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范和村作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在乡村基层治理探索中具有自身特色,积累了较好的经验,是珠三角地区探索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乡村治理样本。相比于一些村民理事会的产生是行政力量推动的结果,范和村民理事会是典型的血缘、宗族群体逐步扩展到以村为单位的基层村民自治组织,小理事会+大理事会体现了村民理事会的组织构成特点。范和村民理事会建立了较为规范的运作机制和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以从事公益事业推动乡村公共事业发展。范和村民理事会得到乡贤助力并具有强有力的组织动员能力,做了大量工作,但更多的是体现在公益事业的物质层面上,村民理事会的作用在乡村法治和德治建设上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加强。  相似文献   

2.
包含宗法观念、乡土文化、家族文化和礼俗文化在内的传统乡村文化不仅对传统乡村自治起到很大作用,而且影响了现代的村民自治.在论证传统乡村文化与现代村民自治制度有效衔接可行性的基础上,通过重建传统乡村文化的凝聚力、挖掘适应新时代的自治文化资源、发挥传统乡村文化的纽带作用和对传统乡村文化去粗取精等路径可以促进二者的有效衔接,进而推动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当前,伴随数字科技在乡村地区的广泛应用,数字化在改变农村老百姓生活的同时,也在推动着乡村发展和治理模式的转型升级。在乡村数字治理探索方面,宁波走在了全国城市前列,像鄞州的"乡村大脑""掌上智村"、宁海的"村民e点通"、象山的线上"村民说事"等,形成了一批典型模式,有效提升了宁波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但数字技术在向乡村深度延伸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乡村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滞后、村民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2021年是我国从全面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迈进的关键节点.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我国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着村民主体性有待提升、乡村文化的"失语"、公共文化空间狭窄等突出问题,通过深度剖析这些问题,得出了提升村民思想认识、满足村民文化需要、发展乡村文化产业以带动经济发展等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5.
以"两山"理论发源地——浙江省安吉县余村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利用SPSS与Stata,运用均值的T检验等方法研究140名村民就"两山"理论如何促进乡村振兴的感知变化。研究发现,"两山"理论提出前后四个时间段里,村民普遍对"两山"理论促进乡村振兴的认知度较高,具体表现在对乡村环境改善、明确村主导产业、村庄经过统一规划、医疗机构完善、养老服务到位、能吸引外来投资等方面的满意度均有所提高,同时村民生活质量也有了极大的提高。其中,明确村主导产业和乡村环境改善都能大幅提高村民感知程度,而乡村环境改善的影响更大,但村民对吸引外来投资的感知程度提升相对欠缺一些。  相似文献   

6.
“乡村精英”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中标 《特区经济》2007,225(10):136-138
我国乡村社会是个乡村精英治理的社会。乡村精英在发展乡村经济、维护乡村稳定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乡村精英在发挥作用时也受到来自村民、乡镇政府甚至精英自身的制约。如何克服这些制约,更好地发挥乡村精英的作用,成为乡村能否迅速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传承乡村传统文化是实现文化自信,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借鉴文化自觉理论对著名旅游城市泰安的各区县乡村传统文化自觉传承的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村民对乡村传统文化传承的认知因子包括乡村传统文化的内涵、外延和曲解,村民对影响乡村传统文化的因素分析,自觉传承乡村传统文化的意义3个方面;村民对传承乡村传统文化的行动因子包括传承乡村文化的举措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两个方面。最后,文章根据相关影响因子提出了保护和传承乡村传统文化的发展路径。研究发现,对于当前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工作重要内容之一.文章以山东省济南市P县X镇H村为案例,从组织重组、村民全过程参与、村民分类安置及村民收入多途径增加等方面分析了治理策略,为新时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探索性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拍卖会在北京举行.它以独到的特色赢得了京城电脑爱好者的青睐,其结果也让主办者感到欣慰:到场300余人,举牌者62个,拍卖标的205个,成交金额3.9万余元,成交量105个,占总数的51%.  相似文献   

10.
封建社会乡村治理的权力主要来自于财富与地位,人民公社时期乡村治理的权力来自于上级行政授权,当前我国乡村治理的权力主要来自村民的契约和同意。应最大限度地凝聚村民参与乡村治理,为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劲的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1.
经过多轮扶贫,单一生产要素短缺的贫困村脱贫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在全面小康社会即将建成的脱贫攻坚阶段,"三无乡村"在贫困村中所占的比重会逐渐上升。东北边境地区"三无乡村"的贫困主要是受产业转型期和自然人文地理条件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存在多项生产要素短板、精准扶贫过程中难以得到奖补、村民被"等靠要"思想束缚、扶贫政策和资源供给与实际需求存在差异等。东北边境地区"三无乡村"的脱贫基本思路应为顶层设计与因地制宜相结合,工作思路应为系统梳理扶贫制度、资本支持与能力重构,脱贫路径应为:对贫困村进行脱贫难度系数排序,以精准识别"三无乡村";在此基础上,再优先解决难度系数高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还要解决贫困村民的资本短缺问题,帮助村民资产确权,补齐村民教育短板,帮助村民寻找对外合作机会等。  相似文献   

12.
内生动力作为一种精神推动力,是驱使人们从事某项活动的内在力量。提升村民创新创业内生动力是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和促进村民全面发展的需要。村民创新创业内生动力受村民自身思想意识、乡村生活环境和文化以及村民参与乡村建设渠道的影响,广西村民创新创业内生动力提升的路径如下:一是转变认知,提高村民创新创业的意识;二是培育生态,完善村民创新创业的环境;三是优化制度,促进村民参与创新创业。  相似文献   

13.
在市场经济中,一些村民交往的功利色彩越来越浓厚。实际上,乡村的发展离不开村民的互帮互助,淳朴的民风是农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不少行家都会用“水”深来形容当代艺术品投资市场,然而,还是有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和投资者接踵而来。作为新入门者,面对各种市场和大大小小的拍卖会,如何找到入门捷径,享受淘“拍”的乐趣呢?  相似文献   

15.
生命共同体思想是解决我国乡村地区人与生态环境突出矛盾的理论与实践的科学指南。理论方面,"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以中国古代儒释道的传统思想为渊源,纠正了长期以来存在偏误的乡村生态观,树立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乡村生态观。实践方面,"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积极倡导发挥村民的主观能动性,推动整体和要素的协调,尊重自然规律。最后,在村民思维方式、乡村生态文明社会建设、"代内正义"与"代际正义"三方面论述了生命共同体思想对乡村生态振兴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乡村治理是研究农村政治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家为重构乡村秩序、重建乡村治理机制,将村民自治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行,不但却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反而面临着困境。本文详细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应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贯彻落实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加强乡村治理和提高村民自治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村民自治的意识不断增强,自治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但村民自治仍存在问题和困难,文章提出提升村民自治水平的主要对策,以促进乡村治理的创新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邹颖 《老区建设》2008,(8):31-32
乡村工程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科学管理,民主决策,量力而行,有序推进以及廉洁自律”的原则,全面规划好乡村工程项目的建设,本着对党和广大村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建民心工程、阳光工程和村民满意工程,为推进我国乡村的改革发展和谐稳定作出应有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方方 《新西部(上)》2012,(10):141-141
本文分析了当代农村复兴宗族的现代性;论证了复兴宗族的合理性和进步性,并对利用宗族力量促进乡村建设提出建议:组织、发展互助合作式的集体经济;维护乡村秩序,在乡村治理中充当重要角色;维护村民的公共利益,发展村内公共事务。  相似文献   

20.
村民自治与乡镇政府的关系是实行基层民主需要处理的关键问题,目前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在职能上有错位,而乡村关系从传统的行政支配型向民主合作型转型仍存在外部制约条件,必须通过新颖的乡村关系的重建与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来建立农村基层民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