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4 毫秒
1.
黄殿生 《经济月刊》2010,(11):112-112
近年来,承德县坚持把退耕还林工程作为改善生态环境、调整经济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目前累计造林面积已达68.3万亩,其中配套荒山造林38万亩。以退耕还林为依托,先后营造以刺槐、油松、杨树、落叶松等树种为主的生态林26.1万亩,带动发展以核桃、苹果、山杏、大枣、板栗、梨等为主的经济林42万亩,县内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森林草覆盖率已经达到60.9%.  相似文献   

2.
李显寿 《经济师》2000,(11):179-180
为进一步做好土地延包后的规范化管理工作 ,强化土地管理 ,促进土地流转 ,搞好荒山开发利用 ,笔者最近对五洞镇同心寨荒山开发利用情况 ,进行了专题调研。一、同心寨荒山开发利用情况重庆市垫江县五洞镇同心寨 ,位于五洞镇新月、务龙、工农村之间 ,荒山面积共 10 0 2亩 ,其中 ,新月村 1社 392亩 ,务龙村 1社 2 90亩、6社 32 0亩 ,长期是基岩裸露的放牛坡、茅草坡 ,仅在195 8年以前曾有过零星小树。由于未开发利用 ,不但不能给社会提供有效供应 ,还造成水土流失严重 ,小气候恶劣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严重影响当地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农…  相似文献   

3.
荒山绿化投资绩效评价是加快荒山绿化进程,提高荒山绿化质量,避免政府盲目投资、效率低下和“豆腐渣”工程等问题的现实需求.本文根据荒山绿化投资绩效理论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即AHP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评价指数,并对评价指数进行分级形成荒山绿化投资评价标准,从而建立起荒山绿化投资绩效评价模型,然后利用该模型对新疆雅玛里克山绿化绩效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的研究丰富了公共项目投资绩效评价理论,对开展荒山绿化投资绩效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有偿转让集体荒山使用权,是农村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又一次生产关系的变革,也是农村传统土地管理制度突破性的改革探索。有偿转让荒山使用权是手段,治理绿化和开发利用荒山资源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目的。本文就其在实践上取得的效应、理论上突破的客观性和需进一步完善的政策三个方面作了思考性阐述。  相似文献   

5.
林业实行生产责任制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荒山人工造林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三门县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荒山人工造林的形式已逐步实行了股份合作和工程承包造林,效果显著,为林业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易县地处河北省中部,境内山场面积广阔,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全县的山场资源中,除 140万亩有林面积外,尚有 120万亩荒山可开发利用。 1995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把开发荒山资源作为调整农业到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下大力推进荒山的拍卖、承包及综合治理工作。 1999年底,全县已拍卖、承包荒山面积 70余万亩,开发治理 43万多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走出了一条靠山治山、靠山养山、靠山吃山的路子。   易县在开发治理荒山过程中,做到了以下三点:   一、政策扶持。一是完善了政策体系。重…  相似文献   

7.
宜良县荒山使用权有偿转让的调查与思考陈荣贵(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昆明650051)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的建立,林业这一具有广泛社会公益性的产业,如何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寻求快速发展的路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可喜的是,活立木交易及荒山使用...  相似文献   

8.
《经济问题》2007,(10):F0002-F0002
孝义市是一座省级园林城市。近年来,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认真落实“山西省环境保护会议暨蓝天碧水工程启动大会”精神,确立了建设“生态孝义、绿色孝义、宜居孝义”的指导思想,聘请省级专家编制了《孝义市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五年规划》,通过大力实施“通道绿化、荒山绿化、村镇绿化、企业绿化、环城绿化、城区绿化”工程。目前,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32%、2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5平方米。  相似文献   

9.
以粮代赈、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西部开发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英明之举,深受广大干群拥护。被誉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为进一步搞好我省的退耕还林工作,我们编制了《湖南省2001年-2010年退耕还林工程规划》。规划退耕还林1400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100万亩,范围涉及全省122个县(市、区)。第一阶段2001-2005年,计划退耕还林854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700万亩;第二阶段2006-2010年,计划退耕还林546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400万亩。按此规划,国家累计投资将达270亿元。规划实现后,我省的水土流失将得到根本性的治理,生态环境也将会有根本性的改观。为使这一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生态工程真正达到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从而实现国家满意、地方政府满意、人民群众满意的目标,当前,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0.
西轩  牟义奎 《经济改革》2013,(9):124-124
昔日光秃秃的荒山上现在披上了绿荫,葱笼叠翠。近年来,位处大巴山腹地的两乡县大力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全力打造一个山青水秀、如诗如画的魅力茶乡。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国家,农民构成了人口最基本的部分。涉及农村、农民的任何改革都必须以农民为本,使农民从中分享改革成果。“均山到户”改革,就是将村集体的山林、荒山和当年退出的林木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均山到户,以及对已发包但尚未主伐的集体商品林地的下一轮林地使用权提前均山到户;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承德县坚持把退耕还林工程作为改善生态环境、调整经济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目前累计造林面积已达68.3万亩,其中配套荒山造林38万亩.  相似文献   

13.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地质环境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是经济建设的硬环境,也是民生社会事业发展的软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重视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环境问题,特别要加强城市群地质环境建设,从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强化民生保障的生态环境基础。  相似文献   

14.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历来存在矛盾,在西部开发中也不例外。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就包括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两项任务,而事实上,这种开发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我国党和政府对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给予了特别关注,把生态保护和建设放在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首要地位。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改善生态环境,是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必须首先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如果不从现在做起,努力使生态环境有一个明显的改善,在西部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就会落空,而且我们整个民族的生态和…  相似文献   

15.
李罗力 《广东经济》2010,(11):19-20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理念之一,就要改变只追求GDP增长的片面观念和思维,树立人与自然和谐,保持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绿色GDP观念。垃圾处理问题是对当前国计民生影响最大的具体问题之一,也是阻碍经济发展、影响生态环境、困扰社会民生以及民怨舆情最关注的重点、焦点和难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日趋剧烈。与此同时,森林的生态环境调节功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林业不但是一个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同时也是生态公益功能生产部门。新时期的社会发展对林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满足社会对木材等林产品的多样化需求,更要满足改善生态状况、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需要。如何调整林业分类经营方式,充分发挥林业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基础茂盛作用。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煤炭资源为主要开发对象的资源型城市在煤炭开采、运输和使用的过程中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显著,严重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因此,通过各种途径解决这些生态环境问题迫在眉睫。通过对煤炭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研究,并对引发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8.
粮食生产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粮食持续发展是农业的首要问题,它受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对内蒙古科右中旗的粮食生产发展缓慢、徘徊的原因进行了生态经济分析,提出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粮食增产的对策,认为旱地农业必须走生态农业之路,这是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口的增长,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城市环境问题目益暴露出来,并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发展城市森林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森林净化空气、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减少噪音、美化环境的特殊功能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当前城市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主要问题,也已成为影响城市发展世界性的问题.研究表明,城市绿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之一,本文着重对如何通过城市道路绿化、园林绿化、建筑绿化等方法,从空间角度、对城市进行立体化设计方法问题进行探讨.从而有效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