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公众在网络平台上的话语权增多,在民意得到抒发的同时,也造成了网络舆论暴力的加剧,因网络暴力而将事件发酵升级的事情层出不穷,网络舆论暴力侵犯了当事人的法律权益,造成社会道德的失范,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因此研究网络舆论暴力有着重要意义。阐述网络舆论暴力的内涵,分析其形成机制与传播环境,并为治理网络舆论暴力提出建议,推进我国网络环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刘培培 《现代商业》2011,(18):286+285
网络舆论对社会的影响已经无法回避,互联网俨然已经成为一个极具开放性特点的话语权场所。这就需要相关监督部门以及广大受众自觉遵守并维持网络舆论的规则,使网络这个被越来越多人运用的传播平台更好地服务大众。  相似文献   

3.
李亮亮 《中国报业》2022,(24):80-81
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必须使用的工具,信息传播呈现出碎片化、互动化、扁平化、去中心化的特征,这给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带来了难度,使网络意识形态面临着话语权、领导权以及管理权的严峻挑战。因此,我们必须准确把握网络舆论领袖的技术赋能、威望赋权的生成和演进逻辑,牢牢占据高校网络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4.
赵金波 《中国报业》2014,(12):93-94
基于目前国内、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剧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对外话语权和中国形象的树立日趋深化,当代大学生对于跨文化传播的认识比较浅薄,应当积极树立使命感。作为使用媒体表达和传播媒介主体的大学生,对全媒体语境下的跨文化传播,日渐产生巨大影响。本论文立足于研究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使用全媒体,对跨文化传播中的网络舆论产生影响,进而研究中国大学生对跨文化传播的媒体表达与参与行为。作为使用媒体表达和传播媒介对文化传播影响深刻,对于正确引导大学生使用媒体,对网络舆论产生深刻影响,进而推动中国大学生对跨文化传播的合理表达,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网络空间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最前沿,多媒体格局的深刻变化使得网络意识形态构建过程中对于话语权的把握格外关键,由主体编码到阵地传播再到受众译码的动态传播过程,使得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表达受到传播主体、传播方式及传播客体多方因素共同作用影响。因此,必须着力加强话语权主体建设、创新传播方式、转变话语方式、优化议题设置、提升公众媒介素养,从而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6.
宋玮 《中国报业》2023,(19):172-173
融媒体时代,网络传播公众话语权的提升,改变了主流媒体新闻舆论工作的传播生态。由于部分传统媒体记者缺乏一定的共情力,导致新闻报道不能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达不到预期传播效果。因此,记者应重视共情传播艺术,可通过注重采访细节、深入受众内心世界等策略,使作品的情绪共情和认知共情融合统一,生产出具有感染力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7.
梁莉 《中国报业》2022,(8):24-26
当前互联网新媒体快速发展,普通民众获得更多的话语权,诸多央媒也在全媒体平台大显身手,其新闻评论不时登上各类热搜榜,引导主流舆论。地方党媒要通过改进和强化新闻评论工作,坚持“内容为王”,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在重塑舆论话语权中发挥“画龙点睛”之效。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网络越来越多的成为人们公开发表意见的平台。也正因为网络的低门槛特点,网络成为了舆论产生的主要阵地。然而,网络舆论传播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其平台的开放性和低准入性导致了网络舆论在传播过程中更难以控制和引导。该文以网络舆论传播活动中的新闻受众群体心理研究为题,旨在通过对网络舆论传播活动中受众群体心理的研究,达到更好的进行网络舆论引导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师岚 《中国电子商务》2010,(12):273-274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日益发展的网络正逐步改变着传统的传播模式和人们的交往方式,网络舆论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对网络舆论的定义进行界定,介绍网络舆论的传播形态,并预测网络舆论的发展趋势,通过分析网络舆论对政府、公众舆论、传统媒体所带来的影响、以及网络舆论存在的各种问题,探讨网络舆论的引导原则,并提出网络舆论的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基于网络舆论监督的蓬勃发展,衍生出种种新的传播现象.本文以传播学为视角,探讨了这些衍生传播现象.如传播中网民的参与从网络评议到人肉搜索;从网络舆论到行为舆论;在网络舆论监督中还凸显出网络与传统媒体的舆论共振与网民与决策层双向传播等传播现象.这些传播现象具备交互性、理性与非理性并存与制度化的缺失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伍盈  唐希  苏畅 《消费导刊》2011,(3):131-132
近年来,基于网络舆论监督的蓬勃发展,衍生出种种新的传播现象。本文以传播学为视角.探讨了这些衍生传播现象。如传播中网民的参与从网络评议到人肉搜索:从网络舆论到行为舆论:在网络舆论监督中还凸显出网络与传统媒体的舆论共振与网民与决策层双向传播等传播现象。这些传播现象具备交互性、理性与非理性并存与制度化的缺失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杨蕾 《中国报业》2014,(8):51-52
本文以传播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网络舆论的作用,探讨了网络舆论的相关心理,并通过实例,具体分析如何发挥网络舆论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天笑 《中国报业》2022,(20):46-47
如今,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新闻相比传统媒体具有更大的优势,但由于网络本身的匿名性、网络监管制度欠缺等缺点,导致目前互联网新闻传播涌现出不良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应注重网络舆论的引导及管理。本文首先探讨了加强引导及管理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当前网络新闻传播舆论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网络新闻传播舆论引导及管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不断加剧,网络舆论的传播速率越来越快,给社会稳定发展带来一定影响.现代发展中,国家对网络舆论采取了相应的管理措施,以不断加强对网络舆论的控制,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本文就网络舆论对政府管理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政府对网络舆论采取的应对机制,以促进网络舆论积极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商》2016,(10)
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中的重要一份子,随着网络舆论地不断出现,网络舆论治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的主要发源地,成为传播信息的主要平台,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网络舆论危机对我国地方政府行为造成的危害。怎样正确应对网络舆论对地方政府带来的困境,寻找在网络舆论下我国地方政府科学治理路径成为关键。  相似文献   

16.
2008年6月,我国网民数量已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互联网传播时代已经到来,网络已成为最为重要的舆论传播阵地。网络在带给我们空前丰富的咨询和快捷的信息传输的同时,也会由于其信息内容的不可控及信息数量的巨大造成舆论方向失控,从而引发舆论危机。危机到来时,企业当务之急是向公众提供关于事件的透明清晰、开放真实的信息,在积极预防网络舆论危机方面企业可以通过主题论坛、意见领袖有效引导网络舆论的走向,适当的时候还可以采用利用搜索引擎进行负面信息屏蔽或信息稀释等强硬的舆论控制方式,促使危机向好的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17.
微博以自身的高速传播、覆盖范围大、易操作等特点,使得其在网络舆论中最具影响力。目前由于微博管理混乱、虚假信息的传播和不合法的网络传销已泛滥成灾,导致政府对微博舆论管理难度加大,严重威胁着社会的稳定和安全。面对微博舆论场,各级政府应积极应对新时期的微博舆论带来的挑战,适时、迅速地开设微博,加强与网民互动。同时加强互联网及微博管理,加大培养微博意见领袖力度,加快提高相关人员应对媒体素养,以引导微博舆论健康发展,促成整个网络舆论环境的健康和谐。  相似文献   

18.
《商》2015,(33):214-215
随着互联网社会的日益发展,网络媒体作为"第四媒体"在新闻舆论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凭借着自身独有的特色在与受众的交互传播中有着传统媒体无法取代的优势。把握好网络新闻舆论的引导不仅可以扩大传播体系,改善传播环境,也有利于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在分析网络新闻舆论的引导中发现其特点,并提出一些存在于现在网络舆论空间的问题,以实现网络新闻舆论信息被正确引导,从而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9.
微博时代官民话语权的博弈与微博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新型自媒体类型,微博以其独特优势迅速崛起,成为信息流通的重要渠道,打破了政府在公共领域话语权的垄断地位,为公众"发声"提供了新的平台,使公共领域官民话语权的博弈变为现实,"微博民主"已成为实现我国政治民主化的重要途径。从政府角度出发,为维护政府自身利益诉求,必然试图引导甚至掌控微博舆论,进行"微博治理"。同时,在享受"微博民主"的同时,由于微博的开放性、传播性,诸如微博谣言、网络暴力等的一些弊端也日益凸显,也需要政府进行治理。微博治理需要官民双方基于"善治"的理念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0.
网络舆论的生成机制就是现实社会中的事件如何在网络上传播,并最终形成巨大舆论影响.网络舆论的社会影响具有两面性,就正面影响而言,网络舆论是拓展公众视野、扩大公众知情权的“显微镜”,是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是促进政府决策公开化、透明化的“压力阀”;就负面影响而言,网络舆论是负面文化的“助推器”,是恶性事件的“导火索”,是政府实现信息权威的“绊脚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