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户风险与农产品供应链脆弱性——基于交易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交易角度分析了农户风险与农产品供应链脆弱性的关系,由于特殊经营和制度环境,使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具有特殊的结构,分散经营的农户与供应链上下游之间联系并不紧密,使农户面临较大的交易风险,并导致农户交易成本上升:农户交易成本的上升使得其经营的不确定性增加,因此增加了农产品供应链的脆弱性;以农产品行业协会或农村合作组织为核心协调农产品供应链,能够有效地防范农户风险,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2.
小农户的弱势谈判地位使其在农产品市场交易中产权残缺,合作交易比小农与市场之间的直接交易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但制度与实践具有差别。异化的资本本逻辑,不能够实质性解决农产品交易中的产权残缺问题。只有坚持规范的盈余分配制度,才能体现出合作社基于劳动联合的本质,真正补偿小农户社员的产权收益损失。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供应链治理框架,运用两阶段解释结果型过程追踪法,对中国西北地区农产品电商的相关案例进行比较分析,试图解释代办制能够嵌入农产品电商供应链“最初一公里”的原因以及代办制发挥作用的机制。研究发现:第一,资源禀赋不丰裕、交易成本较高等问题阻碍了小农户通过电商创业参与“小农户-消费者”模式的农产品电商供应链;第二,作为中间商的电商企业是小农户参与农产品电商供应链的重要依托,具备协调优势的代办制则是嵌入小农户与电商企业之间的交易秩序;第三,代办人业务范围扩展和合作组织化,有利于农产品电商供应链的垂直整合,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产业链有机衔接,有助于小农户分享数字化红利。现阶段,小农户仍然需要通过代办制与电商企业进行交易,从而参与农产品电商供应链。  相似文献   

4.
无公害农产品交易特性及其规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我国无公害农业正处于发展初期,在国内农产品市场上,无公害农产品和常规农产品并存的格局将持续较长一段时期。由于无公害农产品的交易特性有别于常规农产品,所以,无公害农产品交易应该由特定的规制结构予以治理。本文对三个案例的实证分析表明,一体化和双方规制结构比较适合目前无公害农产品的交易特性,但双方规制结构要求交易双方的交易资产专用程度要大体对称。  相似文献   

5.
我国无公害农业正处于发展初期,在国内农产品市场上,无公害农产品和常规农产品并存的格局将持续较长一段时期。由于无公害农产品和常规农产品在资产专用性和交易发生频率两个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所以,无公害农产品交易应该由特定的规制结构予以治理。对两个案例的实证分析表明,一体化和双方规制结构比较适合高交易发生频率的无公害农产品交易,低交易发生频率的无公害农产品交易宜采用双方规制结构,但双方规制结构要求交易双方的交易资产专用程度大体对称。  相似文献   

6.
王坤  王昭 《农家之友》2005,(12S):13-13
本刊讯 据新华社消息:日前在太原市召开的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查处商标侵权案件经验交流会认为,工商部门要利用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促进农民增收。让保护商标权在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过程中起作用,从而利用“公司+商标+农户”的形式,把农户组织起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产品经纪人队伍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7.
自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以小农户为单位的小规模经营模式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形态。但是,当前小农户在农产品的生产、销售等环节均处于明显的弱势,亟须提高组织化程度以强化市场竞争力,如此一来不仅有助于拓展小农户的增收空间,同时可以充分发挥小农户在自然资源利用方面的优势,然而现有的组织化路径存在着较高的内生成本和较长的收益周期,因而基于自愿原则创新小农户的组织化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交易费用视角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交易费用视角出发,综合应用新制度经济学有关“交易费用”的理论和西方经济学“成本效益”理论,从农户作为农副产品供给者和农业投入品需求者两个角度建立相关耦合模型,对比分析农户在农业生产经营中降低交易费用的制度博弈问题,结果表明,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不仅能够降低农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交易费用,而且能够使农户获得更多的交易收益,与“公司+农户”模式相比,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提高农民收的一种较好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山东省苹果种植农户调查数据,就合作社+农户模式对农户市场交易费用和农户纯收入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合作社+农户模式能够降低农户市场交易费用并增加农户纯收入,同市场交易模式相比,合作社+农户模式将使农户市场交易费用降低约48元/亩,纯收入增加约321元/亩;此外,户主性别、受教育程度、种植规模、市场信息的可获得性、距市场距离和政府扶持等因素均对农户市场交易费用和农户纯收入具有显著影响。经调查发现,一些合作社+农户模式预期收益不明显和农户不愿放弃农业经营决策权,是制约农户选择合作社+农户模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区域声誉溢价效应具有激励农户向市场提供优质安全农产品的功能,而区域声誉的形成与维护取决于农产品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和管制制度。中国农产品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导致生产经营者既没有建设品牌的能力,也没有维护区域声誉的动力。本文以浙江省丽水市"丽水山耕"品牌为例,分析区域声誉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的激励机制。研究结论不仅解释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的原因,还让政府认识到,激励农户生产经营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必须在建设和维护区域声誉方面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我国农产品外贸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外贸中语言问题对从业者和交易产生的影响,探讨了商务英语在农产品外贸交易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466个农户的调查数据,以农户行为理论为支撑,研究信息质量、交易成本、农户特征对农户所获得销售价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信息质量、生产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以及高水平的橡胶收入有助于农户获得更高的价格;议价能力、组织化程度与销售价格呈现负相关,销售产品形式、交易对象的选择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销售价格;交易环境的熟识度、交易距离的远近以及农户受教育程度对农户所能获得价格的高低没有显著的影响。因此,提出加强天然橡胶市场建设和产业信息技术服务、鼓励农户专业化经营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中的政府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以后,我国农产品贸易由顺差转为逆差,其主要原因在于动植物卫生措施(SPS)和技术性贸易壁垒(TBT)给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我国小农户的农业生产方式与国际大市场之间的不协调.当前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和加强"绿箱"政策中的政府一般性服务对于提高我国农产品出口、打破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发展农村电商带动农户增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但不同区域小农户参与电商市场交易的能力存在异质性,而且这种能力被不同程度地剥夺。本文基于能力贫困理论,提出西部脱贫地区小农户参与农产品电商市场交易的“有限能力”概念,在此基础上,构建“政府赋能+数字赋能”的理论分析框架,以重庆市秀山县为例,阐释西部脱贫地区小农户有效对接农产品电商市场的机制与路径。研究表明:第一,西部脱贫地区受要素禀赋限制,难以单纯依靠市场机制实现“自下而上”的电商产业集聚发展,应发挥“有为政府+有效市场”耦合作用,创造制度环境,降低交易费用,提供正外部性补偿,以激发市场活力,实现“自上而下”的电商产业集聚发展,形成包容性电商价值链,破解有限能力小农户对接农产品电商市场面临的机遇不足难题;第二,农产品电商产业集聚发展会促进价值链的转型升级,进而通过组织化实现有限能力小农户对接电商产品市场,使其获得产业增值收益;第三,农产品电商产业集聚发展还会引致价值链的高度专业化分工,进而以兼业化实现有限能力小农户对接电商要素市场,使其获得要素交易收益。  相似文献   

15.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和基础。近年来,各地农村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农业经营微观组织,有力推动了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文章基于交易成本理论,通过调查分析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农民参与新型农业组织化经营活动,发现不同农产品的属性特征对组织化经营活动的运行效果有重要影响。为此,建议在创建新型农业组织化经营模式时结合交易对象的特征属性,创建适合的农业组织化经营模式以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6.
农产品交易中农民自我保护意识有待加强,国家对农产品交易中的法律建设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以保护农民的利益。从农产品交易中经常出现的法律问题入手,分析农产品交易中法律保护意识的重要性,认为加强农产品交易中法律保护意识的培养,健全法律保护机制是我国农产品交易顺利进行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日本农协运行机制规范,组织体系分明,服务内容全面,通过营销机制的建立,与农产品批发市场一体化联结,最终形成从田间生产到餐桌消费的全程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使农户在市场需求的引导下,优化配置资源、获取营农收益,并带动农业关联产业的发展。通过研究日本农协营销机制、农产品批发市场及其相互关系,对于我国构建农业产业链、建设现代农业具有如下启示:健全法律法规,规范农民合作社运营机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重视规模化效应,适度扩大农民合作社的经营规模,实现规模化运营;重视买方需求,关注买方动态,以销促产;建立健全我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制度。  相似文献   

18.
农产品流通渠道:权力结构与组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本文以渠道行为理论为分析工具,对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中的权力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造成目前农产品流通渠道稳定性缺失及效率不高等问题的原因在于农产品流通渠道中权力结构的过度失衡,而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则有赖于农产品流通合作社规模与实力的壮大、农户组织化程度的提高以及政府的互补性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理论上对比分析了电子商务和非电子商务背景下农产品流通链条上的农户、农民合作社、农产品生产企业、第三方物流主体、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消费者等的交易费用。研究表明,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农产品流通的交易费用要远低于非电子商务的背景,并在分析当前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产品交易困难与对策:资产专用性维度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自1984年人均粮食达到400公斤之后,包括粮食在内的农产品“买难”和“卖难”交替发生,近年“卖难”延续更久。一方面,农户生产的农产品没有合理的价格和稳定的销售渠道;另一方面,农产品加工、购销(初级农产品的收购和销售)企业所需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没有及时而稳定的供给。一些学者认为,这种困难的原因在于小规模分散的数量和质量都没有及时而稳定的供给。一些学者认为,这种困难的原因在于小规模分散的家庭经营与大市场的矛盾。这种矛盾确实存在。但分散经营也容易形成比较完全的竞争市场,从新古典市场结构理论看应有一定效率。还有一种解释是我国农产品结构不合理。但多年的粮食供大于求为农产品结构调整了大好时机,为什么结构调整这么慢?以至农产品交易困境持续这么久?笔者认为:农民分散经营与大市场的矛盾、与结构的矛盾的后面有更深刻的原因,即农产品交易困境可能与支持农产品交易的资产专用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