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9以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和云南省居民储蓄存款均以超过33%的速度增长,到1991年末,全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9110.26亿元,云南省达到152.3亿元,12年间人均存款增长近30倍,云南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占银行资金来源的比重1984年为19%,1991年高达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乡居民的储蓄行为几乎伴随着改革的进程一直保持着十分亢奋的态势。资料表明,从1978年到2002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长412.7倍,年均名义增长28.5%,实际增长23.2%。但这种情况在最近出现了反转。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1.2万亿元,同比增长18.3%,增幅比上年末低0.9个百分点。这种让有关监管部门乐意看到的好势头同时引起了各方人士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3.
1996年以来,我国先后出台了许多措施,诸如增加工资、取消保值储蓄、连续八次降息、征收高达20%的利息税、实行存款实名制等等,旨在引导、分流居民的储蓄资金,鼓励消费和投资,以扩大消费,启动市场,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地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措施目前收效不大。国内居民储蓄依然“高烧”不退,到2003年底,储蓄余额达11万亿元,  相似文献   

4.
5.
低储蓄区域的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峰 《经济管理》2004,(23):90-93
众所周知,经济增长与储蓄增长是相互促进的。但是,在实践中具体涉及到基础条件各异、发展程度不同的各个不同经济区域,储蓄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机制的作用就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来。一般认为,发达地区经济增长与储蓄增长表现为一种良性促进、高效促进,而欠发达地区则陷入某种低水平的恶性循环之中。这不仅是因为发达地区经济增长快,  相似文献   

6.
如何引导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居民储蓄总额以年均20%以上的高速率递增。自1996年以来。我们已连续8次降息。并且开征利息税。即使如此。居民储蓄仍能逐年上升。拉动内需效果很不明显。本文根据我国城乡居民储蓄的历史数据。分析居民储蓄不断增长的原因。并为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一直处于不断攀升的态势。文章分析了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三个因素——居民收入、通货膨胀率与利率。通过图表及协整检验,验证三因素的影响及其强度,进而提出了几点建议:维持城乡居民收入适度增长;保持适度通货膨胀水平;加深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配套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8.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增长的因素很多,文章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法,试图探究其内在的增长机理。  相似文献   

9.
10.
胡进  周静 《经济论坛》2004,(14):14-15
近几年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一直持续增长。截止到2003年第三季度,我国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已达到10.6万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率一直保持18%左右。而且,在增加消费率、降低储蓄率的宏观经济政策背景下,居民的储蓄存款意愿仍越来越强烈,这种现象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和忧虑。对此,我们应该辩证地分析和看待居民储蓄存款的增长,以便采取有的放矢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我国居民储蓄与投资行为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展 《经济论坛》2004,(2):18-19
金融产生以前,储蓄与投资职能是混在一起的,每个经济人要想扩大投资机会,必须先进行储蓄,储蓄的财富只有达到一定程度以后才进行投资。因此,金融产生以前,储蓄转化为投资主要受到储蓄要达到一定数量的限制。金融产生以后,储蓄和投资职能便发生了质的飞跃。储蓄和投资分离为两个相互独立的职能,一个经济单位的投资可以大于或小于自身的储蓄。金融活动  相似文献   

12.
13.
张今伟 《经济师》2005,(5):295-295
近年来,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城乡居民的投资方向有了很大的改变,加上国有商业银行之间竞争又十分激烈,导致苍南中行的居民储蓄存款连续下降。截至2004年11月底,苍南中行储蓄存款余额比年初下降2707万元,其中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分别比年初下降1345万元和1362万元。  相似文献   

14.
居民储蓄数字一路攀升成为我国目前特有的经济现象,如何为居高不下的居民储蓄降温呢?可以从下面五个方面去思考:  相似文献   

15.
如何看待居高不下的居民储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赵宁 《经济论坛》2000,(21):28-29
首先要选择合理的“存期”。一般来说,在币值稳定、通胀率低的情况下,存期越长,利率越高,实际收益就越大。目前,笔者认为人民币存款利率已达到或至少接近谷底。因为,一方面,央行戴相龙行长日前表示,从1996年以来的连续7次降息,有效拉动了消费,促进了股市的发展,减轻了贷款人的负担,对经济回升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当前的利率较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应当继续保持现有的利率水平。另一方面,正是因为我国物价水平的下降幅度逐步收敛、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和出口总额增速逐渐加快,国民经济已经开始全面回升,再加上国际加息的…  相似文献   

17.
储蓄者和投资者是市场金融的两个微观主体。一方面,两者资源的配置是由市场通过利率和竞争来协调的。当利率偏高时,储蓄增加而投资降低,反之则相反。所以只有市场利率反映均衡利率时,储蓄与投资才能达到有效均衡,储蓄才可转化为投资。因此,利率只有市场化才能发挥其价格杠杆的作用。另一方面,居民作为微观主体之一即主要的储蓄者,其储蓄行为同时受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税收是居民收入的递减,会影响到居民的储蓄总量和储蓄结构,从而使储蓄进入不同的融资市场。影响着居民储蓄投资转化的效率。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却可以促使居民扩大消费者,从而带动投资的增加。而且,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对资本市场、银行业的发展和居民的实质投资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利率市场化:居民储蓄投资转化的重要步骤 利率是资金商品的价格。是调节经济的杠杆。利率由储蓄、投资供求关系决定;反过来,利率又是影响储蓄、投资的一个重要经济变量。为保证利率的合理调整,我们所选择的利率政策就应当具有自动、间接、适度、可变的特点。显然,这种  相似文献   

18.
1996—2002年间,中国人民银行连续降低存、贷款利率,但储蓄存款却由1996年的3.85万亿元增长至2003年2月末的10.03万亿元。这违背了利率与储蓄成正比例的规律,导致这个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居民收入增长,居民收入结构不合理,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投资渠道不畅,社会观念习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大幅度上升。尽管1990年两次调低存款利率,但居民储蓄增长势头不减。截止1990年底,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高达7000多亿元,比1989年增长36.7%。对居民储蓄存款上升的原因及其效应进行客观的分析,并进而正确地引导居民的消费和储蓄,对于稳定经济,充分发挥储蓄的调节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储蓄存款上升的成因  相似文献   

20.
王婷 《经济论坛》2007,(6):39-40
自1996年至今,中国人民银行相继五次调低利率,其政策目标十分明显,旨在通过大幅度降息引导居民储蓄向消费和投资转化,缓解结构性生产过剩和消费需求相对不足的矛盾。那么,其政策效果如何呢?从1996年到2002年,随着市场机制的逐步确立,以及传统体制因素对需求的制约加大,投资、消费膨胀的内在动力已明显不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8%,居民储蓄存款增加幅度比投资增加幅度高34.6%,而这7年中,消费比率一直在58%至61%之间变化,国内储蓄未能充分转化为实际投资,经济增长中存在严重的投资压抑。来自央行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12月,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已经突破14万亿元,创造了历史的新高。同时,另一组经济数据却在连年下降——近5年我国居民最终消费率持续走低。10年来,我国最终消费率平均为59.5%,比世界平均消费率低近20个百分点。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在低利率的情况下的高储蓄低消费的现象,解决对策又是什么呢?(见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