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婷 《现代商业》2012,(17):288
我国民意对刑事司法活动的影响客观存在。吴英案相对是一种进步,民意的产生和对民意的考量都是建立在相对理性的基础上,推动案件走向理性。用理性化解民意与刑事司法的博弈,主要包括民意产生的理性因素思考和刑事司法中对理性的民意思考。  相似文献   

2.
民意在监督司法的过程中起到预防腐败、弘扬法治精神等作用。但民意与司法性质不同,民意倾向道德性分析,司法是规则思维;民意有理性与非理性之分,司法是理性的体现。在民意与司法相冲突的地带应注意预防民意对司法的过分、非理性干预,确保司法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3.
王翰举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20):248-249
民意在监督司法的过程中起到预防腐败、弘扬法治精神等作用。但民意与司法性质不同,民意倾向道德性分析,司法是规则思维;民意有理性与非理性之分,司法是理性的体现。在民意与司法相冲突的地带应注意预防民意对司法的过分、非理性干预,确保司法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4.
刑法是法律体系内正义维护的最后防线,刑法的正义性因而成为刑法的核心命题,其正义的最终实现有赖于刑事司法的正义性,由此,司法中司法者法律解释的科学性便显得尤其重要。刑事司法中法律解释具备实然性和应然性的特点,法律解释的对象及于全部刑法渊源,法律解释的范畴应局限于定罪解释、罪状解释和量刑解释,解释中应遵循罪刑法定原则、实质解释原则、不得超越法律含义原则、利益平衡原则、善意解释原则。  相似文献   

5.
贾彦飞  张妍 《商》2013,(9):190-190
在当前中国社会,司法与民意之间的紧张关系已经凸显出来,这无疑极大影响了司法的效果和民众对司法的信仰,本文就司法、民意与公正的关系来论述如何在依法办事,符合程序正义的前提下,使得民意能够通过更加顺畅的通道进入司法场域,并且获得民众更好的评价与考量,增进判决的可接受性和法律秩序的民主价值,试图在职业主义与民主主义的冲突中找到最佳契合点。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人权受到空前尊重的世纪。刑事司法中的人权保障是人权领域的重要内容。刑事诉讼涉及到个人的财产、自由甚至生命,因此人权受到国际社会和各国的重视。刑事司法权利不仅保护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而且对国家、社会和每个人都有保障作用。本文对人权、人权与刑事司法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徐利军  于锦 《现代商贸工业》2012,24(16):153-154
网络作为大众化的媒体工具以及交流平台,已经成为21世纪人们信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我国网民群体的不断壮大,网络民意的舆论力量也越来越强大,对我国的司法独立与司法公正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司法实践对此应采何种态度和措施以兼顾法律的权威与公民的意愿成为一项新的命题,恰当区分网络民意在民事与刑事案件中的地位与影响对科学司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刑事司法能动性在我国一度受到刑法学界的广泛关注,尽管对于司法能动性的要旨理解及其正当性尚存争议,但在当前社会转型的现实背景下,实现我国司法职业化与司法能动化的双重任务有着合理性和必要性。可以说,应在刑事法治框架之内,在法益保护与权利保障之间找到平衡点,在刑事司法之中注入人文关怀,将冷冰冰的刑法条文转变为温和的司法过程。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经济结构逐渐稳固的状况下,人民的基本素养也在逐步提升,随之成长的还有公民的法律意识,因此,公民对于法治建设和实施的基本诉求也不断增强。为了响应人民和社会的法治要求,党中央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适应新时代、新社会、新环境的司法目标,这是为了从根本上避免冤假错案的出现。从刑事司法及基本条例中具体探讨对基本人权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刑事被害人在刑事立法和司法中应当得到充分的保护。恢复性司法弥补了传统刑事司法忽视被害人权利的缺陷,强调与犯罪有关各方的全面恢复。我国无论是文化观念,还是刑事司法实践,都存在契合恢复性司法的因素。因此,刑事司法应当结合我国的本土资源,吸收恢复性司法的理念,完善被害人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郭知明  杞云铧 《中国市场》2013,(34):107-108
我国现行的社会是一个提倡法治的社会,因此,完善各个领域的法律制度对维护我国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在烟草行政执法上我们更应该严格规范其制度。为此,国务院通过颁布有关的规定,以行政法规的形式建立了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制度的基本架构。本文在简要论述烟草行政执法出现的问题、完善烟草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意义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如何完善烟草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2.
许鑫 《北方经贸》2015,(2):14-15
网络民意与舆论概念一直在学理界混同使用,但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对于网络民意概念的界定是研究其相关问题的基础,所以应准确区分民意与舆论,界定网络民意概念,并且对于网络民意与过格的网络舆论也应分别对待,分别研究二者言论表达的限度。在网络言论影响公众决策的事件中,应倾听网络民意,对网络民意持积极态度,但对过格网络舆论应随时保持警惕。  相似文献   

13.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是法律思想的发源地,它孕育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他们关于法律和正义的观念与思想,影响着当时法律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并对后世西方法律思想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苏格拉底作为其中之一,他的哲学、法学等思想影响非常深刻。尤其是苏格拉底之死,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到现在还是人们讨论研究的焦点。亦从苏格拉底之死作为引子,通过分析苏格拉底之死反映出来的问题及启示,进而解读司法与民主的关系,最终得出司法到底需不需要民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是法律思想的发源地,它孕育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他们关于法律和正义的观念与思想,影响着当时法律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并对后世西方法律思想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苏格拉底作为其中之一,他的哲学、法学等思想影响非常深刻。尤其是苏格拉底之死,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到现在还是人们讨论研究的焦点。亦从苏格拉底之死作为引子,通过分析苏格拉底之死反映出来的问题及启示,进而解读司法与民主的关系,最终得出司法到底需不需要民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转型期的中国司法领域,公众舆论即民意在维护个人权利、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在司法领域出现了民意审判的现象.这与当前依法治国的主题相矛盾,是对依法治国方略的破坏,且民意易受利害关系人操纵,刑事领域民意审判违背罪刑法定原则.因此,应促使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司法权,推进司法队伍自身建设并探索人民陪审员的制度变革.  相似文献   

16.
胡俊 《商》2013,(18):231-231
司法审判是维护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攸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不断影响民意的同时也为民意所监督。近年来,作为民意与法意交流的重要平台,舆论媒体经常过度解读或者不当放大司法审判中的个别案件,引发甚至激化了民意和法意的冲突,给人民法院独立司法带来了巨大压力。在当前复杂的网情社情下,如何能在准确认识和理解两者关系的基础上,实现民意的畅通表达,使媒体和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得到保障,同时又能保证司法程序的独立性不受侵害?  相似文献   

17.
何涛 《商》2014,(43):254-254
为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及国务院其他行政部门作了许多新的尝试,理论及实务界也提出了建立一些衔接保障机制的建议,如信息共享平台、联席会议机制、会签文件、移送备案机制等等。甚至关于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大量理论研究都千篇一律地提到这些衔接机制。这些机制在实践中的运行效果到并不理想。本文将立足于现有保障机制,通过对现有保证机制的评析,提出合理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社会舆论对于司法的监督本应是促进司法公正之举,但是太多的案例表明媒体的不当介入会使司法偏离公正轨道,大有干涉司法独立之嫌,使得裁判结果更多的体现了民意而非法律。纸媒作为传统传媒方式,在公众中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媒体与司法关系的构建中,纸媒的立场至关重要。我们应使纸媒和司法都保持应有的理性,实现新闻自由和司法公正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法》分则第一至十章中共有100多个经济犯罪的罪名,其中有多少涉及工商行政执法范畴?现行有效的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又有多少规范是与刑法规范相衔接的呢?面临执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如何准确理解适用法律法规和相关司法解释?江苏省南通工商局董晓慧同志结合这几年来的工作实际,对工商行政管理法律规范和与之相衔接的刑事法律规范进行了较系统的梳理,分别按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虚报注册资本、虚假出资、抽逃注册资本;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商业贿赂);商标侵权;非法经营(传销);虚假广告;串通投标;合同诈骗(欺诈);强制交易等23个罪名(另有妨害清算、侵犯商业秘密、损害商业信誉、损害商品声誉等4个罪名,因缺少具体案例未论及),结合一些常见违法行为的具体案例,从证据要求、证据收集方法,适用的刑法学原则及处理相同性质不同情况案件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分若干个专题阐述。  相似文献   

20.
张菁 《商场现代化》2012,(27):312-314
网络民意表达是民意表达的一种新形式。凭借网络信息化的优越性,网络民意表达突破了传统媒介民意表达在时间与地域,代表人数与身份的局限性,对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本文分析了网络民意对公共政策制定的积极影响,同时也指出其潜在的负面因素,建议通过搭建网络民意与公共政策的互动平台和加强政府对网络民意的有效引导,实现网络民意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