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降低农户信贷违约风险对维护农村金融体系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6年新疆地区农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金融知识对欠发达地区农户信贷违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金融知识对农户信贷违约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提高农户金融知识水平有利于降低其信贷违约风险;金融知识发挥作用的主观机制在于提高农户还款意愿,客观机制在于提高农户还款能力;相对于还款能力,金融知识对还款意愿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2016年新疆农户调查数据,将农户信贷过程划分为信贷需求、信贷可得性和信贷违约三个阶段,通过构建三阶段联立Probit模型,识别了贫困地区农户信贷违约的影响因素。本文揭示了社会网络不仅仅影响农户的信贷需求、信贷可得性和信贷获取渠道,还通过影响农户的信贷履约行为,最终影响贫困地区农户的信贷风险,且不同类型社会网络的影响存在差异。研究表明,拥有较多个体性社会网络虽然有助于提高农户的还款能力,但会降低农户的还款意愿,降低履约率,增强信贷风险;拥有较多团体性社会网络的农户具有更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会提高履约率,降低信贷风险。个体性和团体性社会网络对信贷风险的作用还受到信用环境的影响。因此,要发展商业可持续的农村普惠金融,降低农户信贷风险,在区分不同类型社会网络影响的基础上,促进农村信用环境建设,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2016年新疆农户调查数据,将农户信贷过程划分为信贷需求、信贷可得性和信贷违约三个阶段,通过构建三阶段联立Probit模型,识别了贫困地区农户信贷违约的影响因素。本文揭示了社会网络不仅仅影响农户的信贷需求、信贷可得性和信贷获取渠道,还通过影响农户的信贷履约行为,最终影响贫困地区农户的信贷风险,且不同类型社会网络的影响存在差异。研究表明,拥有较多个体性社会网络虽然有助于提高农户的还款能力,但会降低农户的还款意愿,降低履约率,增强信贷风险;拥有较多团体性社会网络的农户具有更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会提高履约率,降低信贷风险。个体性和团体性社会网络对信贷风险的作用还受到信用环境的影响。因此,要发展商业可持续的农村普惠金融,降低农户信贷风险,在区分不同类型社会网络影响的基础上,促进农村信用环境建设,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其社员间的契约关系极不稳定,违约率居高不下。本文选取社员视角,探讨影响社员履约行为的主要因素。基于调研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和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1)增加实物资产专用性难以有效提高农户的履约率;(2)增加人力资本专用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社员的履约意愿;(3)交易频率的增加及交易总量的上升能降低农户违约的可能性;(4)社员的履约意愿随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加而增强,但不能通过增加这种不确定性来提高社员的履约意愿,而且环境不确定性往往难以掌控;(5)政府行为与农户履约行为密切相关,应充分发挥政府对农户履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构建了一个研究我国农户联保贷款制度的演化博弈分析框架,从农户加入联保贷款小组和偿还贷款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其发展的基本因素。研究发现:(1)风险接近的农户更容易组成联保贷款小组,加入联保小组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的比较决定了加入联保小组的农户比例;(2)联保小组成员为违约成员承担责任所获得的社会收益越大、违约成员所受到的社会惩罚越大、农户还款意愿越高、当地信用环境越好,农户加入联保贷款小组的比例越大。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其社员间的契约关系极不稳定,违约率居高不下。本文选取社员视角,探讨影响社员履约行为的主要因素。基于调研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和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1)增加实物资产专用性难以有效提高农户的履约率;(2)增加人力资本专用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社员的履约意愿;(3)交易频率的增加及交易总量的上升能降低农户违约的可能性;(4)社员的履约意愿随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加而增强,但不能通过增加这种不确定性来提高社员的履约意愿,而且环境不确定性往往难以掌控;(5)政府行为与农户履约行为密切相关,应充分发挥政府对农户履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理解农户融资偏好是我国农村金融问题的核心。本文作者通过分析四川汶川5.12地震前2008年和震后2010年两次调研共722户灾区农户样本数据,发现地震影响和政府行政干预改变了农户灾后初期的融资偏好、农房重建贷款存在逆向选择风险等。政府可设置租金来缓解灾后金融抑制程度,但长期需建立健全农村保障制度取代其熟人圈层保障功能,逐步培育农村金融需求;金融机构需要将自身融入到乡土熟人圈层,并持续改变农户融资偏好而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辽宁省昌图县288个农户为样本,基于农户视角对农地抵押贷款绩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农地抵押贷款对缓解农户信贷约束、提高农户信贷可得性、增强农户贷款及还款能力的心理预期、改善生产经营及收入状况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农户对农地抵押贷款满意度水平较高。进一步地,实证分析了不同收入水平农户的农地抵押贷款绩效,结果表明,农地抵押贷款显著地提高了农户的农业收入,特别是对中低收入农户而言,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 由于成都市温江区和崇州市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类型均属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型,可将两地进行合并讨论政府主导型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对农户收入效应的影响,同时相较崇州市,成都市温江区在担保和抵押物处置环节引入第三方参与而更趋于市场化运作,因此将两地进行对比分析以进一步探讨第三方参与是否会使农户信贷约束和收入效应产生显著差异。方法 文章将成都温江和崇州市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实地调研共获取249个样本,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探讨政府主导型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对缓解农户信贷约束、增加收入的影响。结果 政府主导型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能缓解农户信贷约束、增加农户户均总收入、户均农业收入和户均非农收入,且引入第三方参与的温江区相较崇州市在信贷约束缓解程度、农户收入提升方面表现更优。结论 应大力推广政府主导型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和积极引入第三方参与,以扩大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规模,促进农户增收和释放土地红利。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Probit模型,基于新疆400个农户调研数据,对农户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户主受教育水平、劳动力负担系数、收入来源三个变量仅对兵团职工保险需求有显著影响;耕地面积、家庭经营支出、农业收入占比仅对地方农户保险需求有显著影响;家庭经营收入对地方农户与兵团职工保险需求同时有影响,但方向相反。最后文章从增加农户保险意识、增加农户收入提高支付能力及政府等层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农业巨灾风险的有效评估与水平测量,既是"三农"风险管理的要求,也是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方法]文章以我国28个不同省份地区的651个村1 355户农户的入户调查数据和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作为样本,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构建农业巨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对我国农业巨灾风险进行评估与测度。[结果]我国农业巨灾风险总体属于高风险等级,而区域风险分布差异较大,西部风险最高,中部居中,东部风险最小。其中,西部和中部区域的农业巨灾风险属于高风险,东部区域属于中等风险。东部区域在防灾减灾能力、承灾主体能力、孕灾环境水平、防灾减灾保障性等方面均优于中西部区域。[结论]研究认为,在影响农业巨灾风险的因素中,虽然客观致灾因子无法规避,但建设提高孕灾环境水平和防灾减灾能力,可降低农业巨灾的风险感知与风险程度;同时,培育风险文化和建设经济能降低风险脆弱性。  相似文献   

12.
1.贷款的规模。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如果一个人举债越多,那么他难以偿还贷款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2.借款人的纯收入水平。财产多、收入高的大农户往往比小的、贫困的农户能得到较多的贷款,这在发展中国家似乎已成了一种惯例。如果通过信贷资金的使用能做到其纯收益的增长快于贷款成本的增长,那么借款者的偿还能力自然会得到相应的增加。可见,借款者纯收益的增加与其偿还水平的提高之间存在一种正相关系,尽管这种关系的密切程度并不总象人们所期望得那样高。因此,在贷款增加和其纯收益也增加的情况下,其贷款违约率是有可能降低的。由于不愿偿还贷款的毕竟是个别现象,所以违约率的降低基本取决于偿还能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国家农村金融综改区"资产主导型"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信贷数据,基于"资产主导型"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旨在缓解信贷配给的设计意愿,在考虑模型可能存在遗漏变量及选择偏差的内生性因素下,结合借款人在信贷还款周期三个层次的还款表现,构建实证模型测度农地经营权变现能力及稳定性在借款人还款的三个层次中的有效担保效应。研究发现,第一,"资产主导型"模式下农地经营权在借款人还款的三个层次中均表现出显著的激励约束机制,其担保有效性在贷款进入逾期后仍有所体现;第二,农地经营权稳定性会影响农地经营权变现能力对借款人还款表现的影响,遵循押品"物权"而非"债权"的权益属性,这一结论符合试点区实际表现。据此,为有效控制农地抵押贷款第一还款来源风险,本文提出应适度整合地块、完善农地流转市场功能以提高农地经营权变现能力;金融机构确定贷款要素时应考虑农地剩余经营权年限在农地经营权变现的盈余空间。  相似文献   

14.
农产品营销合作中农户履约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建立农产品营销合作中农户履约行为的博弈模型,对影响农户履约行为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户主的文化程度、户主的风险态度、农户的生产经营规模、设施投入、农产品类型、生产集中度、农产品价格波动、销售难度、距离市场远近、政府态度、合作伙伴类型、合同条款等多种因素对农户履约行为有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向的影响.在本研究基础上,本文得出了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农户正规金融机构信贷违约形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吉林省3096户农户的田野调查数据及其正规金融信贷记录,对农户信贷违约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判别,分析农户正规金融机构信贷违约的形成机理。研究结论表明,其他负债显著提高了农户信贷违约的风险,且对农户信贷违约的边际影响最大,而信息透明度、家庭财务负担、家庭稳定性及家庭持续盈利能力等因素对农户信贷违约风险形成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在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过程中,应该首先从完善农户信息、健全农村金融功能和提高农村生活保障等方面入手,降低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信贷风险形成机会,保证正规金融在解决"三农"问题过程中的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作为地震灾区重建中土地使用制度的一项突破性改革,对灾区农村住房重建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都江堰市农户的问卷调查,采用Log 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灾区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农户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5%的农户表示愿意流转宅基地;影响农户流转意愿的主要因素,按作用程度依次为是否参保、是否具有流转平台、流转价格是否合理、对宅基地流转收益分配的认知、对宅基地流转政策的了解度、是否确权颁证和农户家庭人口数。据此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宅基地流转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农业巨灾风险来源及应对、农民对政府参与巨灾风险防范的认知与期望、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业巨灾保险的支付意愿约100元/亩,期望得到的赔付约3000-3492元/亩;户主受教育程度、是否曾外出打工、苹果种植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家庭总收入对WTP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种植规模则有负向影响,表明小规模种植户的支付意愿更高;农业巨灾保险具有广大的潜在市场需求,但其开展和推广需要政府的参与。  相似文献   

18.
去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各地农信社纷纷改进金融服务,全力支持灾后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德阳市农信社系统急灾区群众之所急,帮灾区群众之所需,把支持灾后重建,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截至2008年末,全市农信社已累计发放用于中小企业灾后重建、农户恢复生产生活、农户灾后重建家园、农村重建基础设施贷款共计17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9.
利用四川省5个省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区)32个村508个农户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对农户林权抵押贷款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在现行林权抵押贷款制度安排下,农户的性别、受教育年限、是否担任过村干部、非农就业人数比重、是否获得过信用贷款、投资风险承受能力、林木林产品销售比例、是否与企业签订购销合同和政府的支持等因素对农户林权抵押贷款意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湖北襄阳和云南昆明农户调查数据,考察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户的收入流动性,并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从家庭禀赋和风险冲击视角,分析失地农户收入流动性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不同类型的家庭禀赋因素对失地农户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越低,收入向下流动的可能性越大;初始收入位置越高,收入向下流动的概率越大;经济支持户数越多,农户收入越可能向上流动。第二,征地后农户经济风险和健康风险对农户收入流动性具有明显的冲击。从风险防范因素来看,参加"土地换社保"项目的失地农户收入更容易发生向上流动。因此,应该增强失地农户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防范农户经济风险和健康风险,降低农户异质性对收入流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