,进而推动粮食生产低碳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对1983-1995年广西粮食总产量与粮食播种面积、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折纯)、农业劳动力及农田成灾面积5个主要因子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广西粮食生产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我国粮食生产的空间布局演变,以期为新时期如何从整体上优化粮食生产布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提供理论参考。[方法]综合分析了1978—2018年我国粮食种植面积、总产量和单产水平的演变特征及三大主粮(玉米、稻谷和小麦)对全国粮食总产量的贡献变化趋势。基于省域尺度,对31个省(市、区)粮食种植面积、产量和单产的空间分异进行了探究,并采用全局Moran′s I指数和全局G系数分析了省域粮食单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1)1978—1985年我国粮食种植面积整体呈现递减的趋势,由于单产的大幅提升,总产量持续增长。1986—1999年种植面积相对波动较小,由于单产的不稳定导致总产量波动较大。2000—2003年随着种植面积的短暂降低,粮食产量也整体呈降低趋势,这个阶段单产水平也不稳定。2004—2017年由于单产和播种面积的共同作用,粮食产量基本呈现逐年递增的变化趋势。2018年相对2017年,粮食产量虽有所下降,但减幅不大,仍处于高产水平。玉米对产量的贡献超过水稻,成为我国第一大主粮。(2)我国粮食主产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2008—2018年各省(市、区)粮食种植面积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北京、天津等10个(市、区)的种植面积降低幅度均在30%以上,其他地区或是面积扩大或是变化较小。相对种植面积,大部分省(市、区)的产量增加比例较大,尤其是主产区。(3)全国各地区粮食单产量呈现明显的递增趋势,粮食主产区较明显,空间布局变化较小。全国省域粮食单产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空间溢出效应明显。[结论]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提高单产水平,仍是新时期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有机食品是指粮食、蔬菜、果品、畜禽、水产品和食用油等的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肥、农药、和人工合成的添加剂,并通过有关颁证组织检测,确认为纯天然的、无污染、安全营养的食品。随着人们生产水平的提高。环保意识的增强,各国对进口产品制订了严格的环保技术标准,往往以保护环境、国民身体健康为由抵制农产品的进口,如果农产品获得了有机食品的认证,可说拿到了国际市场上的通行证。一、国际市场有机食品的供不应求是我们面临的难得机会(-)从需求看,目前国际市场对有机食品的需求在不断增加;()美国有机食品销售值已从1980…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耕地保护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也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落实耕地保护政策的具体形式,这也造成耕地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在此背景下,农用化学品投入也有向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转移的风险,加剧西部生态脆弱区环境保护压力。然而,目前研究还鲜有这方面的报道,特别缺乏对粮食耕作面积与相应农用化学品投入间时空协同关系的分析。[方法]文章基于2000—2019年省级粮食耕作面积和用于粮食生产的农用化学品投入(化肥、农药、地膜和农用柴油)数据,利用重心模型、标准差椭圆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粮食耕作面积和农用化学品投入的时空协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0—2019年中国粮食耕作面积和用于粮食生产的农用化学品投入重心整体向西北或西部移动,其中地膜投入重心移动速度最快,重心迁移速度大小依次为:地膜(11.16 km/年)>农用化肥(5.95 km/年)>粮食耕作面积(5.18 km/年)>农药(4.01 km/年)>农用柴油(3.67 km/年);全国粮食耕作面积与地膜、化肥、农药、柴油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态势。[结论]随着粮食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