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身处现代消费社会的新生代农民工,其消费观念、消费结构、消费行为等呈现市民化倾向。本文从个体内在需求、群体特征及制度制约来探讨原因,从提倡适度消费、新生代农民工多参加教育和培训、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的实现来寻求对策。  相似文献   

2.
作为社会资源分配的重要因素,社会资本在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面临私人关系型社会资本障碍和组织型社会资本障碍,要化解这些障碍,必须进行制度创新,消除城乡二元障碍;必须推动新生代农民工的公共参与,构建新型私人社会关系,融入城市社区。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其中80、90后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群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比重正在不断上升。因此,新生代农民工能否顺利实现向市民化转变,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城镇化的进程。本文主要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从成本收益视角分析了其长期城市生活能力,并指出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工作生活中面临的工资、消费、社会保障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我国的城市社会空间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许多大城市之中,新生代农民工与本地市民享有同样的社会地位,但却在社会空间的使用上渐渐产生了区隔效应。在此背景下,文章选取苏州市新生代农民工典型居住区案例进行探究分析,采用尺度适宜、循序渐进的有机更新模式对两类人群的社会空间进行改造,从社区空间层次、公共环境质量、共享社会空间、社会保障政策等方面改进设计,延续城市整体格局,重塑社区关系,促进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的融合,构建更为健康的社会融入模式。  相似文献   

5.
法律援助是为经济困难等弱势群体提供无偿法律服务的一种制度,是我国司法制度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经济困难等弱势群体的诉讼能力并维护其合法权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我国,由于经济、政治、文化地位的欠缺,其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现象普遍存在,农民工已经成为最大的弱势群体之一,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占全部法律案件的比例有逐年升高的趋势。本文阐述了法律援助制度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农民工法律援助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群体内部已经发生阶层分化。不同阶层的农民工落户城镇意愿有所差异。中上层农民工落户在大中城市的意愿最强,成本和代价并不高,中上层农民工在大城市落户问题是当前户籍问题的首要。底层农民工更倾向于定居中小城镇,他们对农村户籍所附加的土地、生育和社会文化因素的依赖性很强。发展中小城镇经济,为底层农民工提供稳定的社会保障,渐进式地将新生代农民工与土地、生育等剥离是底层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本文借鉴制度变迁理论重新梳理出影响农民工市民化供给和需求的因素,建立了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供求均衡分析框架。运用江西460个农民工的调查数据、采用需求可识别的Bioprobit模型、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考察农民工市民化程度,运用Oaxaca分解方法分析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程度代际差异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市民化的程度为60.07%,新生代、老一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程度分别为66.37%、52.31%;农民工的年龄、代际差异、专业技能、家庭抚养比、工资收入显著正向影响市民化需求;工资水平、购买社保种类、职业阶层、承包地处置方式、户籍管制显著影响市民化供给;福利水平、户籍管制的回报差异是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程度代际差异的重要因素。健全劳动合同和医保福利、改善工作待遇有助于推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网络购物作为一种新型消费方式,逐渐被新生代农民工所接受。本文以新生代农民工为调研对象,选取服装和图书排名最靠前的两大类产品和我国主要电商网站淘宝网、当当网和卓越网三大典型网络商家,通过分析新生代农民工与各大电商网站之间的心理距离来探讨新生代农民工网络消费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对于服装还是图书,新生代农民工在网购时与淘宝网的心理距离明显最小,当当网居中,与卓越网的心理距离最大。因此,对于网购消费潜力巨大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我国主要电商网站应加强产品和群体营销定位,通过减小新生代农民工与其之间的心理距离来增加其网购消费行为,从而进一步扩大网络市场占有率。  相似文献   

9.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学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而文化融入则是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关键和最终归属点.因此,应该重视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建立完善政府主导、企业共建、社会参与的文化工作机制,并通过农民工自身的主动诉求和努力,实现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的文化待遇,更好更快地融入城市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0.
第一代农民工外出打工的目的,基本是挣钱回家,一般都把最终回到农村作为自己的归宿。而新生代农民工与他们的父辈不同,一般都没有种过地、不会种地、不愿意种地,不想再回农村。两代农民工之间的差异,需要我们的城镇管理政策尽快作出调整,为新生代农民工中的相当部分人融入城镇提供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公共政策视角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不仅关乎着自身及其家庭福祉的提升,对社会稳定与发展也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推动新生代农民工有效融入城市的重要工具,公共政策愈来愈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但政策供给的质量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实际需要还有距离,尤其是在公共政策价值、公共政策支撑性、公共政策评估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在企业中的比例越来越高,因此在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中新生代的农民工不可避免地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新生代农民工在企业管理中主要存在自我情绪控制能力和抗压能力较差、跳槽频繁、注重眼前利益、人际关系淡漠等问题。通过更新企业管理理念、注重职业生涯管理、制定科学的激励机制、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等措施,新生代农民工将会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政策执行角度分析,发现农民工落户城镇过程中存在户口迁移手续繁琐、城镇社区排斥、乡村社区农地等财产权利保全等三个主要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民工落户城镇的进度,还制约其质量。问题的原因,直接表现为政策执行相关主体未形成合力,间接反映出政策执行相关主体在农民工落户城镇上的利益矛盾,进一步分析则与政策执行的社会条件即城乡二元结构有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农民工落户城镇过程上形成城乡合作关系。随着农民工落户进程的加速,应重视农民工落户后与原城镇户籍社区人口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李霓 《农村经济》2012,(4):104-107
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流动原因、流动方向、流动成本、流动优劣势、流动特点,能借此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发展及潜在的隐忧,破解城乡统筹难题,对我国社会管理新动向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对成都市金堂县竹篙镇进行了调查,试图以点带面寻找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流动现状并分析其中蕴含的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体,加快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化对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阻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化的主要因素,探讨如何通过制度创新快速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化进程问题。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身份认同缺失,造成农民向市民转变困难,这已严重阻碍了我国城市化发碾进程.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性因素的束缚,只有打破现行的二元户籍制度,改变与户籍制度相关的就业、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政策等,才能增强农民工的身份认同,推动社会的稳定、和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申鹏  凌玲 《农村经济》2014,(2):37-4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工群体逐渐形成了禀赋代际差异的两代农民工,代际禀赋差异导致农民工消费行为的代际变化,使两代农民工产生了不同的身份认同:大部分老一代农民工消费行为属于农村传统温饱型消费方式,其在身份认同上仍把自己当作农民,其最终归宿是"返乡";新生代农民工消费行为则有着向现代城市消费方式转变的特征,其最终愿景是通过"留城"实现市民化。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新型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和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发展,新生代农民工逐步成为农民工群体中的主体力量。但由于用工单位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激励机制失灵问题,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生产率下降和农民工流失问题严重。研究阐述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内涵及特点,新生代农民工激励机制研究的意义;从物质激励机制失效、精神激励机制失效及社会保障支持机制缺失等方面揭示导致新生代农民工激励机制失效的若干问题及其根源;给出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物质激励机制的效益,完善其精神激励机制的功能和健全其激励机制的支持保障体系等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开展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基本生存和发展状况的实证调查,比较分析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辈农民工的权利意识、社会认同、主观体验等心态差异。基于新生代农民工对融入城市的强烈愿望和诉求,探讨如何破解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诸如制度、经济、社会及自身素质和心理等深层次障碍,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0.
牧户消费行为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内蒙古牧区240个牧户消费的截面数据,采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得出牧户的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需求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在此基础上,推出内蒙古牧户的基本生活消费支出和估计消费支出,并与实际消费支出进行比较研究,据此阐明牧户消费的特点和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