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实践证明,我国自主创新事业是大有可为的,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大有作为的。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坚持自立自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勇于创新,走出了一条当惊世界殊的红色科技发展之路,为新中国科技发展奠定了不朽基石。  相似文献   

2.
2006年,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留下浓重的一笔!纠其原因,是我们的科技创新有了长足进步.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05年~2006年中国R&D人员为760044人;R&D经费已超过1250亿元。而作为研发的成果--科技新品,2005年~2006年其产值为25382亿元;销售收入达到24097亿元;其中出口5539万元。 实际上,在一个崇尚创新的时代,新产品的出现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因为,科技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为人所用,再先进的技术也必须赋予产品使用价值,从而获得人们对其价值的认可。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创新产品虽与我们近在咫尺,而科技似乎已于我们渐行渐远。因为,一项新产品从研发直至消费者使用,人们对其到底有多新?科技含量到底有多高?始终不得其解。 "科技到底离人有多远?"这句话问得非常直白并富有哲理!岁末年初,当编辑部一群年轻人为此寻解时,一个创意不禁萌发。即从2007年开始,我们每年都将以"创新中国风云榜"为题,寻找并解读当年国内市场有售的100项最佳科技新品。 诚然,以2007年作为开始,我们推出的新品也许还谈不上完美,但是我们更愿意表达一种姿态--一种以科技的视角解读转型时期中国自主创新的姿态。  相似文献   

3.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针对中国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我们党在21世纪,面对新挑战、新情况、新问题对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新概括,更是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人与自然和谐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文章就"绿色发展"的思路与法治保障进行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  相似文献   

5.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顺利升空,圆了中国人千年的飞天梦想。四年后的10月,世人的目光将再一次被吸引到太空--中国古老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即将成为现实。 "太空"领衔着中国高新科技的前沿,在这金秋"嫦娥奔月"的科技十月,谱写出的是新中国不断自主创新的新篇章。 当58年前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科技历史的新发展,中国科技在一片从"无"到"有"的"废墟"中不断重建,就在这一不断重建过程中,中国人以一种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科技创新精神,一次次奏响在金秋的十月。 而十月,不仅是国庆的十月,也是科技的十月。本期专题我们试图以历史的视角回顾中国科技路径,并从历史中寻找创新的哲学与智慧。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知识化的今天,我们必须突破传统经济发展的格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推动我国加快经济国际化发展的迫切需求,更是科技创新的战略基础.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动力.通过科技创新构建科技经济一体化的创新体系,将使我们有能力面对加入WTO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7.
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要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使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8.
正题记: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在今年5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这是我们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出发点。"因此,科技强国的建设除了科研工作者创新科研的支撑,更离不开创新企业产业化过程的经济推动。  相似文献   

9.
近来,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其中创新是关键。产业集群要实现转型升级,集群进行企业科技创新合作是关键。产业集群科技创新合作博弈已经具备了条件。从产业集群科技创新合作博弈的参与方、动力分析,合作博弈均衡可以实现。要维护该合作博弈均衡,必须有利益分配与协调机制。政府也应将产业政策转变为科技创新政策。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解决民生大计的战略目标是把"衣、食、住、行"这4种需要弄到很便宜,并且全国人民都能够享受;毛泽东解决民生大计的理论思路,主要放在建立革命政权,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等方面;邓小平解决民生大计的大手笔,是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使中国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轨道;江泽民解决民生大计的大智慧,突出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党的十七大描绘的新蓝图,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解决民生问题新的战略举措。可以预见,中国的明天会更好。  相似文献   

11.
创新要成为新常态经济的增长引擎,必须有创新机制的制度性改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但把握新常态经济的规律、引领新常态经济发展必须认识几个大逻辑。一方面,中国劳动力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另一方面,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正在发生变化。互联网电商、移动通讯技术、物联网、GPS定位等技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重要部署,强调了“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2023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强调了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必须加快释放创新动能,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然而,近年来,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2016宁波人才科技周的一项重要议程,"2016全球化企业发展中国论坛"汇聚了500多位来自国际国内的知名企业家和跨国公司代表,举行了以"中外CEO多边对话——融合与共赢""新常态下企业内部驱动力"等为议题的圆桌会议,深入探讨全球化企业的发展之道。现将部分精彩观点摘编如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秘书长苗绿:有一个新常态的定义非常好:三个"生"是真正的新常态经济,生产、生活、生态。把一个产品或者企业,通过升级和改造,真正在创新上达到这三个"生"结合起来,我觉得是新常态下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步。中国经济怎么转型,企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其中创新、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已经过去,我们迎来了新世纪,新千年的第一个春天。过去 100年,是中国人民浴血牺牲、艰苦奋斗,赢得了民族解放和人民革命胜利的 100年。 20世纪之末,香港、澳门回归,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的成功,人民生活改善,综合国力增强,中国开始复兴,国际地位提高,全国人民拥护,世界瞩目。 20世纪最后 20年的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祖国带来了巨大变化,中国人民创造了许多新事物。民营科技异军突起,是中国科技工作者的重大创举,为现代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为工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80年代出现的民营科技,从无到有,从小…  相似文献   

15.
经济新常态"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科技协同、人才互动与制度资本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科技创新引领区域协同发展,人才互动支撑区域协同发展,制度创新保障区域协同发展。新常态下"一带一路"区域协同发展机制的构建以需求为中心,以科技、资金、人才和制度为协同资源,以客户、企业、研发机构和政府为协同主体。搭建制度先行、科技创新、人才互动的协同网络平台是推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正着眼于新常态下"十三五"的开局,当前"补短板"迅速升温,成为2016年第一个热词。然欲补短板,必先正其心。要补好短板,我们必须要端正八种心态。要有责无旁贷的使命感。我们查找党委政府工作中存在的短处,补平这些短板,是为了填补宁波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方方面面欠缺,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让人民群众有更强的获得感、幸福感。  相似文献   

17.
5月下旬,北京有两大科技盛事,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和中国科学院第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六次院士大会相继隆重举行.两个盛会都强调,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共同富裕问题,围绕实现共同富裕发表了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内涵之一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论述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强调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规定了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目标内容,创新性回答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有何重要地位”“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应坚持哪些基本原则”“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有哪些实践路径”等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之一,蕴含了丰富重要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政策价值,加速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9.
荣萍  盛杰 《中国高新区》2014,(12):100-103
正"建设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已成为上海各行各业热议的话题,"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模式将成为上海深入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常态。那么"创新中心"在哪里?笔者认为在张江,在张江的各个园区,在张江的各个企业。上期"聚焦张江"栏目对"张江新思维"、"张江新模式"、"张江新体系"、"张江新政策"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剖析,让我们深刻感觉到张江已逐渐成为"建设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载体。本期的"张江新孵化"、"张江新生态"将以  相似文献   

20.
<正> 新世纪的中国科技发展战略,正发生着从"跟踪"到"跨越"的重大转变。2001年6月22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国科技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生产力发展的跨越。在纪念建党80周年的讲话中,他又指出要"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科技部部长徐冠华2002年1月明确表示,我国科技发展战略必须加快实现从以跟踪模仿为主,向以自主创新和实现技术跨越发展为主的转变。改革开放20多年来,"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