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湖北省坚持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强村富民的重要工程来抓,确立了"强基础、兴产业、促脱贫"的工作思路,出台多项政策、安排大量资金、开展系列活动,重点帮助贫困县、乡、村培育和发展一村一品,着力解决农村产业基础不稳、农民致富门路不多、全面建成小康后劲不足等问题。省农业厅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及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文件精神,突出主导产业,发展专业  相似文献   

2.
正从2016年4月开始,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坛洛镇那坛村涌起了一股种植印度辣木的热潮,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全村种植辣木已达300多亩,并在村内进行辣木籽、辣木叶、辣木杆加工形成致富产业链,取得不错成效。走出去"引"产业那坛村是距离坛镇区最近的一个贫困村,全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72户,228人。"尽管那坛村存在许多客观原因,但村民的脱贫意识非常强烈。"2015年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对红星村转变成淘宝村的典型案例研究发现,普通农村转变为淘宝村是一个"五二一"的动态发展过程。其中,"五"是包含产业基础、渠道结构转变、农户参与、产业形成、规模成型共五个系统组成部分;"二"是淘宝村的发展通常经历依靠民间自发力量自下而上形成淘宝村发展产业基础的初始阶段,以及在政府干预下自上而下形成产业集群的发展阶段,两阶段的顺次发展最终催生完整的产业链条并在区域贸易中获取比较优势;"一"是指淘宝村的发展与成熟必将实现由"斯密式增长"向"熊彼特式增长"的转变。最后,文章在前人研究理论以及红星村典型案例分析基础上,从个人、当地政府、企业、商会、国家政策五个层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三农”     
正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2016年试点贫困县数量不少于贫困县总数的三分之一,2017年推广到全部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的资金范围是各级财政安排用于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资金。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印发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方案的通知》。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百县千乡万村"试点示范工程。在综合考虑各地区农林渔牧业总产值、脱贫攻坚  相似文献   

5.
为了推进各地发展“一村一品”,促进产业强村富民,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支撑,农业部日前召开发展“一村一品”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建立了发展“一村一品”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及其职责分工、联席会议议事规则、联席会议办公室工作规则,为发展“一村一品”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和工作机制。据了解,联席会议由农业部经管司(站)、办公厅、财务司等18个单位组成,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为联系会议召集人。各单位都确定了一名司局级干部作为联席会议成员,一名处级干部作为联席会议联络员。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经管司(站),经管司司…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在江苏省阜宁县委、县政府发展高效农业政策红利激励下,陈集镇汪朱村始终坚持富民优先发展理念,强力推进产业富民进程,让广大农民的"钱袋子"实实在在鼓起来。2016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7608元,连续三年平均增长13%,该村还被评为"瓜果蔬菜专业村",同时也是全县高效农业整村制推进样板村。  相似文献   

7.
正"我们旺维村通过挂职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罗传桂的倾力帮扶,全村扶贫产业迅速发展,基础设施明显改观,农民收入大幅增加,最近终于通过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复核验收,实现全面脱贫摘帽目标。"4月12日,笔者来到广西容县灵山镇旺维村,村党支部书记周恳高兴地说。2016年3月,即将退休的罗传桂受中国银行玉林分行党委的委托,由玉林市委组织部委派到贫困  相似文献   

8.
正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山多地少,绝大多数村庄位于偏远的山区,交通不发达,发展二、三产业的区位条件一般。为实现强村富民,莲都区以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为契机,通过资产盘活、产业旺村、兴办物业、股权改革、抱团联建等多种形式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资本活村。引入工商资本、强村富民。自2004年南山村实施整村搬迁以来,许多老房子因村民搬迁、无人看管维护而荒废了,千年古村逐渐衰落。2016年,南山村引入"古村+众创"的复兴模式,村集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组织开展了经济薄弱村结对帮扶活动,通过四轮结对帮扶(从2005~2016年,每三年为一轮),茅山老区村级经济实现了持续、稳定的增长。2016年,老区44个行政村(居),村集体经济收入1.2亿元,其中村集体经济收入200万元以上的9个,占20%;100万元以上的28个,占64%。五个"三"推动茅山老区村级经济持续发展(一)实施"三挂钩"结对。深化区四套班子领导结对联系1个经  相似文献   

10.
正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镇东良村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实现构树扶贫产业"造血"功能,边种构树边养猪,成为农民养猪致富的一个新方式。谢家龙是融水镇东良村村委主任、福龙生态种养合作社负责人,2016年4月开始,他自己学习技术,使用构树发酵做饲料养猪,将养殖业发展得有声有色。据谢家龙介绍,构树养殖是一项新兴的扶贫产业,杂交构树饲料养的生猪瘦肉多、肥肉少、大理石花纹清  相似文献   

11.
正贵港市港北区根竹镇三民村是"十三五"建档立卡贫困村,2019年被列为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全村共有贫困户47户,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较差。近年来,三民村坚持党的领导核心,不断强化村级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通过有效盘活村级资产资源,坚持产业带动发展,探索出了以"党组织+"为核心,以"资产盘活、  相似文献   

12.
2006年以来,江苏省如东县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委办公厅、江苏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村级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的意见》和江苏省农林厅《关于在全省开展"农村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合格乡(镇)、村"建设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为着力点,努力提升全县农村财务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正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分行现有员工100人。全行上下紧紧围绕中心任务,以党建促经营、促管理、促发展,业务规模高速增长,资产质量持续优良,基础管理有效夯实,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业务经营的"两促进,双丰收"。2015年被总行评为"信贷基础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荣获2016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先进基层党组织"、2015-2016年度中国农业  相似文献   

14.
近期关注     
正农业部印发《关于深入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的意见》《意见》要求各地重点围绕选准做强特色产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打造特色知名品牌、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强化利益联结机制等五个方面,支持引导有一定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的贫困村,通过发展"一村一品",加快培育能带动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的特色主导产业,促进产业扶贫对象如期实现脱贫。  相似文献   

15.
海伦市长华村在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过程中,以"精准扶贫"为导向,探究提出村土地利用现状评价、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科学划定村域空间、三生用地内部分类详细规划、全域土地利用综合整治规划、村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等村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内容。在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改造基础生产生活设施、改善居住环境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结论:在以精准扶贫为导向的村土地利用规划中,应统筹农业农村各项土地利用活动,优化耕地保护、村庄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用地布局,细化土地用途管制,引导农村形成生态环境优美、农田集中连片、村庄集约紧凑的田园景观风貌。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强化农民负担监管,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2014年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开展了侵害农民利益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活动;2015年开展了"减轻村社区负担"专项整治,将村级负担和农民负担一并清理;2016年把维护农民群众合法利益作为"作风建设提升年"的重要内容;今年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正风肃纪镇村行"专项行动,严查乱收费乱摊派  相似文献   

17.
<正>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问题的重要前提。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视察工作时指出,乡村振兴要"走在前列、起好示范"。郫都区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总要求,围绕"产业兴旺"布局攻坚战,立足"特色支柱"发展优势产业,推动全领域、全链条、全生命周期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金山区张堰镇建农村,古时曾称墙门里,地处金山区张堰镇西南,是全镇9个村中唯一的纯农业村。村域面积3.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30亩,下辖17个村民小组,拥有680户住户,人口2230人。近年来,先后获得"上海市文明村""上海市卫生村""上海市平安示范小区""上海市美好家园示范村"等市级荣誉称号。自2016年本村明确了创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工作目标后,建农村坚持以田野追梦、创新发展,建设美好家园为主线,立足村情,一步一个脚印积极开展争创活动,向着"清洁的环境村  相似文献   

19.
正福建省华安县仙都镇招坑村有一项传承近600年的独特民俗,18岁成人礼通过荡秋千来完成,可惜在2000年的时候,因为失去了活动场地,该民俗被迫中断了。18年后,招坑村驻村第一书记陈少杰不仅挖掘恢复了该民俗活动,而且把它打造成了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网红产业"。2017年,来自厦门理工学院的青年教师陈少杰到招坑村担任第一书记之后,就想方设法恢复这一独特的民俗文化,并把它打造成为招坑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网红产业"。  相似文献   

20.
正为使收益资金用到刀刃上,青海省祁连县建立《村集体经济收益使用分配管理办法》,推行"四分法"分配机制,25%用于新农保新农合缴费;25%用于村级后续产业培育发展基金,扩大产业带动群众就业;25%用于缴纳村道养护、文化活动、垃圾清运、弱势群体等公益事业;25%用于村民当年红利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