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逃税、避税和节税的比较、分析与思考─—兼与李东山同志商榷中南财经大学财税系林晓避税问题是税收理论研究,特别是有关税务管理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李东山同志在本刊1994年第1期《对“避税”问题的探讨》(以下简称李文)一文中,就避税问题提出了不少精湛的见...  相似文献   

2.
杨斌 《涉外税务》2003,86(7):32-37
反避税港避税之法律措施的比较研究 国际避税在很多情况下都与避税港有关。而经济实体要实现避税目的往往通过在避税港建立各种基地公司,从事离岸经济活动。跨国纳税人利用避税港进行逃税避税的主要形式是在避税港建立“基地公司”。基地公司指在避税港设立而实际受外国股东控  相似文献   

3.
避税与反避税刍议云南民族学院干专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的扩大,避税活动作为一种客观社会经济现象而出现;政府有针对性的反避税活动也日益受到重视。怎样认识现实生活中的这种经济现象,笔者拟就避税与反避税的有关问题提出一些看法。避税是指纳税人...  相似文献   

4.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跨国公司的大量兴起和迅猛发展,国际避税问题已日益成为各国政府所密切关注的焦点。我国外商避税问题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这一方面造成我国税收减少,另一方面又导致我国外汇资流失,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我国的经济利益。所以,国际避税问题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加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慕容天 《会计师》2005,(8):10-13
日前,全球“四大”之一的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惹上官司,罪名是滥用避税产品,这引起了多方关注。业内人士担心,毕马威可能因此步安达信解体的后尘。同时,这一事件又让人不得不关注企业的避税问题。像毕马威这样成长了近百年的企业,开发一个避税产品不可能不考虑法律问题,可最终被判定为“滥用避税产品”,这多少令人惊异—毕马威的“滥用”体现在何处?合理避税的风险何在?  相似文献   

6.
日前,全球“四大”之一的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惹上官司,罪名是滥用避税产品,这引起了多方关注。业内人士担心,毕马威可能因此步安达信解体的后尘。同时,这一事件又让人不得不关注企业的避税问题。像毕马威这样成长了近百年的企业,开发一个避税产品不可能不考虑法律问题,可最终被判定为“滥用避税产品”,这多少令人惊异—毕马威的“滥用”体现在何处?合理避税的风险何在?  相似文献   

7.
海龙 《草原税务》1994,(7):33-33
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欠发达国家,甚至不发达国家,为了诱导国外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的进入,以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往往采取特殊的税制,制定低税或免税的发展模式,国际上叫做“避税港”,各国名称不一。实行避税港的模式,大致有以下三种形式:  相似文献   

8.
明月 《投资与合作》2011,(10):96-96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外商来华投资日益增多,伴随着出现的逆向避税问题也日益严重。文章从对逆向避税的深入理解入手,分析我国外商投资企业逆向避税的深层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控制和防范我国外商投资企逆向避税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国际避税问题便成为各国税收征管中的一个国际性问题,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新技术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跨国公司国际避税的手段更加高明,形式更趋隐蔽,因此研究跨国公司国际避税及其新动向,同时提出更加合理有效的反避税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前,以资本弱化的形式进行避税己成为外资企业避税的新动向,并被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所利用。这种避税方法与“高进低出”等常用的避税手段相比,形式更加隐蔽,危害性更大,不仅造成税款流失,而且影响我国引进外资的实际效果。因此,我们对这一新的避税方式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反税避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通过转让定价合法避税的问题日益引起各国的重视。我国应从两个方面防止跨国公司利用转让定价逃避税收:制定有关反转让定价避税法;加强对转让定价避税的管理。  相似文献   

12.
蔡昌 《财会学习》2011,(6):48-51
一、引言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税收规划的开局之年,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肖捷在2010年12月召开的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着力强化国际税收管理和反避税工作。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剧,经济领域的企业避税现象出现了避税手段趋于隐蔽性、避税主体趋于多元化、  相似文献   

13.
《理财》2009,(5)
最近一段时间。“避税天堂”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发布最新税收表现评估报告。菲律宾等四国因拒绝履行国际通用税收标准被列入“避税天堂”黑名单”。另有38个国家和地区被列入“灰名单”,其中包括瑞士、卢森堡、比利时等。按照经合组织的描述。“避税天堂”的主要特点包括金融信息及税收体制不透明,税率极低甚至不征税,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组织和个人避税、洗钱提供方便,损害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等。  相似文献   

14.
电子商务的发展给税收政策、税收管理带来了许多新问题,避税便是其中之一。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及给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本针对上述避税问题提出了一些反避税措施。  相似文献   

15.
避税天堂是指一些国家的银行利用当地法律中的银行保密法,帮助存款人规避缴税,从而吸引更多别国投资者。经济危机,财政吃紧,西方国家在使尽浑身解数解决财政赤字问题时,突然发现那些富豪们喜欢将巨额资金转移到过去的“避税天堂”里,正隐藏着大量的流失的税款。  相似文献   

16.
“国家队”机构投资者不仅在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影响着微观企业经营决策行为。以2015—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国家队”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避税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队”机构投资者持股显著抑制了企业避税。机制检验表明,降低企业融资约束、缓解企业内部委托代理问题以及提高企业与外部投资者之间信息透明度是“国家队”机构投资者持股抑制企业避税的重要渠道“。国家队”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避税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较高以及审计质量较差的样本中。  相似文献   

17.
资本弱化 外资企业避税新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以资本弱化的形式进行进税已成为外资企业避税的新动向,并被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所利用。这种避税方法与“高进低出”等常用的避税手段相比,形式更加隐蔽、危害性更大,不仅造成税款流失,而又影响我国引进外资的实际效果。因此,对这一新的避税方式,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反税避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经济实质法案的推行,能够有效减少跨国避税行为对各国税收的侵占,促进各国经济的良性发展。但经济实质法案的推行也对税务机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大了相关企业经营风险与经营成本,企业应积极进行改革、完善企业信息、提高纳税遵从度。近年来,跨国企业往往在避税天堂开展一系列不具有真正经济实质的投资经营贸易活动,通过避税天堂转移大笔利润,侵蚀大量国家税收,导致各国出现高额税收流失。据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报告(OECD)统计,全球范围内每年有近4%—10%的企业所得税收入额因跨境避税行为而流失,每年全球约有逾6000亿美元的跨国公司利润被投资者人为地转移到这些避税天堂,以进一步达到跨国避税的目的,避税所得金额约占所有跨国投资公司总利润额的40%。  相似文献   

19.
中和 《云南金融》2013,(8):64-65
国外,欧洲富豪们为了避税不惜更改国籍,正在上演大逃亡;国内,私营企业主们为了逃避有可能到来的遗产税纷纷签下亿元保单。一时间,“避税”成了热门话题。同时,受到一些成功人士的英年早逝的影响,很多富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身面临的风险,从而催生了“富人险”的巨大市场。  相似文献   

20.
避税之法理新探(上)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法律上,避税都是一个较为复杂、认识不一的问题。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避税愈演愈烈,各国日益重视反避税的国内立法并加强相互之间的国际合作。在这种形势下,有必要从法理上对避税进行深入探讨,澄清避税的概念及其法律性质,明确法律规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及立法评价的选择等问题,以便为我国在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对避税进行适当的立法评价提供理论给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