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春芳 《特区经济》2007,216(1):218-219
本文从刑事立法着手,探讨了对商标权犯罪中“同一商品”和服务商标能否成为侵犯商标权犯罪的犯罪对象的理解,明晰商标权犯罪对象,并从驰名商标的特殊刑事保护和反向假冒行为犯罪化处理两个角度提出完善商标权刑法保护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该案件是我国自著作权保护的刑事立法建立以来,全国首例因侵犯著作权而由公诉机关提起公诉的刑事案件.1979年刑法典没有关于著作权的刑事保护规定:直到1994年7月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惩治著作权的犯罪的决定>,著作权的刑事保护才有了具体的法律依据:1997年3月修订的刑法典全面吸收了<关于惩治著作权的犯罪的决定>的内容,第一次以基本法的形式规定了侵犯著作权犯罪.  相似文献   

3.
完善侵犯著作权罪的犯罪构成要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晓虹 《特区经济》2010,(2):254-256
著作权是一种重要的知识产权。用刑事方法打击盗版、保护著作权已成为世界各国的立法趋势。我国对著作权实施刑法保护的起步较晚,在很多方面存有缺陷。本文着眼于探寻我国现行刑法制度不能有效保护著作权立法方面的原因,就如何加强和完善著作权的刑法保护制度提出对策,以期增强打击盗版侵权行为的力度、最大限度地预防和控制侵犯著作权犯罪,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和维护国家的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法一共规定了六个期货犯罪的罪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期货犯罪刑法规范体系,但因完全依附于证券犯罪的立法规定,有关期货犯罪的刑事立法未能准确反映期货市场的特点和运行规律,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5.
<正>商标权司法保护正在进入较好时期。一个基本的趋势是:提高赔偿额度,且对商标侵权犯罪的打击力度在加大。据最高检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审查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11675人,起诉侵犯商标权犯罪10384人,占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受理人数的88.9%。在知识产权侵权犯罪中,商标侵权犯罪占比之高令人咋舌。  相似文献   

6.
我国由于知识产权立法起步较晚,虽然目前已初步建立起与TRIPS相适应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但知识产权保护现状仍不客乐观。为促进提高我国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力度,本文就刑法第三章第七节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在理解和适用中存在的法律问题与大家进行探讨,同时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提出立法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7.
吴良培 《西部大开发》2011,(11):37-37,40
近年来,侵犯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情况日趋严重,表现出隐蔽性强,犯罪现场流动性大,证据易毁损、不易收集的特点。应采取适当拓展诱惑侦查取证手段的运用,加强电子证据的收集,提高专业技术的鉴定水平,扩大公证取证方式的适用,完善证据的保全等对策,以适应惩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商业秘密在中小企业中大量存在,司法实践中,商业秘密的刑法保护虽有发展,但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本文从刑事司法实践出发,分析现有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的特征和原因,探讨如何更好的发挥刑事制裁手段的保护作用,达到更有效的惩罚犯罪和预防犯罪的作用,以更好的利用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网络小说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前景作出了一些探讨,对侵犯网络小说著作权犯罪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针对我国关于网络小说著作权的保护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办法。文章首先对网络小说著作权作出专业的解释,然后分析国内网络小说著作权侵权的表现形式,对网络小说著作权人维权的难度作出概括,综述目前我国对网络小说著作权的司法保护,最后完善我国侵犯网络小说著作权犯罪的立法建言。虽然我国目前在网络小说著作权保护方面存在诸多漏洞,但是也作出了很大努力。  相似文献   

10.
李益明 《魅力中国》2009,(36):198-199
关于我国现行刑法对"侵犯商业秘密罪"主观方面的规定存在不足之处,造成在认定该罪时产生分歧。其主要分歧在于:第一,侵犯商业秘密罪是否应该包括过失犯罪的情形。第二,侵犯商业秘密罪是否应该规定为目的犯。笔者在此将针对这两点问题结合法理和实际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立法提出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11.
吴洁 《黑河学刊》2011,(2):84-85
通过近20年的司法实践,我国在刑事司法层面上逐步加强了对商标权的保护,进一步完善了商标法制。然而,21世纪以来,面对国内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完善,国内国外市场联系愈加紧密的背景下,对于商标权的刑事司法保护仍然面临诸多争议,通过比较研究,立足于本国实际探讨商标权刑法保护的价值选择及立法完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王凤 《魅力中国》2011,(11):143-143
在醉酒驾驶犯罪呈现出多发、高发态势,严重危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的今天,由于现行的刑事立法及行政立法对醉酒驾驶的处罚明显偏轻且很不合理,所以刑法有必要对醉酒驾驶做出合理规定,从而提高其违法成本,减少此类犯罪行为的发生。本文从理论角度、现行刑事立法及行政立法的规定角度分析了醉酒驾车入罪的必要性,并针对醉酒驾驶入罪提出了三条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3.
网络在我国的发展不过十年时间,目前我国的刑事立法亦不完善,对欧美等各国网络犯罪的相关立法进行比较研究,对健全我国的刑事立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罪名设置和保护范围上的比较研究 就计算机犯罪的罪名(或行为方式)而言,欧美各国对计算机犯罪设置的罪  相似文献   

14.
为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各国相继采用了刑法保护手段,我国也设立了侵犯著作权罪,对侵犯他人著作权情节严重的行为予以严惩。文章探讨了司法实践中如何考量情节是否严重、当事人和解对著作权罪的定罪量刑有何影响等相关法律问题,并指出由于实践中侵权行为的复杂性,不能对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作过于绝对的理解,应充分考虑到侵权行为产生的社会危害性等各项因素,避免因机械地适用有关规定而导致刑罚的滥用。  相似文献   

15.
单位犯罪是相对于自然人犯罪而言的,我国1979年刑法未对单位犯罪做出规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非自然人犯罪开始向经济、社会领域日益渗透和发展。新修订的刑法虽然首次在立法中确立了单位犯罪制度,但因其规定过于原则化,导致在理论研究和司法认定中存在一些分歧。文章通过综合分析的方法,阐述了单位成为犯罪主体的依据,确立了主体的行为,并就其对司法的影响及立法的完善进行研究和建议,以维护我国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16.
自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环境犯罪立法所贯穿的刑事政策一直是犯罪化和刑罚化;鉴于严峻的环境形势,在"宽严相济"基本刑事政策的框架下,未来的相当一个时期我国将进一步贯彻较为严格的环境刑事立法政策:继续推进严重的环境危害行为犯罪化进程、继续加大刑罚制裁的力度,包括适当提高有些环境犯罪的最高法定刑限度并且设置多元化的刑事制裁机制。  相似文献   

17.
自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环境犯罪立法所贯穿的刑事政策一直是犯罪化和刑罚化;鉴于严峻的环境形势,在"宽严相济"基本刑事政策的框架下,未来的相当一个时期我国将进一步贯彻较为严格的环境刑事立法政策:继续推进严重的环境危害行为犯罪化进程、继续加大刑罚制裁的力度,包括适当提高有些环境犯罪的最高法定刑限度并且设置多元化的刑事制裁机制。  相似文献   

18.
诈骗罪作为一项古老的侵犯财产性犯罪,古今中外的刑法莫不将其作为重要犯罪加以惩治和防范。我国刑法也不例外,经过数次调整,我国诈骗罪的立法日臻完善,为有效地惩治和防范诈骗罪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武器。由于诈骗罪在内涵与外延上有着广义、狭义之分,所以本文所论之诈骗罪,乃是指刑法第266条规定的作为我国侵犯财产罪之一种的狭义上的诈骗罪。鉴于刑法对诈骗罪的规定过于简单、抽象,以及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的司法认定中存在些问题,因而本文在此将从几个方面就相关的问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9.
蒋蓉 《特区经济》2005,(3):235-236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各国越来越重视对商业秘密的保护。我国1997年《刑法》明文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罪便是此趋势的体现。但是这一规定是否科学,完备仍有探讨的价值与余地。一、刑法中对商业秘密的界定侵犯商业秘密罪所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商业秘密权利人对于商业秘密的各种权利,其侵犯的对象就是商业秘密。所以,如何界定商业秘密对于认定侵犯商业秘密罪有重要意义。各国立法及学说对商业秘密的定义纷繁芜杂。美国《经济间谍法》第1839条规定:“所谓商业秘密是指各种形式与类型的财务、商务、科学、技术、经济或工程信息。包括资料、计划、工具…  相似文献   

20.
绑架罪是一种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行为,现行刑法典对其规定了严厉的处罚.国家立法机关于2009年2月28日通过了<刑法修正案(七)>对绑架罪进行了修正,增设一档法定刑: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使得刑法对绑架罪这种严重犯罪的严厉惩治重中有轻、严中有宽,罪刑单位的设置更为科学,有利于按照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惩治绑架犯罪.这一修正有其进步合理的一面,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但也还存在着一些仍待改进完善的问题,特别在立法理念方面跟国际上存在一定差距.下面就绑架罪的立法改进略抒己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