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虹  杨亚达 《技术经济》2004,23(8):19-21
<正>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随着改革的进行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如何解决对于经营者的激励约束问题成为改革的关键,本文试图运用期望理论,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对经营者的需要与行为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经营者激励约束问题,希望籍此研究为构建有效的企业经营者行为激励约束机制,改进公司治理结构,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经营者监督约束机制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有企业要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必须建设高素质的经营管理队伍,培养一大批优秀企业家,为此,必须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而我国现有的国有企业经营者监督约束机制,存在着监督约束力不足,对经营者缺乏合理有效的监督制约,既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经营者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企业经营者薪酬机制体现了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企业制度中,资本所有者和企业经营者之间的激励——约束关系。企业经营者一方面追求的是报酬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则是追求非货币化的事业成功、荣誉等。资本所有者通过薪酬机制将经营者的努力程度与其报酬结合起来,使股东利益最大化的所有者目标与经营者的个人目标相联系,对其形成有效的激励与约束,薪酬激励无疑是整个激励机制中最受重视最为核心的一环。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的二重缺位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性看,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一种必然.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中最有活力的细胞,其生存发展在更大的程度上受制于经营者.他们的行为选择在更大的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企业的命运和前程.作为理性人,企业经营者在各种需要作出抉择时刻,利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必是其最初的考虑.而激励与约束机制存在或多大程度的存在必然影响其决策与行为选择.本文的主要点则在于: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一定程度上激励与约束的双重缺位是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发展的瓶颈因素.  相似文献   

5.
经营者激励约束均衡机制与企业治理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营者激励、约束的有效均衡有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不同公司治理模式有其自身的激励、约束均衡机制。影响激励、约束均衡的主要因素有经营者选择机制、绩效评价机制、内部约束机制、外部环境约束机制、报酬激励与约束成本。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可为美英日德韩不同治理模式下企业具有相同绩效的原因提供合理的解释,并能够为我国企业治理机制的改进提供一个新的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6.
张力 《经济问题》2003,(5):33-34
造成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缺乏创新精神的原因主要是:观念上的障碍,选择机制的不完善,国有企业目标定位的不明确以及经营者身兼二职。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建立有效的选择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加快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  相似文献   

7.
引入股票期权制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景晓达 《经济问题》2002,(10):13-14
国企活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对企业经营者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国外盛行的股票期权制是一种值得借鉴的好机制。把股票期权制引入国企,可以增强对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可以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人才,又不增加企业的营运费用,一举数得。经营者获得期权收入,事实上是人力资本的合理报酬。我们应创造条件,重塑企业经营机制,为推动股票期权制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8.
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淑林 《现代财经》2004,24(2):47-51
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问题。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存在劳酬失衡、激励不足、权力滥用的缺陷,而约束机制则存在政出多门、权力分散、流于形式的弊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形成对国有企业经营者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必须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分配方式、用人机制、企业制度等方面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吴钦 《时代经贸》2008,6(19):78-79
本文从委托代理角度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并对目前激励方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同时对经营者约束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虽然组织内部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可以对企业经营者发挥一定的激励约束作用,但这种激励约束机制却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偏差。在公司组织与外部相关市场之间,还存在着大量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来自产品和服务市场、职业经理人市场、资本市场和声誉机制等的市场力量,透过这些联系作用于公司组织和企业经营者身上,对经营者的行为产生激励与约束作用,诱导真实信息、刺激适当行为。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及新疆企业经营者激励和约束机制现状 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经营者激励约束问题逐渐被人们关注。从国企经营者调查资料看,80%的人认为现行体制对国企经营者激励和约束均“不到位”,物质激励“差距拉不开”,精神激励“空洞”,方法陈旧;57%经营者认为社会对国企经营者的“认同感”较低;  相似文献   

12.
任岫林 《经济论坛》2000,(14):7-7,12
现代企业制度之所以比传统企业制度具有更高的效率,一方面是因为它更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竞争,另一方面是因为它形成了有效的经营者行为激励和约束机制。在日本、美国等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对经营者行为的激励和约束主要是由公平的外部环境和充分竞争的市场机制来完成的。从国外企业的实践观察,年薪制已成为国际上通行的一种激励和约束手段。近年来,年薪制在我国倍受关注,说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找到一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有效的经营者激励和约束机制。   年薪制作为一种新的工资分配制度,几年来已在我…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 ,分析了目前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运作的现状 ,提出了建立健全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企业是股东、债权人、经营者等不同经济利益主体之间一系列代理契约关系的联结。企业经营者为了解除自己的受托责任或为了提高自己在市场上的声誉以获得丰厚的酬金,会向股东、债权人等利益主体披露会计信息的激励约束机制。但这种机制是不充分的,因为在委托代理关系巾信息的不对称性、经营者与所有者利益目标的不一致性以及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本身固有缺陷等经济利益而故意歪曲客观事实,报告虚假的会计信息。投资者根据不可靠的信息所采取的投资决策行为就无法起到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功效,甚至会扰乱市场经济的秩序。  相似文献   

15.
现 今会计信息市场上 ,信息失真严重 ,会计舞弊层出不穷 ,如中国的银广夏 ,美国的安然公司、世通公司等 ,会计舞弊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 ,如何治理 ,许多学者对此作了多方探讨 ,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笔者认为扼制舞弊应从扼制舞弊需求开始 ,提出割裂董事会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量化经营者的经营责任 ,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 ,完善法律 ,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等来扼制会计舞弊。一、会计舞弊需求产生的原因(一 )会计舞弊需求的成因分析1 股东的舞弊需求股东包括大股东 (含董事会 )和中小股东。在我国“一股独大”现象广泛存在的情况下 ,这种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在会计信息占有上存在的不对称问题应该特别引起注意。从我国上市公司舞弊案例来看 ,绝大多数并不是经营者背着大股东去舞弊。恰恰相反 ,正是在大股东的压力之下经营者才去舞弊。为大股东谋利益是舞弊的直接动机。大股东对舞弊的需求是为了募集到更多的资金 ,或为了把上市公司作为提款机从中谋利 ,或为了获得某种资格、避免被处罚 ,或为了政治动机和保住职位等。而中小股东对舞弊的需求是舞弊可以带来股票价格的上升 ,从中可以获得额外的收益。在舞弊行为败露之前 ,无论是大股东还是中小股东...  相似文献   

16.
《技术经济》2000,19(8)
《企业经营者激励制约机制设计研究》刘 兵 主持本题课运用组织行为学、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 ,沿着企业经营者行为分析———选择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制约机制的路径 ,研究了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制约机制设计问题 ,提出了较为完善的研究体系 ,取得了一些创新性成果。①分析建立了我国经营者市场的目标模式 ;论述了判断经营者经营能力的信号显示 ,并结合案例讨论了经营者的选拔机制。②将货币收入和享受闲暇作为企业经营者的激励物 ,分析了对称信息和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报酬契约 ,计算了代理成本 ;并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经营者负激励机制设计--"油锅合同"模型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善林  王素凤  李敏 《财经研究》2005,31(9):114-123
文章基于心理学和委托代理理论,探讨了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现状,认为国有企业存在显性激励不足、隐性激励有余和负激励缺乏等问题.国有企业经营者显性激励不足导致其动力缺乏,而负激励缺失更导致经营者偷懒和机会主义行为.负激励的极端--"油锅合同"能够对经营者形成一种威慑,杜绝或防止经营者的道德风险,促使经营者努力工作.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代理问题”的实质,是国家利益与国有企业经营者利益的关联度、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动力和重构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等问题。但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和契约的不完备性,所有者无法确定企业收入水平的变化在多大程度上是由于经营者的努力程度的变化所引起的。因此在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中,所有者必须考虑自己的行动对于经营者行为的影响:一方面,经营者会采取措施实现自己期望效用的最大化,即经营者的激励相容制约;另一方面,经营者的期望效用不能低于机会成本(经营者在经理市场上可以得到的市场认为合理的报酬所带来的效用),即经…  相似文献   

19.
张华山 《经济论坛》2002,(17):28-29
建立和完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经营者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是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建立经营者激励机制是现代公司治理的核心 现代公司制度是伴随古典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产生的,由于“两权分离”,就必须在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建立一套有效制衡的体制和机制,这就是公司治理。由于“两权分离”,所有者(股东)将企业委托给经营者管理,于是产生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股东和经营者都是“理性经济人”,都追求自己效用目标最大化。经营者掌握着公司剩余控制权,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激励不相容”,因而可能出现经营者为追求自身短期利益而损害公司长远利益的行为,即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所有者为了防止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就必须建立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实现激励的兼容性,最大限度地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随着新经济的发展,以企业经营者和技术创新者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登上历史舞台,国际公司治理的重心已从过去调整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转变为调整货币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关系。也就是说,国际上新的  相似文献   

20.
论激励制度中的声誉和控制权分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洁 《生产力研究》2004,(8):157-159
企业为减少委托代理成本 ,就必须对受托人给予适当的激励。对于企业经营者而言 ,仅仅货币激励是不够的 ,必须给予诸如声誉、控制权等隐性激励。声誉激励作为一种非显性的激励手段 ,实质上是经理人员将自己的职业生涯与远期最大化收益有机结合之机制。控制权激励手段也是企业为降低代理成本的措施之一 ,其核心内容就是解决控制权在不同当事人之间的如何合理有效分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