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我国粮食市场需要开好局、起好步,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完善政府综合治理体系,优化粮食市场监管措施,不断提高粮食市场的配置效率,以满足国家粮食需求。我国作为世界粮食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着世界近20%的人口,优化粮食市场监管措施,有利于稳市场、防风险、促发展。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中国改革40年来粮食安全经历了市场供求关系的几次较大波动,结合当前的供求形势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从粮食总量和结构、主要生产和销售地区、生产和流通环节、国内外市场、市场配置和政府监管等方面,分析了未来粮食安全的市场供需平衡。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粮食安全的市场供需平衡日益受到结构性问题、区域问题、流通联系和国际市场的影响。政府不仅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还要适当及时地干预调节粮食市场供求关系。  相似文献   

3.
粮食风险基金是政府调控粮食市场的专项资金。自粮食风险基金制度建立以来,粮食风险基金在有效增强政府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促进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粮食安全和粮食市场稳定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特别是粮食风险基金包干政策实行以来,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亟待加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4.
中国粮食市场调控政策的实施绩效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市场主要调控政策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大米、小麦、玉米最低收购价、储备制度的执行情况,探讨粮食调控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表明,我国粮食宏观调控政策对于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维护粮食市场稳定、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调控政策目标的两重性加大了政府对粮食市场调控的难度;粮价上涨的预期也隐含着较高的市场风险,高额的国内外价格差使我国承受着巨大的进口压力。因此,需要构建以市场配置粮食资源为主、政府宏观调控为辅的粮食市场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5.
粮食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物资,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本文分析了粮食生产、销售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主要风险因素及粮食安全风险放大效应。提出了强化信息功能,加强制度创新,提高农民素质,培育粮食市场等粮食安全风险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粮食安全:趋势、影响与应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加速扩散蔓延,引发全球粮食市场异常波动以及对中国粮食安全的担忧。疫情对后期全球粮食生产与贸易的影响将进一步加大,全球粮食市场波动有可能进一步升级。随着全球金融市场充分释放流动性,国际投机资本若炒作农产品市场,爆发类似2008年粮食危机的风险将越来越高。分析表明,中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总体上可从容应对全球粮食市场波动升级的挑战,但大豆等农产品进口需防控国际市场波动风险。本文认为,要高度重视全球粮食市场波动的可能风险和挑战,必须加强监测、及早谋划,系统应对、综合施策。包括:有效管控输入性不稳定预期对国内粮食市场的干扰和冲击;进一步强化粮食生产能力建设;构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风险治理体系;完善重要农产品储备体系;强化农产品全球供应链管理;加强国际粮食安全、贸易和投资政策协调。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粮食进口大国。但粮食进口量的迅速增长可能会加大国内粮食市场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使我国粮食贸易更容易暴露在国际粮食市场的供给风险和价格风险中。国际以四大粮商为首的跨国粮食集团更是通过压低粮食收购价格、抬高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等各种形式攫取高额垄断利润,不仅对我国粮食贸易收益及国际地位产生了冲击,也对我国的粮食安全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现行粮食收储体制已被社会各界广泛诟病,改革现行粮食收储体制势在必行。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粮食收储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改进和完善粮食宏观调控方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保持粮食市场活力和稳定。  相似文献   

9.
后疫情时代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取向与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问题关系国计民生.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不仅暴露出国内现行粮食稳供保障机制和调控体系的短板与不足,也让政府在防范市场风险、化解生产隐患和保证市场供给方面遇到重大挑战.在全球疫情大流行和全球粮食危机大概率爆发的背景下,保障粮食安全问题更是值得关注.本文首先从供求、价格、种植、进出口等四个层次全面分析疫情对粮食市场的影...  相似文献   

10.
我国粮食安全目标及风险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粮食安全主要体现在稳定的生产能力、合理的粮食品种结构、较高的粮食自给率和健康的食物消费模式等方面。粮食安全风险来源主要有三:一是频发的自然灾害加大粮食生产波动,二是趋少的自然资源加大粮食增产难度,三是难料的粮食价格加大粮食市场风险。本文针对粮食安全目标及其风险提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目标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新近公布的一份关于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报告提出,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我国应利用国际粮食市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这利于我国农业比较优势的发挥,实现有效率的粮食安全。把土地密集型产品粮食的进口和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出口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建立食物经济相互依存的模式,可充分利用世界粮食资源,提高国内资源配置效率。此外,采取扩大供给源的方式,减轻因灾害等因素引起的供给波动,可以分解粮食安全风险。(平摘自《经济日报》)我国是发展中的市场经济国家据新华社电:一项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测定,我国是发展中的市场经济国…  相似文献   

12.
粮食风险基金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用于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平抑粮食市场价格,维护正常流通秩序,实施经济调控的专项基金,它主要通过利益分配,实现粮食安全和粮食市场稳定两大目标。从2004年起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粮食风险基金直补”改革,通过实施由间接补贴转向对粮食种植进行财政直接补贴,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粮食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3.
由于世界各同普遍重视本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国际粮食贸易量占全球粮食产量的比例并不高。对多数国家来说,国内粮食市场与国际粮食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割,其价格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根据世界主要粮食生产和贸易罔家或地区粮食价格形成过程的不同,我们可以将世界各国粮食定价机制划分为三种,一是市场定价制,二是政府统筹制,三是宏观调控制。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泰安市2012年度社会粮食供需平衡调查显示,年末全市社会粮食库存量127.1万吨,同比减少5.7万吨,国有粮食企业、城镇居民、农户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一是落实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是守护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基本制度,对促进粮食生产发展、保证区域粮食市场供应、维护区域粮食市场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确保粮食安全,应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明确规定地方政府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推动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全面落实。二是狠抓粮食生产。应落实最严格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中国加入WTO,粮食市场经营主体将由单一的、处于垄断地位的国有粮食系统,向国有、集体、私营、外资等多种所有制经济主体转变。粮食市场经营主体多元化是大势所趋。笔者就粮食市场经营主体多元化对农发行经营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等方面略抒浅见。一、粮食市场经蕾主体多元化给农发行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农发行将成为国家扶持和保护粮食生产、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工具。粮食市场经曹主体多元化,要求粮食市场是开放的。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粮食生产和流通中的基础性作用。但是,粮食是一种特殊商品,是一  相似文献   

16.
供给侧生产端变化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战略背景下,粮食供给侧生产端对于保障中国粮食安全起到关键性作用。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土地规模化经营快速发展,粮食生产在质量效益和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其土地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市场风险的防范面临挑战;粮食生产成本的攀升和比较收益的下降,使农业支持家庭生计的功能不断弱化,导致农户种粮意愿普遍降低;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升级引致种植结构调整,使保障口粮绝对安全的政策成本上升。粮食生产主体结构与行为、生产成本与比较收益、供需匹配关系等生产端的重要变化,对粮食供给能力进而对国家粮食安全产生重要影响。为此,需要优化粮食安全目标,合理协调“保产量”与“优结构”的关系;完善价格激励机制,以需求升级为导向优化生产结构;优化收储调控机制,增强粮食安全风险应对能力;多举措提高农户种粮和地方政府发展粮食的积极性的同时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和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7.
<正>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粮食经济呈"三高"态势,这给山区粮食市场放开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巨大空间,而市场应急保障和粮食安全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建立和完善山区粮食供需平衡机制,推进粮食产、销、存的跨越发展,提高地方粮食安全水平,是各级党委和政府需要研究的课题。一、山区粮食产、销、存的现状特征目前,山区粮食经济在农业经济中的地位下降,从湖北省秭归县的抽样调查情况看,农户不大愿意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粮食市场供求形势深刻变化,我国现行粮食价格支持和收储制度实施过程中也逐步显露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以价格支持和政府收储为核心的粮食市场调控政策效能正趋于弱化,且政策对市场的强烈介入导致市场价格信号被人为扭曲,市场机制对粮价的调节作用难以发挥,不断提高的粮食托市收购价格产生的误导资源配置的风险不断上升,造成社会资源和效率的巨大损失。深化粮食价格和收储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9.
对市场放开后 我国粮食价格调控问题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放开后,我国粮价在2004年、2006年出现两轮大幅波动。与以往相比,新形势下的粮价波动表现出新的特征,并带来相应风险。面对粮价大幅波动,政府以最低收购价为中心。从生产、流通、进出口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调控。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主要有:促进了粮食安全:维护了粮价稳定;体现了调控意图;增加了农民收入。但粮食价格调控也表现出诸多负面效应:打破市场形成价格机制,扭曲粮食价格信号:不利于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粮食价格调控成本趋高;不利于建立市场风险分担机制。反思粮食价格调控的得与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粮食价格调控:重新认识有关粮食的一些重大问题:建立与完善现代粮食市场体系:建立市场形成价格的新机制;完善政府价格调控的机制;建立国家粮食宏观调控中心。  相似文献   

20.
曾伟 《农村经济》2023,(7):87-94
当前全球粮食供求基本面较为脆弱,部分品种产需趋紧、区域性结构性矛盾突出,价格处于高位水平。受供需错配、俄乌冲突、出口限制政策、货币政策和能源价格等因素影响,国际粮食价格剧烈波动。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库存充足,国际粮食市场波动对国内口粮安全影响有限,但玉米、大豆和食用植物油等进口量较大、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粮食品种受国际粮价上涨影响较大。面对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我国要立足国内供应,提高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开源节流,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外防输入性风险,加强粮食市场监测和调控力度;主动作为,加强粮食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