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障碍及化解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丽丽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6):66-67
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形势非常严峻。许多因素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其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总体素质不高已构成阻碍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瓶颈”因素;对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作出贡献的乡镇企业增速下滑;户籍屏蔽现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非正规就业的劳动保障、社会保障问题也成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加之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本身数量很大,致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分析受阻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在社会保障的建设和发展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而农村社会保障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存在诸多的问题,而且在我国加入WTO农产品关税下调后,农业又是受冲击较大的行业。为了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加快建设和完善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解决我国农村问题的根本途径.本文从我国农村现状出发,对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湖北县域经济的发展,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4.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本文认为,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单纯依靠发展工业化,加速城镇化,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是不现实的.应当看到,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能够实现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同时,要大力发展小城镇,并把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为此,需要运用市场经济的方法,并进行以户籍制度为中心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5.
王万山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29(1):32-37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沉积。给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阻碍了中国现代化的步伐。在开放经济背景下,中国已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的分工和竞争中。经济国际化的步伐不断加快,由此也给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带来机遇和挑战。我们应站在经济全球化的战略高度,依据加入WTO后我国产业竞争优势和国际贸易发展走向做好战略规划,从挖潜农业内部就业、破解二元结构和加快就业转移相关制度改革三个战略层面。制定各项改革措施,加快农民市民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下的农村社会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蒂伯特模型,从理论和实际上解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所在;并指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对社会保障的巨大需求压力;但解决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根源在于发展农村经济.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城市化问题初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是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深层次原因,同时也是影响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制约因素。我国应该采取多元化的城市化模式,以发展小城市为依托,在有条件的地方适度发展大中城市,建立大中小并举的城镇网络体系,加速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使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地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促使农业向规模经营转变,加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同时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第三产业发展,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八大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祖海芹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3,24(2):91-92
我国广大农村劳动力剩余现象十分突出,加入WTO后,农村劳动力将流向何方,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本文针对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人员多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提出了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八大途径。 相似文献
9.
范建刚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5,28(5):604-607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许多问题,传统工业化道路是妨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直接障碍,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即国家调控下的市场化的工业化道路,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0.
关于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保亮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4,(5):84-86
我国经济结构的二元化格局使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着城乡差别较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窄、社会化程度和社会保障水平不高、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缺乏法律保障、社会保障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的对策是:城乡统筹,扩大农村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切实提高农村社会保障的能力;建立多渠道的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机制;确立农村社会保障的法律地位和建立有权威的农村社会保障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11.
增强对农村务工人员的培训是当前有效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手段。农村务工人员进城打工。遇到的普遍问题之一就是文化程度偏低,缺乏专业的打工技能。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意义重大。为此需要从加强培训与就业结合、加强培训——输出——维权一条龙服务等方面做好对陕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2.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既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也是非常紧迫的现实性问题。山东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形势尤为严峻。本文立足于山东省实际,结合实际数据,客观综述了山东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分析了制约山东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各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黄正平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2(2):5-8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十分庞大,与现代化建设极不适应。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成为当务之急。但是,由于长期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国家对城镇居民在就业政策上的过度偏护以及农村劳动力素质水平较低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存在许多障碍。增加就业机会、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民工的素质水平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2004年春天以来,我国东部地区爆发了"民工荒".根据托达罗的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收入与成本,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就业的成本却在上升.因此,"民工荒"是市场供需调节的结果,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劳动报酬集体议价的表象,在实际报酬低于预期报酬时的理性反映.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农业产业化与城乡联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以陕西苹果业的发展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需要一、二、三产业全面联动推进。充分挖掘各个产业的就业潜力。其中通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挖掘农业内部就业和增收潜力。是目前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金融海啸后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俊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23(4):24-30
金融海啸导致农民进城务工机会减少,直接影响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这就需要充分挖掘农村和农业内部就业潜力,让农民就近就地实现就业;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增加农民就业岗位;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扩大农村和农业内部就业新空间;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市场,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培训力度;改革土地流转和社会保障制度;对农产品进行价格宏观调控;加大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力度,扩大就业机会;努力开拓国际劳务市场。 相似文献
17.
增加农民收入的路径探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其政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凤雏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6,27(4):6-11
能否实现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不仅关系到农业与农村的发展与稳定,更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的实现。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要改变这一状况,根本的解决方法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而在这一过程中关键是要消除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各种障碍,如政府的政策限制,农村较低的人力资源水平等,从而实现劳动力的合理有效流动。 相似文献
18.
我国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与问题主要是,劳动力转移的变化基本上与经济周期波动相吻合;有较强的地域性;技能水平偏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成因主要有政策制度、科技进步、城乡收入差距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能促进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提高,改变居民生活方式,促进农村消费观念的改变,回乡投资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开放农村消费市场等积极影响。也有政策难以落实,土地抛荒,农村地区消费和经营收入较少等负面影响。应鼓励和帮助劳动力回乡发展,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扶持乡镇企业的发展。利用转移劳动力智力优势提高农村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