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公共物品供给的效率高低是政府有效配置公共资源、优化公共物品供给结构、制定合理的公共物品投资目标的决策依据。研究利用2000—2009年陕西省10市的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陕西省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效率进行了测度,并且对影响陕西省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效率的外生变量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效率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影响地区效率差异的因素主要有人均GDP、人口规模、财政分权度、公共物品供给政策等。  相似文献   

2.
基于改进的三阶段SBM-DEA模型对中国大陆除西藏外的30个省(区、市)工业用水效率进行评价,并利用泰尔指数探究全国工业用水效率的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外部环境和随机干扰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环境规制、人均水资源量对提升工业用水效率有积极作用,工业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表现为明显的负向抑制作用;修正后全国工业用水效率大幅提高且呈增长态势,区域工业用水效率由“东高中低”空间分布演化为“东高西低”,流域工业用水效率呈现为黄河流域效率大于长江流域的空间格局;低工业用水效率组省(区、市)数量最多,高工业用水效率组仅包括北京和天津;我国工业用水效率空间差异性有减小的趋势,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需重点关注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内部各省(区、市)工业用水状况。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公共物品投资情况及区域分布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中国农村能否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改善。本文利用抽样调查数据对农村村级公共物品投资状况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包括农村公共物品投资的规模、分布、资金来源及其投资目的等。研究表明,农村村一级组织和农民自己负担了他们公共物品投资的很大一部分。上级政府的公共物品投资策略有助于统筹区域发展,降低区域差异。针对目前农村公共物品投资和融资的特点,在农村税费和农业税减免等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保障农村公共物品投资的持续增长,是各级政府应当予以特别关注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1991—2013年中国农村人均基础设施投资的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通过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和H-P滤波分析模型,总结了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空间变动情况、公平性状况的周期变化和总体发展趋势。研究表明:(1)农村税费制度改革以后,中国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总体趋向于更为公平,但是地区差距仍然较大;(2)地理因素、经济因素(如经济发展水平、财政实力、人居状况)和社会制度因素(如区域发展战略、政府换届)对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公平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农业水利工程运营效率,采用25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分别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农业水利工程运营绩效,分析了农业水利工程运营绩效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东部沿海省(市、自治区)农业水利工程运营绩效远高于西部各省(市、自治区),地区间农业水利工程运营绩效差异较大;东部各省(市、自治区)存在水利工程建设投资规模效率下降的趋势,西部各省(市、自治区)存在水利工程建设投资规模效率上升的趋势;纯技术效率的提升推动了农业水利工程运营绩效的提升,而技术进步是农业水利工程运营绩效提升的主要因素,由此,建议继续加强西部基础设施建设,并细化东部水利工程建设投资方向。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及其地区差异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主要利用基尼系数作为收入分配水平的测度指标,同时,采用总体收入不平等指数作为基尼系数的补充测度指标,实证分析了中国各省(区、市)间农村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程度和地区差异。研究认为,中国农村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日益严重,目前,基尼系数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库兹涅茨倒U型关系;农村总体收入不平等指数在各省(市、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效益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8  
本文讨论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内涵、外延和基本特征,构建了测算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效益的计量模型,并对我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效益进行了量度和实证分析,最后得出了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我国能源相关统计数据,对我国各省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排放强度和人均排放量进行则算,并将其划分为二氧化碳低排放、中排放、高排放区域.通过分析发现,我国各省区二氧化碳排放具有显著差异,总体表现为东部发达省区总排放量大、排放强度低、人均排放量高,而西部地区则呈现出相反的特征.文章在分析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区域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产业结构、GDP、人口、能源消费结构、对外开放度以及能源资源禀赋和地理位置六个方面对典型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并做出对比分析,提出我国减排工作中应重视省区之间的差异,将各省区功能定位、减排成本、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指标纳入减排评价指标,建立技术与资金合作的联合减排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1年~2014年中国农村面板数据,分析了农村居民文化消费影响因素及其地区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全国与东中西部各区域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皆受到以下五个变量的显著影响:上一年度的农村人均文化消费、农村人均收入、人均文教娱乐固定资产投资、农村人均文教娱乐财政支出、农村恩格尔系数。但是不同区域之间这些因素对文化消费的影响程度差异较大:文化消费的惯性作用在东部表现最强烈;中西部主要受到收入的影响;恩格尔系数对文化消费的影响在中部最明显。基于不同地区的影响差异,在增加农民收入和加大文化设施建设的同时,还要发展区域特色文化,满足居民各类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山东省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问题调查为基础,从农户的角度,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满意度与其信息披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取得了一定进展,而资金匮乏、决策失效以及监督乏力等一系列问题又使得各类设施在城镇、区域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实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公平性与效率性任重而道远,进行全民参与、科学决策、完善会计核算是解决问题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11.
政府在西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中的分工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梅 《农村经济》2005,(6):10-12
针对西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足问题,各级政府在西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必须建立分工合作关系,必须明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西部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和管理方面的职能范围,即中央政府对西部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能够为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公平的投资环境与政策条件,地方政府承担着为辖区内农村居民维持基本生活提供地方公共产品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土地整理投资区域差异、原因及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目的:依据土地整理区域方向和投资优化机理,比较分析2000—2004年土地整理资金投放的区域差异,探讨差异形成的原因,提出相关建议。研究方法:数据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研究期内各省土地整理总投资与新增耕地投资成本出现明显差异,总投资最大的前三个省是浙江、山东和江苏;随着土地整理资金不断投入,浙江、山东和江苏每公顷新增耕地的投资成本出现不断上升趋势;投资总量最大的区域是东南区和华北区,中部区和东北区两大粮食主产区未形成投资重点;中部区和东北区对国家投资的依赖度最高;出现上述区域差异的原因是土地整理投资基本由土地出让收益决定,未实现区域统筹。研究结论:2000—2004年期间政府投资的区域重点与土地整理宏观第一目标存在较明显差异,建议建立区域统筹的土地整理投资机制。  相似文献   

13.
科学评价当前中国农业碳循环情况、了解区域低碳竞争力是合理制定碳减排政策的重要前提。文章以我国2000~2011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在综合农业碳循环过程中碳源和碳汇的双重特征来测算区域农业净碳量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农业低碳化评价指标体系得到低碳化指数,依据区域低碳化指数与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对应情况,对不同时期的区域间的低碳竞争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区域农业净碳量的时空变化差异显著。从时间变化来看,2000~2011年全国各省(市、区)总的农业净碳量显著递增;从空间分布来看,东部沿海发达城市的净碳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各省低碳竞争力对比分析发现,人均农业GDP、低碳竞争力指数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且区域差异明显,东北地区呈现"低排放—高效益"型,西北、西南大片区域呈现"低排放—低效益"型,粮食主产区大多呈现"高排放—低效益"型,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大部分呈现"高排放—高效益"型。在科学量化农业碳循环的基础上,衡量区域间的低碳发展水平,可实现对低碳农业评价由定性描述向定量分析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需要统筹协调各类参与主体复杂的经济关系,有必要从经济法视野下讨论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径。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但也存在结构不合理问题。产生这一问题的法律原因在于基础设施的公共物品属性下政府职能缺位,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市场扭曲,以及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法律法规尚不完备等因素。因此,从经济法视角出发,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法律制度,同时完善农村经济法治建设,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5.
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几个问题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卢文我国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一般分为东、中、西三大地区,东部经济比较发达。东部各省(市)也不一样,大体上京、津、沪三市和粤、闽、浙、苏、鲁、辽6省较发达。而在各省内部都有一大片经济不发达区...  相似文献   

16.
基于浙江省集体林区4个县(市)192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统计描述和满意度评价等方法对样本农户闲暇时间配置状况、特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状况进行分析,同时分析农村居民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表明:集体林区农村居民闲暇时间较为丰富,闲暇时间以易获性、便捷性较强的娱乐消遣类活动为主;不同地区、年龄、性别和教育水平的农村居民闲暇时间配置有较大差异;不同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及农村居民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满意水平也存在一定差异。最后,针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和提高农村居民满意度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是现阶段农业农村领域的突出短板,也是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近年来,各地不断加大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领域的政府投入力度,大力提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质量,充分发挥了政府投资对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关键性作用。然而,经实地调研发现,目前农村政府投资管理体制机制还不尽完善,农村政府投资项目在决策审批、前期工作协调、后期管护等环节普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在深入实施《政府投资条例》的背景下,各地普遍存在的农村政府投资管理短板亟需补齐和改进。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2011—2013年28个省份的统计数据,通过三阶段DEA和超效率DEA方法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进行评估,研究表明,我国各省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程度、财政分权和人口密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对环境因素和随机扰动因素进行调整后,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区域排名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综合技术效率最高,除环境因素和随机扰动因素外,规模效率是影响东部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耕地利用效率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揭示区域耕地利用效率变化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区域耕地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文章采用了非期望产出SBM模型、Tobit模型、变异系数法、K均值聚类法。[结果](1)黑龙江省耕地利用综合技术效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纯技术效率不高是制约综合技术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2)1994~2014年间耕地利用效率区域差异总体呈现增大趋势;1994~2005年各区域耕地利用效率差异较小,但变幅较大,该时期综合技术效率区域分异主要受纯技术效率的影响;2006~2014年耕地利用效率区域差异较大,但变幅较小,该时期综合技术效率分异主要受规模效率影响;(3)经聚类,齐齐哈尔、伊春、牡丹江、大兴安岭为I类地区,为耕地利用综合技术效率高效率区,纯技术效率略高于规模效率;鸡西、双鸭山、大庆、佳木斯、七台河、黑河、绥化为Ⅱ类地区,为中效率区,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相当;哈尔滨、鹤岗为Ⅲ类地区,为低效率区,纯技术效率远低于规模效率;I类地区投入要素利用率Ⅱ类地区Ⅲ类地区;(4)影响因素按影响程度依次为劳动力比例、单位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村劳动力人均播种面积、单位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其中农村劳动力人均播种面积对耕地利用效率为正向影响,其余均为负向影响。[结论]1994~2014年黑龙江省耕地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且区域差异较大,主要受劳动力、农机、化肥及播种面积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取江苏省1997~2009年39个县(市)为样本,运用C-D生产函数法测算出的资本边际产出在苏南、苏中和苏北的组内差异显著大于组间差异,揭示了资本在农村区域分割下流通不畅的现实。结论显示,在中央政府扶持三农发展的前提下,农业比重越高、城镇化水平越高、基础设施越完善的地区,农村资本净流入则越多;而地方政府却由于自身对全国性金融机构的弱控制及政府投资的挤出效应排斥了农村资本净流入;另外,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挂牌成立建立了邮政储蓄资金与农村信贷资金之间的关系,显著遏制了农村区域资本外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