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试图解决农地市场化流转中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政策激励与农民转出(退出)农地的生存保障问题,本文提出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设想。对9个省(区、市)496户农户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所有受访者中,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条件下愿意转入和转出农地的农户比例分别为57.8%和51.6%,表明该制度设想中针对农地转入方和转出方的激励与保障内容符合多数农户的利益诉求。运用Gologit模型对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设想条件下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户主年轻、有农地经营借贷需求、参加了农业保险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业收入占比较高或处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农户,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设想条件下具有较高农地转入意愿程度的可能性更大;户主文化程度为初中和高中及以上、户主从业领域为兼业和非农业、没有过农地流转行为、没有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业收入占比和家庭劳动力占比较低、认为社会保障水平较高、所在村到附近城镇的距离较近的农户,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设想条件下具有较高农地转出意愿程度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2.
已有文献普遍认为,中国农地流转市场中存在大量熟人交易,且该类交易的市场化程度偏低。然而,鲜有研究从价格视角和解决流转对象内生性方面做出努力。本研究以市场交易的营利性特征为出发点,采用农地租金衡量市场化程度,并利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的1478户农地转入户样本分析了农地流转对象与农地租金的关系。统计显示,在熟人交易中,有52.5%的转入户是出于营利性动机转入的农地,且该类交易的平均租金达到了每亩320.165元。实证结果表明,考虑内生性问题后,熟人之间交易与非熟人之间交易在农地租金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还发现,营利性动机会显著提高农地租金。此外,多项稳健性检验均表明估计结果的稳健性。本研究旨在说明,熟人间的农地流转已经呈现明显的市场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农地流转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做法:由单一的转包到形式不断创新 在江西省,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农村土地流转已不是新鲜事.早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不久,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就开始了.1997年春,上高县界埠乡光明村西头村民小组试行耕地"反租倒包",村民简开发出租金4200元倒包水田12亩,连同原有的12亩承包田,分别种植水稻、棉花、甘蔗、油菜等作物,当年获纯收入1.1万多元,曾经引起当地不小的震动.  相似文献   

4.
农地经营权流转是农地三权分置制度落地的具体体现之一。在梳理相关政策的基础上,界定了农地三权分置和农地经营权流转的内涵,分析了农地经营权流转实践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推动农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的路径,提出健全农地经营权流转政策是顶层保障、规范农地经营权流转行为是关键保障、完善农地经营权流转风险防范机制是重要保障、协调农地经营权流转主体利益关系是核心保障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地流转表现为有效流转状态、高效流转状态和无效流转状态.自然条件为一定,制约农地高效流转的主要因素是农地流转方式和农地流转机制.流转方式对流转效率的影响,表现为流转方式是否在最大程度上充分发挥农地经营者的个人潜能;流转机制对流转效率的影响,表现为流转机制是否能够实现生产要素最优配置.而要实现农地高效率流转,就应在流转方式上探讨农地的资本化流转;在流转机制上探讨农地的市场化流转.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沙湾县农地流转的实证分析,找出影响沙湾县农地流转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促进农地顺利流转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Logistic模型,从沙湾县社会经济情况、农户家庭情况、农户个人情况和土地资源禀赋四个方面,对影响沙湾县农地流转的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论】结果表明:农户家庭收入越高、人均耕地面积越大农户越愿意进行土地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有无、土地流转机构设置和农户是否选择土地流转咸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关于“地租”,马克思在其《资本论》中指出,“只要土地所有权存在,就存在地租。”运用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探讨我国土地流转中的收益分配问题,有助于摆正农地流转收益博弈关系,保障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农民作为弱势群体是中国社会特有的现象.本文认为,通过对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特殊规定,实现国家对农民经济存权的倾斜性保护,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的正义原则.  相似文献   

9.
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对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基本要求土地问题是新农村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目前我国农村土地的流转问题,指出要“统筹推进农村其他改革。稳定和完善以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推动化肥减量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农地流转的发展为推动化肥减量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 文章基于2005—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连续型DID模型、中介模型等考察农地流转政策对化肥减量作用、作用机制以及异质性作用。结果 (1)基准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农地流转政策对化肥减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即农地流转能够促进化肥减量。(2)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农地流转政策可以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和扩大经营规模的渠道对化肥减量起促进作用。(3)异质性分析表明,在自然地理区位维度,农地流转政策对东部和西部地区带来的化肥减量作用更为明显;在粮食生产功能区维度,农地流转政策对非粮食主产区带来的化肥减量作用更为明显;在化肥用量分布维度,对于化肥用量位于0.9分位点的省份,农地流转政策实施带来的化肥减量作用相对较弱。结论 应继续有序推进农地流转,提高农地流转比例;应遏制农地流转“非粮化”,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应结合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因地制宜的探索农地流转模式。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地流转的动因分析——基于广东省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广东省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Biprobit模型解决了内生性问题,对农地流转的动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转移和非农收入比例增加是农地流转的主要动因,提供非农就业机会可以促进农地流转市场的发育。另外,地权稳定预期有利于农地流转,农户土地资源禀赋和当地政策导向影响农地流转。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DEA模型,结合1033个农户的相关数据,分析农地流转行为对农户家庭收入影响的减贫效应,并进一步运用Tobit回归模型探讨了农地流转减贫效应产生的影响因素。检验结果表明,相对于未参与农地流转的农户,农地流转具有明显的减贫效应,但其中对于流出户来说,农地流转的减贫效应明显高于流入户的减贫效应;且农地流转的减贫效应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其中,东部地区的农地流转减贫效应高于西部,西部地区农地流转的减贫效应高于中部地区;此外,农户对农地的依赖程度、农户所在村距县政府的距离以及农户家庭老年人数是农地流转减贫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据此,要积极引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参加农地流转,推广农业技术进步的同时要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同时还应注重提高农民家庭的资源禀赋质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博弈论方法,研究了农地城乡流转中各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的行为,行出结论,中央政府要有效控制农地城市流转,应减少地方政府与开发商农地流转的净收益,增加农民保护农地的权益。  相似文献   

14.
农地流转制度创新:路径与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农地流转制度从而提高农地资源配置效率,对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农地流转制度创新的关键在于形成系统性、整体性的制度框架。皖南F区的经验表明,村社本位的组织化农地流转模式是农地流转制度创新的重要路径,该模式包含了农地产权变革、农地流转政策实践、农业经营主体选择、农地租金调整和市场风险防控等多个维度的内容,形成了整体性的农地流转制度设置和运作体系。村社本位的组织化农地流转模式以村社集体为核心载体,通过政府引导下的行政资源承接、以动员为基础的公意统合和基于村民自治的民主过程等机制,明确了地方政府、村社集体和农民的权责关系,推动了农地流转秩序的有效运转。村社本位的组织化农地流转模式能为“三权分置”背景下农地流转制度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农民是农地使用权流转的主体,对农户具体行为的研究可以直接反映现实情况,从而为决策者提供客观的决策依据.就参与农地流转情况对新疆玛纳斯县369户农户进行调研,结果表明:转包和出租仍是农地流转的主要形式、农地以自发流转为主、流转期限普遍较短、农地流转呈现出“非粮化”趋势.通过剖析当前农地流转的现状及呈现出的特点,认为农地使用权流转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农地流转的非粮化与粮食安全、政府在农地流转中的角色定位等问题,并提出农地流转必须兼顾粮食安全、规范政府职能、大力培育并完善中介服务组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合理促进农地流转,重庆进行了新的探索。重庆地票交易制度是一种城乡统筹用地指标,建立城乡统一有效土地市场的一种制度创新,其本质是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缓解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现状。但由于试验时间不长,还受到原有一些土地制度的束缚,配套制度一时还跟不上,导致重庆地票交易制度既有一些重大制度创新,也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人均耕地面积仅0.6亩。战后,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日本的土地和劳动力日益稀缺,农地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这使得以小规模农家经营为主体的日本农业逐渐陷入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国际竞争力不断下降的局面。为此,从60年代起,日本政府就开始倡导农业的规模经营。时至今日,虽然其目标并未实现,但确已出现了促进规模经营的农地流转趋势,其经验可供我们参考。农地流转动向与效果在日本,农地的流转主要通过买卖和租赁这两种方式进行。1946年农地流转面积约5.9万公顷,1955年8.1万公顷。之后逐渐减少至1961年的最低点5.3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农地流转引起了耕地的用途变化,导致耕地的数量和质量下降,对耕地的保护提出了挑战,本文立足于重庆市忠县农地流转的实地调研、对忠县2002~2007年农地流转中耕地用途变化的数量特点,空间差异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导致流转耕地用途变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严格土地流转中耕地用途管制,加强农地流转中耕地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千百年来,土地就是农民保障生存的重要凭籍。守住手中的土地,对农民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越加发达,土地的投资功能也越加显现,为实现土地价值的流转活动也越发频繁。  相似文献   

20.
农地流转呼唤严格的农地产权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地使用权流转,作为克服农地平分制度下所带来的种种弊病,一直被各方寄予厚望。然而,由于农地产权不明晰,导致现实中集体推动型农地流转难以避免农民的利益被侵害;农民自发型农地流转不能有效地克服土地细化,农业效率低下等问题;农地流转呼唤严格的农地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