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下,江东区勤修内功,激发内生动力,主动亮剑招商难题,打造了机制创新、观念更新、模式翻新、领域拓新、服务出新的"五位一体"工作新格局,并在招商选资工作方面取得重大突破。2015年,江东区首次夺得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湖北省积极贯彻落实"千人计划"、"黄金十条"等方针政策。其中科技领军人才在推动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浪潮中起到开拓者的作用,但存在的问题也显而易见。本文从科技领军人才的群体结构、挖掘渠道和培育资助体系三个维度探讨其发展症结,再结合湖北省实践推进以及借鉴国内外典型地区人才的开发机制创新模式,提出湖北省科技领军人才开发机制创新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宁波市江东区以城市建设重点东移为契机,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积极稳妥地发展各类专业市场,使江东区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市场大区。截至去年底,全区专业市场达到36个,成交额达51.44亿元,比1997年增长了46.54%。但由于诸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专业市场的发展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市场创新问题摆在了人们的面前。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对江东区专业市场发展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4.
加紧培养大批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新形势下加快建设效益和谐新阿拉善盟的必然选择。要尽快建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和体制机制,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卓有成效地推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领导机制,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建立培训机制,促进专技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建立服务机制,为专技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建立激励机制,打造专技人才"洼地"。  相似文献   

5.
张强 《广西经济》2012,(3):44-45
《柳州市"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提出了人才工作的"6+8"建设开发模式,未来五年,柳州市将重点建设"党政队伍、企业管理者、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共六支人才队伍,重视八类人才资源的开发,努力形成人才队伍和人才资源共同推进的新格局。柳州市人才工作应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良机,努力开拓人才工作的新局面,实现柳州市人才工作的跨越式大发展。  相似文献   

6.
傅晓  李哲 《宁波通讯》2014,(19):44-45
<正>新城建设是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相互促进,以城市建设支撑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城市建设的区域开发方式,对于提升城市品质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东部新城开发建设和产业培育成效初现自2003年东部新城开发建设启动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东部新城开发建设指挥部和江东区、鄞州区共同努力,完善规划体系、创新招商机制、加快产业培育,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经济时代快速发展,就业岗位供不应求,社会急需创新创业型人才。为响应党的十九大号召,高校促进"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文章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我国在融合过程中存在脱节现象、缺乏专业师资等问题;提出要建立完整的课程体系、培养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师队伍、建立创新创业平台等措施与保障制度,从而促使"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形成高效的衔接机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实施“科教兴滇”和“人才强省”战略的要求,坚持人才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以高层次人才开发为重点,以优化人才环境为目标,以创新人才机制为动力,全面加强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选拔科技人才,为云南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9.
胡军 《宁波经济》2008,(6):22-24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宁波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也是宁波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重要突破。作为宁波实施"中提升"战略的核心区、重点区,江东区在推进服务业高端化、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肩负着重要而独特的历史使命。江东区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市委"两创"战略,以坚持高端发展为导向,以构建"三大中心"为目标,全面推进服务业创业创新,促进服务业发展规模化、集群化和高端化,全力打造服务强区。  相似文献   

10.
专业技术人才是人民银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和央行履职效能有效发挥的重要资源。常州中国人民银行支行始终坚持"人才强行"战略,突出工作业绩和能力导向,创新建立专业技术职务竞聘量化综合考评体系,实施考评新模式,有效提升对专业技术人才评价的准确性和竞聘的科学性,实施成效显著。本调研分析了当前开展该项工作的现实背景,提出了中支行创设竞聘评价考核机制的内涵、基本原则和指标体系内容,深入阐述了付诸实践应用及其取得成效情况,并就下一阶段努力方向和探索路径提出了初步思路。  相似文献   

11.
《宁波通讯》2006,(7):F0003-F0003
近年来,江东区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紧密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以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紧紧抓住加快紧缺人才队伍建设突破口,在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环节上进行了创新探索,为中心城区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相似文献   

12.
《重庆与世界》2017,(2):9-12
职称是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的主要标志.职称制度是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和管理的基本制度,对于党和政府团结凝聚专业技术人才,激励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党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部署,现就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和"官产学研中金"战略联盟的概念、"官产学研中金"战略联盟是构建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有效组织载体的机理的基础上,提出"官产学研中金"战略联盟构建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的模型及内在关系,重点指出该战略联盟是通过人才流、资金流、技术流、知识流、物资流、信息流的投入,在领导机制、投入机制、利益机制、信任机制、沟通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的共同作用下,以政府主导型、龙头企业主导型和行业协会主导型三种为主要构建模式,推进专业镇技术研发协作平台、科技中介服务平台、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建设。最后,进一步探讨了促进"官产学研中金"战略联盟加强合作及发展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4.
智能建筑在我国已成为建筑市场的大趋势,也是建筑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教育部新增了智能楼宇这一高职高专专业。随着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和智能建筑市场的不断成熟与发展,对智能楼宇职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相对专业人才极度缺乏,人才培养方面也明显滞后于智能建筑产业的发展,因此建筑智能化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在基于"产学研用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楼宇特色专业建设的平台上,针对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具体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科技部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于2011年12月26日印发了《国家中长期生物技术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我国生物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以"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为指导思想,以"当前与长远相结合、创新与创业人才相结合、培养及引进和使用相结合、人才及项目与基地相结合、国内与国外相结合、高校及科研机构与企业相结合"为基本原则,通过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培  相似文献   

16.
<正> 建设管理专业技术人才是城市建设管理的生力军和骨干力量。这支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城市建设管理的水平和档次。本文通过对慈溪市建设行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现状特别是存在问题的分析,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工作机制,并以此推进建设行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1.历史背景。笔者所在公司是一个国有特大型冶金企业,主要生产各种板材,现有在岗职工6万余人。从1999年开始,公司开展有突出贡献技术人才评选活动,主要目的是为了奖励在企业技术管理、开发、创新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技术人才,进而建立一个“奖励贡献、鼓励成才、报效企业”的人才机制。评选对象为公司范围内,业绩突出、效益显著,被行业领域公认为技术权威、技术尖子、技术骨干的专业技术人员。  相似文献   

18.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内容是全面构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发展体系、完善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发展保障措施、建立公共卫生人才引进和流动机制、全面提升公共卫生人才能力素质、创新公共卫生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强化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组织领导.主要特点是针对性、创新性、可操作性.要明确重点工作,建立公共卫生首席专家制度,优化公共卫生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公共卫生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职称评审,加强高校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打造专业过硬的青年骨干专家队伍.  相似文献   

19.
江苏建筑企业面对传统施工技术的制约,信息化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足,管理和技术人才匮乏等一系列问题,要保证江苏建筑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势头,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本文提出了四条企业转型升级的建议:建筑产业现代化和绿色建筑的联动发展、建筑信息化和建筑工业化的融合发展、智慧建筑和智慧产业的创新发展、建筑企业创新和高素质人才的共同发展,供建筑企业选择参考。  相似文献   

20.
"十一五"期间,高新技术企业对技术转移服务业的需求更为迫切,而作为技术转移服务业发展的根本--人才开发问题也就成为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针对这一点,北京市人事局今年以来正在着手制定2006年度北京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领域人才开发目录,值得关注的是该目录将首次把技术转移服务业作为支持领域,这对促进北京技术转移服务业队伍的建设,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从而推动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