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目前,社会信用观念淡薄,信用状况恶化,企业逃废金融债务蔓延,已成为危及金融业稳健运行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企业逃废金融债务的主要形式和原因 1.企业债信观念淡薄,借破产逃废金融债务.有的破产企业未经批准,用应当偿还银行贷款的资产作为安置职工费用;有的利用国家鼓励企业改制之机,将贷款悬挂在空壳企业,毫无资产清偿;或以分业承包、租赁、兼并等各种形式逃废、悬空银行债务,有的采用多头开户,转移结算业务,逃避银行监督,使金融机构未能对其实施有效制裁.  相似文献   

2.
贷款卡对于强化银行信贷资金管理,防止企业逃废银行债务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贷款卡日常管理和年审工作中发现个别企业利用企业改制之机,有意逃避银行债务,主要表现为以下5种形式:  相似文献   

3.
一、改制企业悬空逃废银行债务的基本情况当前 ,部分国有企业借改制之机悬空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十分严重。就某县的情况看 ,在农行开户并已实施改制的国有企业就有糖厂、水泥厂、纤维板厂、铁合金厂、制药厂等五家企业 ,上述企业在未征得农行同意的情况下 ,擅自进行改制 ,将国有企业对外租赁、部分产权出售或整体拍卖 ,造成农行贷款 3 0 0 0多万元被悬空的严重后果 ,占该县农行贷款余额的 2 0 %。二、改制企业悬空逃废银行债务的主要表现形式利用企业改制、悬空逃废银行债务。国有企业通过兼并、承包、租赁、户权出售等改制形式 ,在农行不知…  相似文献   

4.
企业采取违规破产方式逃废银行债务是企业逃废债的主要方式之一。企业违规破产的主要特征是将企业财产变卖后,一次性支付职工安置费用,致使银行债权得不到受偿,大量的银行贷款被逃废。2002年湖南专员办对省工行、农行系统企业违规破产逃废债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通过调查了解,企业违规破产逃废银行债务的现状堪忧,亟待解决。一、企业违规破产逃废银行债务的现状2001年12月,省工行、农行系统改制企业逃废银行债务150.6亿元,其中,企业违规破产逃废债37.1亿元,占改制企业逃废债总额的24.63%。截至2002年9月,省工行、农行系统改制企业逃废银行债务151.2亿元,其中企业违规破产逃废债41.9亿元,占改制企业逃废债总额的27.72%,比上年净增长4.8亿元,增长12.94%。二、企业违规破产逃废银行债务的原因企业在不完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采取非法调账、藏匿资产、虚报负债等手段,造成企业资不抵债的假象,  相似文献   

5.
企业逃废金融债务是指企业违反国家法律、政策规定,采取各种形式,致使金融机构的债权无法实现的行为.目前企业逃废金融债务尤以逃废国有商业银行债务为多.据人民银行总行统计公布,至2000年底,在国有商业银行及交通银行开户的62656户改制企业,涉及贷款本息5792亿元,其中经过银行认定的逃废债企业占改制企业的51.29%,逃废银行贷款本息占改制企业贷款本息的31.96%.笔者认为,企业逃废金融债务的产生、扩展与蔓延很大程度上与我国的法治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高玲侠 《西安金融》2003,(5):29-29,19
一、逃废银行债务的现状近年来企业逃废、悬空银行债务行为日趋严重,尤其国有商业银行受到严重侵害,造成大量信贷资产的流失,增加了银行业的不安全因素,加大了银行业的经营风险,也严重破坏了社会合理的经济秩序和市场信用环境。根据对某国有商业银行部分支行中企业逃废悬空债务  相似文献   

7.
一、企业改制中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 (一)企业改制中逃废银行债务的严峻形势 企业逃废债务是指企业违反国家法律、政策规定,采取各种形式,致使金融机构的债权无法实现的行为.企业逃废债务屡禁不止,已经成为当前金融资产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对金融业健康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据统计,截止2000年末,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及交通银行开户的改制企业中,经过金融债权管理机构认定的逃废债企业占改制企业的51.29%,逃废银行贷款本息占改制企业贷款本息的31.96%.据×行广西区分行的调查统计,截止2000年底,在该行开户的国有(非国有)企业改制72户,其中逃废债64户,已纠正逃废债落实债权17户,未纠正47户.  相似文献   

8.
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苏南某市17家商业银行累计发生逃废银行债务事件231起,涉及贷款共计253笔、17.29亿元。其中个人逃废银行债务事件78起,涉及贷款75笔、1.4亿元;企业逃废银行债务事件153起,涉及贷款178笔、15.89亿元。在逃废银行债务事件中,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属于重灾区,其中中农工建交五家行共涉及逃废银行债务事件119起,共计贷款124笔、8.14亿元,占总逃废笔数和金额的比重分别为49.01%和47.08%;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涉及逃废债务事件79起,涉及贷款共计87笔、6.22亿元。截止2015年末,全市约66%的逃废银行债务事件未能结清。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现象十分普遍,造成银行巨额不良资产,加剧了金融机构的潜在危机。本作对目前打击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手段、效果及合法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对进一步维护金融债权提出了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切实加强金融债权管理,强化金融监管,维护金融资产安全,制裁和防范逃废金融债务行为,人民银行各分行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制定办法,完善制度。一、进一步明确了逃废银行债务行为的认定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发布逃废银行债务行为通报暂行制度,指出凡有下列行为的可认定为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集团或地区:1-借承包、租赁、分立、合资、联营、兼并、破产、股份制改造等途径剥离有效资产,逃避银行信贷监管,故意悬空金融债务,企图达到逃废债目的的企业或因此而成立的新企业。2-法定代表人置金融机构贷款债务于不顾而出逃的企业。3…  相似文献   

11.
贷款卡的使用和推广,对于强化信贷管理,防止企业逃废银行债务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据调查,当前贷款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少数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难以起到有效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当前银行不良贷款存量大、占比高、化解难,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企业悬空、逃废银行债务.最近通过对人民银行总行确立的广西辖区六家第二类重点监管行2000年末不良贷款的调查,发现因企业逃废债务形成不良贷款余额占不良贷款总额的比例高,鉴于此,要降低不良贷款比率,维护金融债权,就必须打击逃废、悬空银行债务行为.  相似文献   

13.
当前,企业逃废银行债务屡禁不止并呈恶性蔓延之势,是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统计,截至2000年末,全国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及交通银行开户的改制企业62656户,涉及贷款本息5792亿元,经过金融债权管理机构认定的逃废债企业32140户,占改制企业的51.29%,逃废银行贷款本息1851亿元,占改制企业贷款本息的31.96%,在这些改制企业中,主要是以破产、分立、租赁、兼并等形式逃废债务,破产是其中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4.
企业借改制之名逃废银行债务行为由来已久,本文在开展维权工作、遏制企业逃废银债务方面总结了自己的经验,并就以资本运作为纽带实现维权的新突破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企业逃废银行债务已经成为当前金融资产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对金融企业改革开放造成了不良影响。企业逃废债屡禁不止和恶性蔓延,扰乱了经济秩序,损害了市场信用,危及到金融资产的安全,导致了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这一问题应引起政府和金融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制止。一、企业逃废债的主要形式近几年,企业利用各种手段(主要是利用改制方式)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相当普遍。据湖南省四家国有商业银行金融债权管理机构统计,截至2001年6月底为止,  相似文献   

16.
改制企业借改制之机悬空、逃废金融债务现象近来较严重的困扰着经济金融生活,为此,我们于日.前对泗洪县县属工业企业改制过程中逃废银行债务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7.
《广西金融研究》2003,(Z1):13-15
企业逃废银行债务行为屡禁不止,已经成为当前金融资产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对金融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近年来,桂林辖区各金融机构对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采取了不少联合制裁措施,但效果仍不理想.本文对此进行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8.
程植  乔静 《武汉金融》2001,(8):59-59,37
企业悬空、逃废银行债务已演变为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严重影响着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会信用观念的恶化,制约了信贷资金的投入和经济的发展.据对江西、湖北、湖南三省22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二级分行不良贷款的重点检查,发现其平均不良贷款率高达64.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5.6个百分点,其中:因企业悬空、逃废银行债务而形成的不良贷款占其不良贷款总额的13.4%.目前,企业逃废银行债务主要有如下六种方式: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 ,企业悬空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有增无减。因此 ,如何防范企业在转制过程中悬空逃废银行债务行为 ,已成为银行实施信贷管理以及在支持企业改革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从我区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有相当部分企业总是借着改革转制之机 ,想方设法逃避银行贷款债务 ,对国家银行的金融债权已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由于这些行为往往又涉及到地方和政府部门的利益 ,地方的行政干预行为加上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 ,使得银行在处理企业悬空逃废债务行为的问题时 ,总是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难以取得真正有效的进展。对此 ,笔者认为 ,如果不尽快…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企业借转制之机大量悬空、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不断发生,甚至成为某些企业的“妙策良方”,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最终导致银行债权流失,信贷风险加大。笔者基于多年的基层银行工作实践,对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若干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