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海省家庭农场金融服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青海省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情况和资金需求特点,推进针对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人行西宁中支选择了40家家庭农场作为样本,对青海省家庭农场金融服务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了金融支持家庭农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金融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正发挥着重要作用。完善的金融支持体系是家庭农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以福建省安溪县为例,调查家庭农场发展及其金融服务情况,分析家庭农场发展中金融支持所面临的困境,并着重从组织体系、融资方式、融资渠道、担保体系、保险体系等方面,提出进一步推动家庭农场金融服务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杜文 《武汉金融》2014,(3):40-42
2013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提出要加快培育家庭农场等农村经济组织。当前,衡阳市家庭农村发展较为活跃,已成为引领全市农林业现代化、产业化的重要力量。从案例分析看,全市家庭农场金融创新呈现变资源为资本、变明天的钱为今天的钱、变无形为有形、变单个经济体为共同信用体四个方面的特征,较好地满足了家庭农场金融需求。这些案例给我们深化金融创新以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产业化.推动家庭农场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家庭农场在融资需求金额、期限、金融产品类型等方面表现出有别于传统农户的特点。近年来,通过联合增信、财政扶持、抵质押方式创新等措施,家庭农场金融服务水平有所提高.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担保抵押等原因,家庭农场的融资仍面临诸多困难。为此。需要创新金融产品。推动家庭农场成为独立的承贷主体,加快配套制度改革,扩大有效抵质押物的范围。  相似文献   

5.
家庭农场在贷款额度、贷款期限、贷款用途上突破了传统农户信贷小额、短期、用途单一的局限,对支付结算、农业风险分散等方面的金融服务也有更高要求,但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权能受限、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缺失、农村征信体系建设滞后、金融服务供给路径依赖明显、家庭农场认定标准以及扶持政策缺位,使家庭农场在享受现代金融服务方面受到制约。由此,放开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限制,构建包括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在内的农村金融服务支撑体系,成为解决家庭农场金融需求困境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6.
家庭农场是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的新型组织形式。良好的金融支持是家庭农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论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家庭农场发展中金融支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探讨了家庭农场发展中金融支持所面临的主要困境及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家庭农场发展中需要构建的金融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7.
2015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发展。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金融支持家庭农场方面已进行了一些实践,取得了一定实效,但也存在着诸多困难。金融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难点家庭农场界定难。在家庭农场的认定过程中,认定标准不明确。地方政府涉及家庭农场登记注册的机构包括工商、农业、民政、国土等多个部门,各部门对于家庭农场的界定都有各自的考虑,难以形成  相似文献   

8.
为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提高对家庭农场金融支持和金融服务水平,本文以赤峰市巴林左旗家庭农场作为样本,从揭示家庭农场金融需求的主要特征入手,对金融支持家庭农场的基本情况及主要问题进行了认真调查,并立足当前实际,提出了如何改进本地区金融对家庭农场支持与服务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家庭农场融资问题备受关注,相关方面的理论研究层出不穷,然而这些文献相对分散.鉴于此,本文从普惠金融的视角对国内外有关文献加以梳理,对我国学者在家庭农场融资困境、融资模式、政策支持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归纳和综述,并指出后续研究方向与趋势.  相似文献   

10.
发展包容性金融,支持家庭农场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调查家庭农场的金融需求和金融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金融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现实障碍,并提出改善家庭农场金融服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家庭农场作为一种重要的微观经济组织,指引着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方向。随着其进一步发展,暴露出的融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通过对安徽省家庭农场融资现状的分析,着重就其融资困境及其成因做了讨论,最后从加强融资担保、发展农业保险、创新金融机构和政策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融资面临着获得门槛高、融资成本高及缺乏足够担保物等因素的制约。而众筹融资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方式,具有低门槛、低成本、信息相对透明等特点。论文以传统金融的视角观察家庭农场融资存在的困境,引出农业众筹对于破解家庭农场融资困境方面的优势,并对农业众筹融资模式及流程进行分析。最后,针对如何有效确保农业众筹健康发展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论文基于对全国家庭农场五大发展模式之一的安徽省郎溪范本的187个家庭农场主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家庭农场的发展经营现状、发展趋势以及融资需求的主要特征,并运用Probit和Logit模型对影响家庭农场融资需求的农场主个体特征、家庭农场经营特征和金融业务特征等三大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场主受教育程度、社会关系等因素对家庭农场的融资需求有显著影响。最后,笔者提出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优惠政策手段、提升家庭农场主业务素质、积极优化涉农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金融供需错位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本文选取山东省16个地市528个省级家庭农场为样本,进行微观分析,运用Logit模型对影响家庭农场融资需求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农场主的金融知识水平、可用贷款抵押物价值、是否加入合作社或龙头企业订单、贷款难易程度等对家庭农场的融资需求有显著影响。因此,本文建议提升农场主的自身金融素养、改善担保贷款环境、创新抵(质)押新模式、保障担保机构供给、充分发挥合作社及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以缓解农户融资困难的现状。  相似文献   

15.
"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形式,广受关注。本文以苏北平原农业大市淮安为例,采取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家庭农场经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和金融服务进行了调研,着重分析了金融部门如何围绕农场需求更好地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并提出了创新融资担保方式、引进新兴资本、出台配套优惠政策等支持农场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山东省16个地市533个家庭农场的调查数据为依据,通过方差分析法对家庭农场信贷融资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 表明,盈利能力、经营风险防控能力和金融业务办理情况3个变量对家庭农场信贷融资能力有显著影响;在一定范围内,纯收入水平越高,家庭农场的信贷融资能力越强;选择购买农业保险以增强经营风险防控能力的家庭农场信贷融资能力较强;办理过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金融业务的家庭农场信贷融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7.
发展家庭农场已成为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为深入了解家庭农场金融服务情况,人民银行常德市中心支行对辖内25户家庭农场开展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相比,家庭农场的金融服务需求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金融部门亟需大力跟进,契合家庭农场金融需求实际,努力改进和提升家庭农场金融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上海郊区(主要以松江区为代表)发展起来的家庭农场,作为现代农业的雏形正在逐步形成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家庭农场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国家顶层设计和有关政策也在引导家庭农场的持续健康发展。论文回顾了国内外家庭农场的发展历程,以上海松江家庭农场为例剖析了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金融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论文分析了数字金融影响家庭农场生存风险的作用机理,采用2014-2018年中国数字金融的县域数据和家庭农场数据,通过离散时间生存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对家庭农场生存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的发展有利于降低家庭农场的生存风险;采用多种工具变量进行内生性处理及稳健性检验后发现结论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会通过缓解家庭农场融资约束和提供便利性金融服务来降低其生存风险;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对家庭农场生存风险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对初创型、小型及西部地区的家庭农场作用效果更强,体现了数字金融的普惠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韩旭 《浙江金融》2023,(12):52-63
本文基于2021年江苏省六个县级市428个家庭农场的调查数据,实证研究数字金融能力对于家庭农场的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力能够促进家庭农场经营绩效的提升。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能力能够通过提高信贷可得性、信息可得性以及风险偏好水平促进家庭农场经营绩效的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相比于数字金融经验,家庭农场主的数字金融素养、数字金融风险的应对以及数字金融环境更能促进家庭农场经营绩效的提升。据此,提出政策建议:政府应重视数字金融培训和风险管理,提供在线资源,以提高家庭农场主的数字金融素养,并优化数字金融环境,为其提供便捷数字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