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媒体最近披露的几桩国企改制腐败案件,再次引起公众对国企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广泛关注。通过解剖“麻雀”可以发现,代表国有资产管理方的改制领导小组成员职务犯罪问题,是造成国企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最大的闸门。  相似文献   

2.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在不断深入,国企改制的成果不断显现,一些地方为了加快国企改制速度,往往忽视了对改制企业无形资产和隐形资产的清查与审计,导致大量国有资产在改制中流失,使国家蒙受了不应有的损失。遏制无形资产和隐形资产的流失是我们当前国企改制一个决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国企改制中的财务会计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国企改制过程中却出现了一系列财务问题,为了推进国企改制的顺利进行,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必须进行清产核资、界定产权、正确处理好股权设置以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分析了前几年国企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的两个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国企改制应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禁止企业经营以任何方式获得企业所有权;在公有企业中开展反腐败斗争;清理整顿会计,审计行业;停止政府以“产权改革”为名的国企私有化运动;强制性实行信息,公开化和民主程序,建立立法程序等。  相似文献   

5.
国企改制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纠错的过程,国企改制中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现象,绝不能成为否定国企改革特别是产权制度改革的理由。在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发生之时,我们应该更加深入细致地研究制定国企产权转让的规则,而不是泼脏水连孩子一起都泼出去。  相似文献   

6.
《上海集体经济》2005,(2):41-43
一、中小国企改制中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形式及表现.(一)“暗箱操作”手段多。一是一些地方在处理中小国企国有资产产权时,不是采取向社会公开出售,而是搞“暗箱操作”,单轨运行,缺乏透明度。二是企业卖多少价由少数人说了算,实际上事前已经达成了相当默契。三是内部少数领导人人股,坐庄,内外勾结、套购,坐收渔利或转手倒卖,而成为“炒企业”。  相似文献   

7.
多年国企改制的实践证明,国企改制过程当中所需要支付的成本是无法回避的,决不能认为这种必要的成本支付是国有资产的流失。如果因成本问题而延缓了国企改制进程,就可能导致更大的国有资产损失。  相似文献   

8.
8月21日《南方都市报》刊登专栏文章《国有资产宁可流失也不坐失》,作者鲁宁认为:基于国资在改制中呈“普遍”流失状态和国企改制不可能拖到市场、制度和法律都十分成熟和完备之后再进行的现实,国有资产宁可流失也不能坐失!  相似文献   

9.
在企业改制过程中,企业管理层从自家腰包里拿出不到50万元就买走了国家的349万元的净资产。在当前国企改革攻坚阶段,一些国企管理人员“借国家的鸡生自己的蛋”,是国有资产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艾琳 《产权导刊》2007,(6):61-61
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指出,国有资产流失主要分为五个方面:一是国企改制没有经过法定程序,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二是故意将主业中的优质资产分离到副业中去,主业管理人员在副业参股;三是一些国企领导利用亲朋好友成立民营企业,将效益好的业务转包给民营企业,自己从中获利;四是企业内部分配不公,损失浪费严重;五是非经济类国有资产,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办公楼、培训基地,大量的财政补贴等流失.(5月10日中新网)  相似文献   

11.
为了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规范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国家相继颁发了《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等国企改制和产权交易法规,通过近半年的学习和实践,我们的体会是: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应该按照要求遵循八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张笑一 《产权导刊》2004,(10):30-31
为了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规范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国家相继颁发了《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等国企改制和产权交易法规,通过近半年的学习和实践,我们的体会是: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应该按照要求遵循八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陈继 《上海国资》2007,(5):64-65
如果说企业改制行为失控、改制企业财务信息失真、国有资产流失是国企改制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那么,国有企业内在的改制冲动和利益冲突引发的道德风险、中介机构在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诚信缺失引发的诚信风险、国有企业所有者在改制中监管缺失引发的监管风险,则是这些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4.
国资动向     
《上海国资》2004,(12):63-63
辅业改制要确保国资不流失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近日表示,国有企业辅业改制涉及产权关系和劳动关系,是国企最深层次的改革,关系到改制员工的切身利益,而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国企辅业改制成功的基本要求。 --来源:中国纺织网  相似文献   

15.
林起 《开放潮》2001,(5):36-36
利用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是新形势下增加直接投资,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的重要形式。但在吸引外资参与国企改制与资产重组过程中应该注意几个问题: ──严格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做好国有资产评估工作。外资购并或参与国企改造都是看中了我方国有企业的某些优势,如企业的产品及其销售渠道、企业的人才或一批熟练的技术工人、企业所处的地理优势、企业所属的行业及其在行业中的地位,以及企业的无形资产等。因此,在涉及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时,一定要做好评估工作,搞好产权界定,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尤其在涉及企业行政性划拨的…  相似文献   

16.
姚守拙 《发展》2005,(3):52-54
国有中小企业改制是从战略上、整体上盘活国有中小企业的重大举措,也是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竞争的需要。但是,一些地方国有中小企业在改制过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监督管理木到位等多方面原因,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如何加强对国企改制的规范、监督管理,防止国有资产继续流失,确保国企改革顺利进行是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关于2003年方正集团的改制,多名法律界人士表示,应该存在国有资产流失。上海市联合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曹志龙对《中国经济周刊》分析称:"国有资产流失是指国有资产的出资者、管理者、经营者,因主观故意或过失,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综合分析,当初改制时能够认定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曹志龙律师是上海律师协会国资国企业务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也是上  相似文献   

18.
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郎顾之争"引发了人们关于国企改革的经久思考,国企该不该改制、如何改制,也似乎成为了一个敏感的话题。毋庸讳言,在对有些国企实行改制的过程中,会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等弊端。但如果改制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有利于企业职工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地方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那么这样的改制不仅必要,而且应早改。改制不一定要局限于某一种形式,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黄石华信机械的发展过程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9.
王庆  任洁 《发展》2008,(1):114-115
“十五”期间,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股份制为主要实现形式,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重点的企业改制工作,在经济社会、企业集团和困难企业转型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与此同时。企业改制中也出现了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究其原因,与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外部管理薄弱有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职工的安置问题在国有资产重组过程中最为关键。本文通过对个国有中型企业改制前后状况的调查,切实叙述企业在引入民营资本实现资产重组的同时,妥善安置原国企职工的情况。以此成功案例为解决我国国企改制中的职工安置问题提供借鉴,从而推进国企改制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